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拋開其他的原因不談,秦二世胡亥登基後,秦朝的統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將對大秦帝國忠心耿耿的優秀人才,全部剔除出去;他提拔了一群只想著榮華富貴的人。

沒錯,就是反向淘汰。

趙高派女婿閻樂前來刺殺胡亥,胡亥手下的人頓時四散奔逃,留下一名太監在一旁瑟瑟發抖。

胡亥對著太監問道:

“你怎麼不早點跟我說,要不然,我也不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太監很直接:

“如果我早點說出真相,我可能早就死了。”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沒錯,所有人都知道,胡亥對任何讓他不爽的“新聞”都是抱著一種自欺欺人的態度,如果有人膽敢說出關東大亂,那麼下場就是死路一條。

胡亥在無法生存的時候,選擇了自殺。

他相信,胡亥臨死前,腦海裡肯定會浮現出這樣的人:蒙恬,蒙毅,馮劫,馮去疾,甚至李斯。

這兩個人,都是秦朝的臺柱子。

有了這些精銳的支援,秦帝國就不會這麼快崩潰,至少胡亥不會死在趙高的手中。

但胡亥一上臺,就用最殘酷的方式將他們全部淘汰。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蒙氏兩人首先。

蒙氏三世為秦國之主,蒙驁、蒙武、蒙恬,都是秦國征戰四方的領軍人物。蒙恬統一了北方,與匈奴大戰七百多里,更是肩負著守護北方的重任。

蒙毅身為大夫,一直跟在秦始皇身邊,負責秦始皇的日常事務。

想一想,如果蒙恬還活著,章邯就不會是負責財務的大將軍了。蒙毅若在,“指鹿為馬”這種荒誕的事情,絕不會發生在秦國的朝堂上。

胡亥顯然沒有什麼遠見,他只是在為蒙毅在秦始皇立下太子一事上投了反對票,而且這還是趙高的一句話。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接下來,胡亥將朝中百官和他的兄弟姐妹,全部剔除。

對自己的弟妹,胡亥用最殘酷的方式殺死了他們;胡亥將秦始皇麾下的文武百官全部除名。

這些皇子雖然沒有被封王封侯,但是在朝堂上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也會挺身而出,捍衛皇帝和帝國。

你看,子嬰在趙高面前,不是手到擒來?

而且,從公子將閭和公子高的對話中,我們也能聽得出來,秦始皇的兒女都是有教養的。

有了他們的幫助,胡亥就不會再受趙高的蠱惑,也不會被逼到絕境。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而在胡亥改組以後,秦國的朝堂上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一夜暴富;曾經那些身份卑微的人,現在都是風雲人物。

趙高的說法是:如果能讓這些窮苦人突然住進一座大房子,吃上一頓好的山珍海味,他們就會感激胡亥,對他死心塌地。

嘿嘿,這是什麼道理?

就是這些人,把趙高帶來的那頭鹿當成了一匹馬,不但沒有給秦王朝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讓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崩潰之中。

然後是李斯,馮劫,馮去疾,這些人中的佼佼者。

由於勸說胡亥暫停修建阿房宮,減少勞役,集中精力對付關東的山匪,左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馮劫,都被胡亥打入大牢。

馮劫、馮去疾兩人屈辱而死,李斯則在咸陽市被人攔腰斬首。

大秦帝國的精銳,已經徹底地消失了。

馮去疾在帝國的地位何等之高?

秦漢時期,以右宰相的身份,馮去疾的身份要高於李斯。秦始皇在遊歷天下的時候,將自己的文武百官分成了兩組,一組是由左相李斯率領的,一組是秦始皇。咸陽由右丞相馮去疾作首坐鎮。

你說馮去疾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馮去疾又是何等人物?

若不是他和馮劫被殺,朝堂上的局面,也不會變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至於李斯,他的人品有問題,喜歡投機取巧,與趙高勾結,想要讓胡亥成為秦二世。

但他總不能坐視秦帝國覆滅吧?

這一點,從他想方設法去見胡亥,並且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胡亥就可以看得出來。

再說了,此人才華橫溢,縱然不能力挽狂瀾,也未必能讓秦國在關中偏僻之地站穩腳跟。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

李斯一死,秦軍的末代大將章邯向項羽投降了。

章邯是李斯的人,李斯一死,章邯也是心驚膽戰,時刻防備著趙高的突然襲擊。最後章邯不得不向項羽屈服。

如果章邯能利用好,秦國就能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好處,畢竟章邯的實力擺在那裡。更何況,章邯手下還有二十萬精兵。

但章邯卻一直被朝廷約束著,甚至到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為誰效力的程度。

秦國豈能倖免?

歸根結底,秦帝國的覆滅,有很多原因,但秦二世和胡亥利用趙高,將帝國的精銳全部淘汰,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相比之下,秦始皇這個被世人稱為“虎狼之君”的皇帝,秦始皇卻是深諳用才知道,他畢生致力於為帝國招兵買馬。

直至死亡的那一刻,胡亥最想的人一定是蒙恬

李斯,尉繚,姚賈,鄭國……

他們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幫助嬴政成了秦始皇。

看看秦始皇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所做的種種努力吧。

鄭國被發現是韓國的奸細,但由於修渠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他毅然選擇繼續重用鄭國,為秦國創造了一萬多畝的土地。

嬴政雖是一時興起,才下了“逐客令”,但李斯《諫逐客書》一出,他立即認清了自己的過失,當機立斷,把六國流放計程車人都召了回來;

大梁人尉繚到秦,秦始皇不但對尉繚十分謙遜,還對他的人生要求極高。即便是在秦始皇的追殺下,尉繚也受到了嬴政的賞識,被任命為國尉。

李信在楚之戰中戰敗,二十萬秦軍全軍覆沒,但是李信卻被嬴政委以重任。他很清楚,這件事,不是李信的錯。

秦軍戰敗,嬴政親自去了王翦的家鄉,以一種卑微的態度邀請王翦出山,並且讓他帶著六十萬秦軍。

不錯,秦國的成就在於人才,秦始皇對於人才的態度,正是他們願意為之奉獻的先決條件。

這叫作積極淘汰。

至於胡亥,他居然把自己的那些精銳都當作了自己的絆腳石,一登上皇位,就開始了新的統治。

當整個帝國的朝堂,都充斥著投機分子的時候,大秦帝國,其實就是一個虛名。

胡亥最後也因為自己的愚昧而被趙高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