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類以誘之,擊蒙也。宋遼時期,北宋開國名將曹彬之所以敗給遼,也是大機率中了遼將“拋磚引玉”的計策。

宋遼之間的戰爭,在中國史上也稱得上濃重的一筆記錄。宋太宗趙光義立志開邊擴土,收復失地,卻在高梁河(今宛平縣一帶)一戰,被將耶律哥施以“雙矩疑兵”之計,夜間命每人持兩支火炬,宋兵見遼兵人數突增一倍,人人害怕,結果近十萬大軍一戰即潰。後來又接連失利,遼就成為宋朝北部的大敵。

“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雍熙三年正月(公元986年3月),宋太宗派大將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戰時指揮官),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副,率兵十餘萬進取幽州(今北京市)。

同時派出兩路偏師,一路以節度使米信為都部署,出兵雄州(今河北省雄縣);另一路由節度使田重進為都部署,出兵飛弧(今河北省源縣)。到了二月份,又增派檢校太師(太師為一品官,地位,檢校為加銜,優於正職)潘美為西路軍的都部署,雲州觀察使(位次於節度使)楊業為副,率兵從山西雁門向河北進發。

“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這樣實質就是四路人馬浩浩蕩蕩殺往遼國的南部幽州。宋太宗以為萬無一失,但為穩妥起見,在曹彬等人辭時,特意屬附曹彬:“中路人馬人數最多,是勝敗的關鍵,主要任務是牽制敵兵主力。先大張聲勢,持重緩行,等敵兵顧此失彼,其他三路分別獲勝逼近幽州,再一舉掩襲可望成功。”並特別告誡:“勿可貪利急進。”

曹彬唯唯答應,可是大兵上路之後,部下將領卻惟恐落在其他各路人馬後邊,而麾軍急進。曹彬的部下首先攻克因安,接著東取新城,主力直逼涿州。其他各路宋軍由於遼國的主要注意力在於曹彬的大軍,自然進展更為迅速。潘美從山西北部入手連續攻下雲、應等四州。田重進佔領飛弧、靈丘、蔚州三處。只有米信一路受挫,然而戰局的整個形勢是十分可觀的,宋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收復了六州土地。

宋軍的突然進攻,諸道並進。遼國的新主耶律隆緒年幼無知,國事由其母蕭太后主持。宋太宗就是這個時機想從遼國的孤兒寡母手中,將長期失落在契丹人手中的河北等地收回。

戰爭的第一階段出乎意外地輕鬆取得了勝利,遼國很多守將及漢民也紛紛殺死主將投降。宋太宗為了鼓勵歸順,特意頒下詔,立定賞格,以招募遼人響應。規定獲生口(活人)賞錢五千,新獲首級的賞錢三千。馬匹上等的賞錢十千,中等的賞七千,下等的賞五千。

“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在這種形勢下,宋軍人人鼓舞,連宋太宗也有點忘乎所以。雖然對曹彬等違揹他原來持重緩行的部暑,“訝彬進軍之速(《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三》),但是也什麼或下會禁止。

然而這一切卻是遼國南都留守耶律休哥的“誘敵深”之計。耶律字跡寧,曾在高梁河和瓦橋關(河北省雄縣南易水上)兩次大敗宋軍,是契丹有勇有謀的名將,被稱為“智略宏遠,料敵如神”。每戰勝,讓功諸將,故土卒樂為之用。身經百戰,未嘗殺一無辜。"(《遼史耶律休哥傳》)

“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他作為南都留守,坐鎮幽州,為契丹鎮守河北等地。在宋軍突然以浩大之勢發動攻擊時,他並沒有倉促迎敵,急於佈防,同宋軍爭一城一地。而是讓各地堅守,各自為戰,即使州縣失陷他也似乎並不在意。只是積聚兵力準備待時反擊,並請蕭太后和幼主耶律隆緒宣佈親征,駐軍駝羅口(河北省琢縣東北)以鼓勵士氣。

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宋軍就開始轉入被動。耶律休哥因為兵少,不同宋軍正面交戰,採取抗敵、困敵之計:夜間派出輕騎騷擾宋營,遇到小股單弱的宋軍即殺之;日間則出動精銳大張旗鼓佯攻,驚動宋營,以疲其力。又設伏林間的糧道,斷宋軍糧草。

宋軍在初期發動進攻時,人馬在激戰中已損失不少。其中僅田重進一部,時軍校五輩,其四已戰死”(《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三》)。米信一部在新城以北與契丹兵廝殺,陷人重圍,“信以百餘騎突圍得免”(《宋史米信傳》)。宋軍攻勢已處於強弩之末。

曹彬在斷糧的情況下,北進不得,竟率軍返回雄州援取軍糧。宋太宗聞大驚,說:“哪有敵人在前,置之不顧,不採取相應措施而後退援糧的道理,失策之甚也!"急令曹彬停止不動,等潘美的大軍從西面通近幽州,與田重進部會合再發動總攻。

可是曹彬部下諸將得到糧草補給,立馬又活躍了。謀劃蜂起,都說潘美、重進連戰獲利,既有功勞又掠財富,而作為主力部隊握有十萬重兵卻不能有所攻取,已佔領的州又重新失去。將士紛紛請戰,要求以十萬之眾直取幽州。曹彬覺得部將的話有理,便在部下的蠱惑下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名,命這支貪功冒進的大軍,在涿州以東五十里的地方就被耶律休哥的輕騎截住。契丹騎兵不讓宋軍吃飯。宋軍剛駐下進食,他們便蜂擁殺來。宋軍整隊出戰,他們又倏忽退去。他們忽而在東面襲擾,忽而在西邊出現,弄得宋軍疲憊不堪。時值五月,天氣又熱得像盛暑一樣難耐,將士飢渴,都去喝路旁的髒水。曹彬命部隊結成方陣,在兩旁挖出溝塹,以防契丹遊騎襲擾。這樣且行且戰,五十里地走了四天四夜オ到達涿州。部隊已疲乏不堪,明知所帶的糧食不夠,兵士不堪重負,還是偷偷扔掉不少口糧。

耶律休哥所等待的決戰時機已經成熟,戰爭的第三階段開始,耶律休哥親自率軍反攻,蕭太后同耶律隆緒也傾城出動。

“雍熙伐遼”的慘敗,是北宋“庸將奸臣”惹的禍?

曹彬與部下原來雄心勃勃,此時望見耶律休哥和蕭太后的人馬,陣容整肅,不禁大驚失色。曹彬無策應敵,下令後退,宋軍頓時潰不成軍,耶律休哥追到岐溝關將宋軍包圍。

曹彬技窮,命將士用糧車和能弄到的東西環列結陣自保。他自己卻於當晚帶領數十騎破圍逃走,宋軍被遼兵殺得血流成河。餘眾至易州東,數萬宋軍又被遼兵追上,戰場上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屠殺。一時屍體堵塞,沙河為之不流。這一場戰爭,耶律休哥幾乎是好整以暇,應付自如。反觀曹彬卻表現得很是平庸。

其實,主要的戰敗責任還應該歸於宋太宗,兵分四路互不屬,由他控制指揮。前線缺乏主帥,只要有一處得手其他各路自然會冒進,致使主力全線告敗。楊業就是在這次戰役後兵勝追擊時,由於潘美違約失援,在陳家谷(今山西省朔縣南)戰敗重傷被俘,三日不食而亡。其子楊延玉與部下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在楊家將等的民間故事中,多立戰功的北宋名將潘美也就變成了陷害忠良大奸臣,背上了不屬於自己的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