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說了很多生猛且悲壯的五代英雄,難免與時俯仰、心情沉重。筆者決定今天不講那些猛士哥,只講一個沙場餘生的幸福哥。讀者大大都知道,政治是站隊的藝術,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這哥們卻是個異數,不管站錯隊還是站對隊,他總能收穫最好的結果,要麼因為追隨失敗者博得忠義之名,要麼因為追隨勝利者加官晉級,反正諸如"華封三祝"的"多富、多壽、多男子"都爭相上門。史家們說他"無大勳勞",卻"寵遇特深",位至宰相,爵封親王,實在是"謙恭沉厚,終始如一"所致。這位

大福大貴

之將就是南唐趙忠懿王李德誠。

南唐代替南吳,雖是預料中事,但做事講究的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誥)仍要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出面說項,規規矩矩地走完禪讓流程。李昪扒拉來扒拉去,選中了本文豬腳李德誠擔綱,聯合老將周本一起,組團勸說吳帝楊溥心甘情願地讓出皇位。

李德誠果然不負主望,老將出馬一個頂兩,成功地完成了這樁改朝換代的大事,然後也將自己送上了幸福人生的巔峰。

站錯隊也能得美名

生於公元863年的李德誠,是廣陵人,一說是西華人,不過在他顯貴後更願意說自己是隴西人(可以和李唐皇室攀親)。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後人知道李德誠,是從他年少時給池州刺史趙鍠當給使開始的。給使一職類似於官員身邊的勤務員,雖然出身低下,也沒啥子級別,但因常在領導身邊轉悠,加上這些人大多腦子靈光、嘴皮利索、討人歡喜,所以很容易得到領導的關注和提攜。

從李德誠的人生履歷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李給使一定是位有眼光、有口才,更有玲瓏心的給使界翹楚。之所以說他是玲瓏心,是因為李給使該有忠心的時候表現得大義凜然,該有異心的時候轉換得水到渠成,實在是玲瓏剔透、八面見光,令人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公元888年,在這樣一個頗為吉利的年頭裡,李德誠同學迎來了自己命中的第一個貴人。

這一年,楊行密主動避開兵強馬壯的孫儒,轉進宣州(今安徽宣城)。當時的宣州,正被李德誠的主子趙鍠託管。趙鍠雖然自己是個外來戶,但卻不歡迎宣州再來一個外來戶。可惜,趙鍠不是楊大個子的對手,其部下主力大多在宣州城外的曷山被楊行密團滅,自己又遭到了城內指揮使周進思的辣手驅逐,好不容易逃出城外,卻又一頭撞上了楊行密的大將田頵,只能束手被擒。當時,趙鍠身邊的親隨給使們紛紛逃散,只有兩個人不離不棄,主動跟著趙鍠進了戰俘營。這兩個人就是韓球和李德誠。

楊行密聽說前頭捉了趙宣州,非常高興,就讓趙鍠將功折罪,由他派人入城勸降。此時的楊行密兵不強馬不壯,能少死幾個是幾個,自然喜歡勸降的調調。

為求活命的趙鍠接了命令後,不敢怠慢,趕緊選人入城做說客。可惜,此時的趙大刺史只有兩個兵,只好二選一。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選,李德誠就突然渾身上下腦袋疼起來,沒辦法,趙鍠只好派韓球進城。

韓球忠心可嘉,可是生命值卻不高,才進了一趟城就掛了,其首級還被周進思扔出城外。

就在此時,李德誠的急病又突然好了。對於此事,當時有人嘖嘖稱奇。不過,在為人厚道的楊行密看來,小李子能夠在關鍵時刻與舊主同生共死,已經算得上是值得信賴的忠義之士了,這在當時是非常稀缺的,畢竟亂世裡最可怕的就是變化無常的人心了。楊行密一高興,直接將本家的一個侄女嫁給李德誠為妻。然後,楊行密也不再派人進城勸降了,直接發力攻城。

李德誠做了楊家的女婿,自然成功跳槽楊記,成為楊行密頗為看好的一個青年才俊。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剛從戰俘營中出來傍上富婆的李德誠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這回雖然選錯了隊,卻照樣收穫了忠義美名,從此他的幸福人生漸入佳境。

戰功不顯官位照升

在楊行密手下轉做武行的李德誠,對老楊同志是很感激的,對於老楊交待的差事辦得也是有板有眼的。

公元891年,鳩佔鵲巢的孫儒燒了揚州城,全力向西追殺楊行密。孫儒明白,自己要想紮根淮南,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淮南土著楊行密,所以一定要整死對手才行。

聽說淮南第一大城揚州起火的訊息,楊行密非常著急,自從起事以來,他一直想著入主揚州,如今雖說實力不濟,但豈能坐視強敵燒殺不管。於是,他徵募手下材勇之士,準備進城當消防員。

亂世軍人殺人比較在行,救人大多不感興趣,最後,只有揚州老鄉李德誠和滁州獵戶張訓應募。俗話說,救人如救火,何況這次既救人又救火,二人告別楊行密,冒著隨時可能被孫儒軍襲殺甚至吃掉的危險,迎著熾烈的火焰,帶著部屬潛入城中,開始了緊張的消防救護行動。經過不懈努力,二人率領部下撲滅餘火,不僅救下了劫後餘生的揚州士民,而且還發現了被孫軍遺忘的數十萬斛存糧。二人一合計,這些糧食帶又帶不走,燒了更可惜,索性全部用來賑濟饑民。

二人的善舉,為楊行密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擁護。此後,楊行密順利戰勝強敵,這場轉禍為福的救濟居功至偉。因此,楊行密對於他們自作主張的善舉不僅不怪罪,反而大加褒揚。

第二年四月,感化軍(治今江蘇徐州)節度使時溥派兵進攻楊行密,希望在淮南分一杯羹。時溥是剿殺黃巢的老牌軍閥,兵勢強盛。當感化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楚州(今江蘇淮安)時,一頭撞上了大口張和小李子的軍隊。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李、張二將經過救火之疫,已經心意相通,兩人雖然身在行伍,都葆有一顆愛民守土之心,如今面對強敵來犯,怎肯善罷甘休?於是,二人背靠壽河,激勵將士,奮勇直擊,結果感化軍竟被淮南軍感化了。之後,李德誠趁勢將楚州收入囊中,並生擒楚州刺史劉瓚,成功為楊大個子再下一城。

之後,李德誠緊緊跟隨楊行密的征戰步伐,不斷積累戰功,逐漸升至江南馬步軍使。

老實說,看到這兒,筆者以為史家存了為尊者諱的意思,才在此語焉不詳起來。因為李德誠在打了幾個小勝仗後,便沒有什麼突出戰績了,因此,史家只能一筆帶過。

李德誠之所以一直升官,一是因為選對搭檔,一直跟著戰勝者;二是這廝會做人,別人從不貪墨他的微末之功;三是老楊同志比較關注這位侄女婿,朝裡有人好做官,何況這人本就是一國之主。

接下來,李德誠軍事生涯的出彩之處就是圍殺潤州(今江蘇鎮江)安仁義了。

出身沙陀族的安仁義,這哥們是孫儒舊主秦宗權哥哥秦宗衡的手下,在秦宗衡被孫儒火併之後,一怒之下就加入楊行密的隊伍。之後,他戰功卓著,成為楊行密手下大將。安仁義是五代第一神射手,曾自稱“志誠之弓十,不當瑾槊一;瑾槊之十,不當仁義弓之一”。這哥們數學不錯,透過量化分析,將善於射箭的米志誠和善於舞槊的朱瑾都比下去了。

然而,這樣一個戰場上的神級角色,在政治上卻頗不成熟,明明和楊行密處得關係不錯,卻因為是田頵的迷弟,在公元903年田頵反叛楊行密之際,也稀裡糊塗地扯起了反旗。

之後,面對楊行密派出的由王茂章、米志誠、李德誠等人組成的平叛大軍,善守的安仁義再次將神射技能發揮到極致,殺得三將頗為狼狽。直至公元905年,三將仍然未能破敵,此時田頵早已敗亡多時了。

老楊一見安仁義如此難搞,就派親信徐溫率軍增援。徐溫用計,讓援軍仍然扮作王茂章的部屬入場,安仁義不察之下與之交鋒,結果被徐溫的生力軍擊敗。此後,安仁義雖然坐困愁城,滅亡只在旦夕,可是,憑著手握勁弓,加上守城有方,徐溫、王茂章等將依然無法破城。

後來,王茂章等人被迫穴城而入。安仁義見王茂章的大軍入城,就拿著弓箭登上城樓攢射,例不虛發,平叛軍竟不敢逼近。

此時,站得高看得遠的安仁義在眾多老同事中發現了李德誠,便喊李德誠上樓聊天。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既然被安仁義瞄上了,李德誠知道躲也無益,索性從容登上城樓,與安仁義四目相對。安仁義對著李德誠大聲道:“老子反了楊行密,現在想來,實在沒有什麼道理,難怪王茂章他們每次交戰都要罵上老子一頓,讓老子有苦難言。只有你從不罵人,對我也從未失禮,要不楊行密咋就看你小子順眼呢。依老子看,你小子有奇人之相,日後必定大貴。也罷,老子早就打累了,也打不動了,與其便宜別人,不如送你一份功勳。”說完,安仁義不僅扔掉弓箭束手就縛,還將自己的愛妾託附給李德誠。

事後,老楊同志也是一番感慨,順帶著任命講文明懂禮貌的李德誠為潤州刺史。再往後,李德誠實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軍功了,不過他的官職卻如牛市裡的股票,一路飄紅。

選邊站隊青雲直上

作為開拓之主的老楊,坐擁三十六友,其中不乏能臣猛將,即便他再看好李德誠,也不可能對其寵遇過厚。真正讓李德誠變得與眾不同的恰恰是三十六友中不起眼的徐溫。

徐溫作為楊記公司中的原始股持有者,一開始並不出色,其戰功與李德誠相比,剛好半斤八兩。然而正是因為徐溫一直不起眼,在楊記中的地位不高不低,一直不是足以威脅老楊的方面大員,加上又是所剩無幾的老兄弟,因此逐漸被老楊所倚重,竟然後來居上。

在徐溫成為楊記公司的實際話事人後,雖然著意安撫楊行密時期的老人,但是內心卻對這些比自己戰功卓著的老傢伙心存忌憚,暗中派人監視。

李德誠自然也逃不過徐溫探子的眼睛。當徐溫聽說李德誠喜歡在晚上秉燭夜遊的報告後,果然心生疑慮,可是又抓不到更多的把柄,就將李德誠外遷江州。

李德誠人老成精,在潤州幹得好好的,突然被調走,立刻想到可能是自己做了什麼讓徐溫猜忌的事情。細思之下,他覺得自己平時一向謹言慎行,從未發表過什麼反徐言論,也許只是因為喜歡晚上散步讓領導懷疑了,既然這樣,索性解釋開來不就行了。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於是,李德誠派自己最喜歡的四兒子李建勳專程去給徐溫問好,並囑咐他如果徐溫需要的話,就留在其帳下聽用。

徐溫帶著一肚子問號接待了李建勳。當李建勳說出父親因為消化不良,每晚都要遵醫囑散步,可晚上光線不好,故需秉燭而行的事後,徐溫雖不全信,但也基本消除了疑問。隨後,李建勳也不等徐溫提出留用自己的要求,主動說想在徐伯父帳下效力進修。這下,徐溫心情大好,李德誠都把最看好的親兒子送到自己手下當人質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再說,老李打仗的手藝也很潮,沒必要太操心。

於是,心情大好的徐溫仔細端詳起李建勳來,一看之下,立即喜歡上了這個“少好學能屬文,尤工詩”的淮南才子,索性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建勳,與李德誠結成了榮辱與共的兒女親家。

楊行密和徐溫兩大梟雄,先後相中了李家父子,要說,這李家人的眼緣真是不一般。李建勳後來成為南唐相臣,就是從此發跡的。

成了徐大當家的親家,李德誠的仕途自然一帆風順。不久,他就被改任威武軍節度使,只是威武軍治福建,此時還在閩國手裡,所以李德誠的節鎮還只是一個遙領的空架子。不過,徐溫讓親家擔任威武軍節度使只是過渡一下,公元914年,李德誠又接任撫州刺史。當時的撫州經過危全諷二十多年的建設,已是“賈貨駢肩,豪華接袂”的天下名邑,其境內的臨川縣更是才子之鄉。

在撫州期間,李德誠繼續發展地方經濟,大搞文化教育,使撫州經濟文化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撫州有“天下禪河中心”的美譽,李德誠牧守於此,自然少不得受到禪宗的影響。他專門在疏山以東自費為白雲禪院置辦了一所莊園,彰顯其禮佛之誠,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時的李德誠早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李德誠由武將向文官轉行的過程中,雖然仍不時受到徐溫的照顧,卻與徐溫的嫡長子徐知訓發生了齟齬。

事情是這樣的,徐溫本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自己出鎮金陵(今江蘇南京)遙控朝政,朝中事務則由徐知訓坐鎮揚州具體操辦。這樣,徐溫既可以避免專權事敗被一勺燴,又可以不用和少主打交道,免去許多日常麻煩。

徐溫想省心,可他的寶貝兒子徐知訓卻不是個省心的人。這傢伙生性傲慢,不僅喜歡欺侮楊家人,而且對朝中老臣也看不慣,總是變著法挑事。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公元918年的一天,總是沒事找事的徐知訓聽說李德誠家裡豢養了數十名家妓,色藝俱佳,就派人上門索要。

對於徐家的二世祖,李德誠當然不敢得罪,但也不願輕易割愛,而且很擔心這廝需索無度,就派人上門致歉:“我家的家妓都是多年前置下的,早已人老珠黃了,有的還生了孩子,怎麼能讓她們去侍奉您這樣的貴人呢,不如我另外為您找些更加年輕貌美的吧!”

徐知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就是想讓李德誠這個老同志難堪,聽了李德誠的話後不禁大怒:“我要的難道只是那些家妓嗎?李德誠以為自己是老臣,與我家沾親就可以拒絕我的要求嗎?老子早晚會殺了他,把他的妻子也奪過來!”

這話說的,一點情面也不留。李德誠的正妻可是老楊同志的侄女,這時候早就徐娘半老了,奪她過來是嘛意思,是個人都明白,這是想將楊家和李家一起羞辱。

聽了徐知訓的無恥狂言,李德誠真的有些怕了。這事整的,真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沒辦法,李德誠只好召集手下門客商量對策。

一個天文發燒友搖頭晃腦地對主人說:“大人勿憂,某夜觀天象,發現近日天象大異,揚州一帶血光四溢,預示朝中將有貴人遭殃!”

果然,作孽太多的徐知訓還沒得及將黑手伸向李德誠,就被忍無可忍的大將朱瑾給滅了。事後,徐溫為了給兒子報仇,逼死朱瑾,又殺了許多人,就連聲援朱瑾的大將米志誠也不放過。

徐知訓遭了報應,李德誠的滅門之禍旋即解除。徐溫對於徐知訓的胡為也很生氣,特意讓人找到親家,好言安慰。

死了年長的兒子,徐溫暫時不能指望剩下的小毛頭們坐鎮朝堂,只好讓自己的乾兒子徐知誥出來主事。

這個徐知誥特懂禮貌,不僅深得乾爹歡心,而且對於朝臣也著意籠絡。他見李德誠是個極懂禮貌的人,就讓兒子徐景達迎娶了李德誠的女兒。

不得不說,政治婚姻有時候非常有用。李德誠與徐家父子相繼結了姻親,也就獲得了強有力的政治靠山。唯一不太對的地方是,他們的聯姻如果在宋儒眼中,涉嫌亂倫。不過,在胡馬縱橫的五代時期,沒人會這麼八卦的。

公元919年,吳國王楊隆演宣佈脫離與滅亡多年的唐朝的臣屬關係(由於老楊同志生前與朱溫尖銳對立,所以他一直抱著唐朝的年號不放)。當然,這並不是楊隆演的決定,而是徐溫的預謀。因為,徐溫覺得自己的實力足夠了,沒有必要再為逝去的大唐招魂了。而且,此時的徐溫也開始做上稱孤道寡的帝王美夢了。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為了體現吳國的新氣象,徐溫大派新朝紅利。親家翁李德誠隨即被加封為平南大將軍、中書令,成為位兼將相的新朝大佬。當然,這些都是虛銜,真正值錢的還是在公元921年,徐溫將撫州升格為昭武軍節度使治所,李德誠順理成章地成為坐鎮昭武的第一位使相。五年後,李德誠改任治虔州(今江西贛州)的百勝軍節度使。

隨著中原動盪愈演愈烈,徐家父子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終於扶立楊溥稱帝,公然和中原王朝叫板。

徐溫梟雄一生,可惜虎父犬子,親兒子徐知詢不成器,最終大權旁落於乾兒子徐知誥手中。不過,這對於政壇常青樹李德誠來說,似乎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徐知誥同樣是老李的親家。老李對徐知誥一番真誠告白後,徐知誥同樣對老李真誠相待,於公元934年,改任其為治洪州(今江西南昌)的鎮南軍節度使,同樣是威風凜凜的一方大員。

公元936年,萬事俱備的徐知誥終於按捺不住稱帝之心了。可是吳帝楊溥正當年,既無過失(傀儡皇帝有個屁過失),又無疾病,徐知誥可不想等到楊溥死後再篡位,就決定找幾位重量級的代表率隊勸說楊溥提前讓位。

此時,經過政治清洗和時間淘汰,當年的楊氏集團原始股東只剩下鎮南軍節度使李德誠和德勝軍(治今安徽合肥)節度使周本最有份量,且兩人當初都是趙鍠的部下。

周本是個比較純粹的武將,本來不想摻合,可是架不住家人苦勸,只得硬著頭皮擔綱勸進大事。

經過多年政治風雨洗禮的李德誠早已不是當年的小給使了,他得為自己的家族和部屬考慮。在他看來,自己和楊家的那點兒恩義,在為楊家效命的歲月裡還得差不多了。而且自己不僅是楊家的女婿,也是徐氏的親家,兩頭都一樣,揹著抱著一邊沉。因此,他沒有什麼心理負擔地接受了徐知誥的重託,衝在了勸進隊伍的前列。

勸進使團先是到揚州盛讚徐知誥的功德,忽悠楊溥主動效法堯舜,千萬不要戀棧毫無意義的傀儡帝位。事已至此,楊溥還能說什麼?

然後,勸進使團又來到金陵,恭請徐知誥接受禪讓。徐知誥是個講究的人,作戲得作全套,明明是自己指使的,還要裝模作樣地多次拒絕,然後才勉為其難地接受。在這個過程中,老李同志無疑將自己的戲精天賦發揮到了極致,哭著鬧著非要徐知誥受天明命,為天下蒼生造福,搞得徐知誥不接受都不行。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老李的戲演過了,連徐知誥的謀主宋齊丘都看不下去了,就對李建勳說:“令尊是吳國元勳,怎麼能這樣沒節操啊?”宋齊丘還特意寫信給李德誠,勸他別太心急了。

哪知,此時的李家父子早已和徐知誥確認過眼神,怎敢耽誤了徐知誥的大事。不僅如此,在成功改朝換代後的一次答謝宴會上,成功站隊的李德誠對徐知誥說:“陛下上位順天應人、普天同慶,只有宋齊丘好像不太高興!”說完,拿出了宋齊丘的書信。

不過,這回老李的眼藥上錯地方了。徐知誥不僅沒有怪罪宋齊丘,還直接將信交給了宋齊丘,看都沒看。宋齊丘忙頓首請罪謝恩,此事便不了了之了。老李見好就收,也不再計較,和宋齊丘歡好如故。

宋齊丘與徐知誥交心多年,斷然不會偏袒楊家,他之所以勸阻李德誠,一則是覺得李德誠太愛搶戲了,自己有點兒小失落;二則可能覺得演員不按劇本演,冒犯了自己這個幕後總導演;三則擔心催逼楊溥太急,萬一戲演砸了,最後不夠圓滿。不過,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宋齊丘的為人,縱然機變如神,也難逃自視過高的窠臼,難怪他最後會因得罪李璟被活活餓死,還落了個“繆醜”惡諡。

公元937年,李家父子仍熱情不減地為徐知誥改元建國忙前忙後,徐知誥自然感激不已。對老李,徐知誥拜其為太師,爵封南平王。對於自己的好女婿李建勳,直接晉升為同平章事,宣麻拜相了。

對於讓皇楊溥的安置,李德誠遍查資料援引漢朝、隋朝舊制,請求將其遷到潤州丹陽宮監視居住。楊溥結束了自己的傀儡生涯,開啟了短暫的囚徒生涯。不久,就因為誤食丹藥翹了辮子。至於楊溥是主動服食還是被迫服食,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李德誠在這次改朝換代中選邊站隊無比正確,且表現非常搶眼,自然收穫滿滿。

謙恭沉厚幸福一生

李德誠作為楊吳老人,親手埋葬了自己參與建立的政權,歷史老人很弔詭地給這位忠義自詡的福將開了個玩笑。

李德誠作為南唐(說明一下,徐知誥篡奪楊吳政權後,首先建立的是齊國,直至公元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更名李昪,才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的開國功臣,受到了極高的禮遇,達到了他幸福人生的頂點。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當他每次從駐節的洪州到金陵覲見徐知誥時,徐知誥都會派自己的妃嬪在路上為他接風,百官則像上朝一樣在金陵城門前恭迎他。到了正式面見徐知誥的那天,朝堂上會排列好座次接待他。 每遇大事,徐知誥都會派宰相去他家諮詢。

在徐知誥變成李昪後,兩人論起淵源來,竟然都是隴西李氏的後人(李昪自稱唐太宗第三子吳王李恪的後人),對此,有關部門以同姓為婚有違古禮為由,建議嫁給李昪兒子信王李景達的李德誠女兒改嫁。這個有關部門真是多事,李昪與李德誠雖然都是李氏,但兩人早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了,這種親戚,哪怕放在當代,也沒有人管他們能否成婚。

對此,李德誠明知是有人算計自己,不想讓自己和皇家聯姻,進而打擊自己的威信,但是有關部門振振有詞,自己也沒有辦法。

眼看自己和皇家的紐帶就要斷了,關鍵時刻,福將效應再次發動了。李昪專門下詔說:“南平王是國之元老,他的女兒怎可離婚?至於同姓為婚的禮俗,固然不可更改,但可以給信王妃改姓啊,就讓其隨南平王的封號,改姓‘南平’吧!”

得,有了皇帝的背書,那些眼熱李德誠的傢伙只好暫時夾起尾巴做人了。

不久,藉著同姓的由頭,李昪晉升李德誠為趙王。李德誠,一個給使小吏,經過歲月磨洗,既無野戰攻城之赫赫武功,又非天潢貴胄,居然在其生前成為高不可攀的一字王,李德誠的人生逆襲真是讓人豔羨不已。

淮南福將李德誠的幸福人生|五代十國

公元940年,李德誠去世,享年78歲,在那個戰亂不休的年代裡,如此高壽且享善終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李昪聽到李德誠的死訊,當即下令廢朝五日,諡忠懿。

李德誠不僅事業圓滿,家庭也十分圓滿:他的妻子楊氏,受封滕國君,一直持家有方。他有二十七個兒子,其中第四子李建勳位至宰相,為南唐名臣,另一子李建封,做了將軍,死於國事;其餘諸子也都分任要職。他的兒子們大多文成武就,事業有成。如此多富、多壽、多男子的幸福人生,讓人不羨慕也不行。

李德誠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運氣外,就是史家所說“恭謹沉厚,始終如一”的處世之道,這使得他站錯隊時贏得忠義美名,站對隊時收穫高官顯爵,總之對錯通贏,如此彪悍人生,只能讓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