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與哲學、文學、歷史、物理等的圖書分類方式不同,我國古代將書籍分為

經、史、子、集

四大部類。

其中,“

史部

”的主體即“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

《史記》

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的地位,不言而喻。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魯迅先生評價其,“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梁啟超先生說《史記》,認為“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史記》雖重,但卷帙浩繁。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其中有幾篇由西漢褚少孫修改和補充)。且不說,還有“三家注”。

面對如此篇幅的《史記》,如今,除了專門研究的學者和發燒友,能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讀下來的又有多少?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於是,歷代史學家和文學家都推薦過《史記》的篇目。此番,筆者綜合名家推薦和自己的理解,結合司馬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的修史宗旨,列出

14

篇,以供同來者交流、後學者參考。

《天官書》

《天官書》屬八書之一,是如今所知最古的系統全面的天文學著作。

三元二十八宿、五宮、星官、北斗七星、熒惑、太白星……這些概念,文中皆有記述。

不僅如此。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於是,司馬遷梳理五帝三代到漢王朝建立關於天象的記載,遍尋其變化的規律,並試圖找到和人間變換之間隱秘的聯絡。

可以說,《天官書》是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的代表作。

《五帝本紀》

《五帝本紀》是本紀的第一篇,也是《史記》一百三十篇之首。它上可接“天人之際”,下可啟“古今之變”,地位不可謂不重。

五帝時代,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開端。然而,前代的史籍記載或有缺漏,或文不雅馴。於是,司馬遷實地尋訪,所謂“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由結合《春秋》《國語》等史書的記載,編寫成篇。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文章記述

五帝

——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的事蹟,和當時部落之間的戰爭。從戰猛獸、治洪水、種穀識藥,到觀測天文、推算曆法、編舞制譜等,一邊是原始部落逐漸進入興盛時期,一邊奴隸制社會發展的因子已經蘊含其中。

《五帝本紀》是之後各篇的基礎,更是後人認識華夏文明從何處而來的基礎。像黃帝戰蚩尤、堯舜禪讓、舜放四凶等耳熟能詳的故事,皆有記載。

《伯夷列傳》

《伯夷列傳》位於列傳第一篇,記載了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的事蹟。伯夷、叔齊是殷商後代,武王伐紂,商滅周興,伯夷、叔齊拒食周粟,於首陽山隱居,采薇而食,最後餓死。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他們留在歷史上的形象除了“隱士”,更是抱節守志的高潔之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屈原在《九章·橘頌》中這樣寫,“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欽佩之情溢於言表。陶淵明、李白、顧炎武等,皆有詩篇稱頌其氣節。

只能“考信於六藝”寫就的《伯夷列傳》,關於伯夷、叔齊的事蹟並沒有很詳盡的記述,篇幅較短。精彩的是,太史公借二人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發出疑問,天道如此、善人奈何的叩問,震撼人心。

縱橫捭闔,文氣流暢,蒼茫厚重之感,堪與屈子的《天問》一較。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至於,司馬遷寫上古時代那麼多的隱士、為何伯夷、叔齊這樣廣為人知,筆者之前已有一文解讀

名人效應,司馬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看透了!

,不再贅述。

《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

《秦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可以互為補充,一併閱讀。

秦的發跡,離不開那些帶著高光的君臣際遇,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張儀、秦昭襄王和范雎,到了秦王政這一代,正如賈誼所言“奮六世之餘烈”,收割成果的時候,到了。

而李斯,正是幫助年輕的秦王實現先祖相繼累摞的抱負的人。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秦始皇本紀》記述了始皇帝及其繼承者秦二世、子嬰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

秦掃六合、熒惑守心、蒙恬北伐、始皇東巡、指鹿為馬、子嬰除趙高……秦王朝四十餘年的風雲變幻,不僅可以看到國體、政體的改變,還有思想文化的發展。

加上《李斯列傳》的補充,可知統一封建王朝建立過程中思想的碰撞,也可以理解大漢初年為何要採用“一朝兩制”。

當然,“太史公曰”的有些帶有主觀色彩的詞語,比如“秦王懷貪鄙之心”看上去對秦始皇並不友好。而如今,秦以及秦始皇的形象被重構,有人說秦始皇是民族英雄,極言始皇帝之功業。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筆者只能說,“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作為後世子孫,我們慶幸有始皇帝這樣偉大的先輩。而司馬遷時代的人們,歷經嚴刑峻法、戰亂流離,是秦王朝政策負面影響的承擔著,對其綴以貶詞也無可厚非。

從總體上講,司馬遷對秦始皇及秦王朝的評價還是中肯的。對李斯,太史公的職業素養依然提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說他“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後又同趙高苟合,但也言明“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功績可與輔佐成王的周公、召公相提並論,評價是極高的。

《陳涉世家》

一個金句就能爆火的營案例,在司馬遷那裡,陳涉必須算一個。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你可能對陳涉的事蹟很模糊,但對“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印象一定很深刻。

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人民,何以被司馬遷以“世家”記之?

因為,陳涉、吳廣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打響了反秦抗暴的“第一槍”。陳涉自被擁立為王到身死,公共6個月。司馬遷評到:“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

《項羽本紀》《高祖本紀》

項羽和劉邦,都是秦末亂世中的佼佼者,兩傳對比,方能讀出更多味道。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一場名垂青史的飯局,一個功敗垂成的霸王,讓《項羽本紀》的名聲高於《高祖本紀》。畢竟,失敗的英雄比起成功的“無賴”,總是更能引得世人的同情。

關於項羽為何而敗、劉邦因何而成,不同的人看到的自然不同。但僅憑《項羽本紀》,得出的結論必然偏頗。就拿“鴻門宴”前後而論,兩相對比,才更能窺得全貌。

鴻門宴

是《項羽本紀》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高祖本紀》中卻一筆帶過。但《高祖本紀》卻寫道項羽在得到懷王“如約”答覆後,“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後天下約”的舉動。

在《項羽本紀》中,尤其沒有這個“怨”字。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說起來,懷王的約定本身就是一場賭博。

懷王本人賭的是自己目前的地位能夠保全的前提下,做個真正的王;劉邦和他的部下賭的是未知的前途;而項羽,復仇之餘,更多的是給自己目前的地位冠上名頭。以證明自己的強,恢復項氏一組的榮耀。

劉、項的傳記合起來看,看到的,不僅是兩個強者的同與不同,以及成敗得失,更可以在廣闊的歷史中看到諸夏的融合。

秦掃六合,西周初年以來的除了秦本家的貴族幾乎被打掃乾淨。而楚漢爭霸,剩餘的舊貴族的血脈隨著項羽在烏江畔自刎,也在歷史的風雲中消散了。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以後,就是劉邦和他的團隊開創的新時代了!

《留侯世家》《淮陰侯列傳》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的這一番“凡爾賽”,使得“漢初三傑”終於成團。

三人中,張良的結局最令人羨慕,而韓信則貢獻了適用於功高震主的武將的“兔死狗烹”。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這二人的成長軌跡,正好相反。

張良年輕時有任俠之氣,在博浪沙行刺始皇帝。後來,卻越來越內斂。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除了為呂后出了個“商山四皓”的計策,幾乎銷聲匿跡。高祖駕崩後八年,修仙問道的張良去世。“太史公曰”裡,最值得人注目的是,寫張良容貌美得像個女子。

韓信年輕時能忍“胯下之辱”,經歷了在項羽軍中的不受重用、被劉邦待以國士之禮,到後來被忌憚,韓信是越來越忍不了了,最終被呂后斬於長樂鍾室。以至於,司馬遷對韓信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也歸不“學道謙讓”。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一個總參謀長、一個總司令,何以存身、何以殞命,太史公的評語顯得避重就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涉及本朝的緣故。

不過,後人卻可以在對比之後,學一下處世之道。

《孔子世家》

自近代以來,孔子及儒家被重估。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是孔子的思想在經歷過後代一步步修整,越走越窄,自身的“生長”乏力;另一方面,是長久以來被當作官方哲學,禁錮了社會的發展,而外敵來時,它更無法挽救陷入困境的中華民族,反而成了進步的絆腳石。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但兩千多年前,孔子及儒家也曾使得中華民族在文明的前進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世殊時異,本不是孔子的錯,錯的是打著“孔子”旗號、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有心之人。

“世家”本為記載王侯外戚事蹟的傳記,孔子本人非王非侯,更不是外戚,但卻被記入“世家”,足見司馬遷對其評價之高,詳情可見“太史公曰”——

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對孔子及儒家,我們可以不認可,但作為影響了中華民族時間最長的思想,瞭解其人其思,是很有必要的。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覺醒年代》裡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演的是陳獨秀和辜鴻銘就孔子思想展開討論。劇中,陳獨秀認為“尊孔”分“學問尊孔”和“政治尊孔”,相比於在政治上堅決“砸爛孔家店”,在學問上尊孔並不是“無德”。

個人認為,這是對孔子及儒家學派最好的態度。

《屈原賈生列傳》《李將軍列傳》

《屈原賈生列傳》是戰國時楚三閭大夫屈原和西漢初年爭論家賈誼的合傳。他們雖不同時,但都才高德昭,不被重用,壯志難伸。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明末清初著名評論家金聖嘆讀罷,說:“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淚。”

自《屈原賈生列傳》問世,“屈賈”逐漸成了鬱郁不得志計程車人的心理投射。而不得志的不僅有文士,還有武士——“飛將軍”李廣亦然。

《李將軍列傳》的名氣頗大,很多名家推薦《史記》必讀篇目,都會有這一篇。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因為司馬遷的記載,李廣被後世遺憾了千年。

這一文一武,都有著濃厚的“士不遇”的悲慨,司馬遷寫得十分動情。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為《史記》末篇,記述了作《史記》的本意,間敘自己的遭遇、志向,並雜以對事件、人物的評價,真可謂苦心孤詣,“成一家之言”。

卷帙浩繁的《史記》,這14篇值得一讀再讀!

文學性、思想性兼具,是後世瞭解司馬遷其人和自他所在的時代及前代的思想文化演變的重要依據。

後代名家,如顏師古、金聖嘆、浦起龍等,皆對其評價頗高。

由是,《史記》百三十篇,“本紀”中

《五帝本紀》《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

,世家中

《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留侯世家》

,“列傳”中

《伯夷列傳》《李斯列傳》《淮陰侯列傳》《屈原賈生列傳》《李將軍列傳》

,“書”中

《天官書》,

以及

《太史公自序》

,這

14

篇值得一讀再讀!

- end -

(文中所用配圖皆來自網路,侵刪)

閱讀之路:

馬爾克斯:由“死”出發,敘述“生”的故事

川島江利子:當惡意在身邊,你不犯人,也會為人所傷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隨讀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