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明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李自成一路攻進北京,逼死崇禎。然而在那個時局下,對李自成來說,誰實力最強、威脅最大?滿清無疑排在第一位,張獻忠排第二位,明王朝只能排第三位。而李自成顯然把明當做了最大對手,認為只要把明打倒了,天下就是他的了,實在是幼稚。本來可以讓明做為緩衝,他可以先取江南財賦作為根本之地,或者先和張獻忠決一雌雄,就像當年朱元璋對付張士誠、陳友諒那樣。結果他先把明廷幹掉了,佔據京師,一下子把自己推到了最敏感的位置不說,還直接和滿清對上了,那滿清當然要趁他羽翼未豐、局勢未定之機對他下狠手。當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攻破京師,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打滿清打不過,不打直接回頭則滿清坐收漁利,跟在他後面白撿勝利果實,也不會給他建立穩固根據地的機會。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其次,戰爭是極其激烈的敵我對抗活動,瞬息萬變,所以應該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對於李自成來說只要主力沒損失,清軍入關也不算輸,畢竟華北不是他的地盤,就當去北京打次草谷回來就是了。所以什麼先滅吳三桂奪取山海關都是扯。怎麼知道就能先破吳三桂,後頂住多爾袞呢?如果打吳三桂的時候,多爾袞從古北口破邊,兵鋒直逼北京,拿下北京城呢?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李自成就拿著自己好不容易攢的這點本錢,和滿清累計了二十年的精兵,在自己不熟悉的戰場做孤注一擲的會戰 ,其實就算李自成不動,滿清那些名臣大將,精兵銳卒入關後幾年也會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疾病幹掉三分之一。自己不死,組織不跨才是最要緊的,明末的戰爭清兵入關後要打二十幾年,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是快速一百米決賽。保住大順的旗號才是最重要的 ,反正南明和張獻忠被幹掉,滿清下了剃髮令李自成只要活著,自然眾望所歸,那時候不香嗎?再者,上策不打北京,進湖廣窺江南!要湖廣不奪江南,成則糧在握,未來可期,積極交稅納糧,坐觀大明滿清消耗,以崇禎的尿性大機率不用擔心趙宋故事,趁機走洪武路線,低調儲糧暴兵,然後一路平艾。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而且如何與明朝達成共識也有待商榷,戰鬥力太低,別人會覺得你是泡菜,戰鬥力太高,別人會傾盡所有和你硬鋼。中策在北京走群眾路線,抄家要抄,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要動文不動武,要動惡不動善,亂世重槍桿。北京無險,禦敵國門,你家大門的鑰匙在別人身上誰能睡得著!破北京攜兵山海一定要連在一起,借大義凌之,譴其北京家眷打感情牌,想盡辦法破降山海關,那怕是用人命堆要堆出一個姓順的山海關!缺點無論攻守太容易崩盤了,而且後期北方是大坑!另外,李自成雖然不很厲害的戰略家,但絕對是一等一的人傑了。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李自成的農民軍和脫胎於農民軍的明朝,一直都是農民思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種地的才有價值,才值得佔領,不能種地的就算了!實際上處理外部問題,無論對明朝殘黨、吳三桂、還是滿清,穿越過去的大家都能說得條條是道。可是大家卻忽略了一點,農民起義軍內部就沒有鐵板一塊的。闖王對下屬部隊的號召力和利益捆綁度,遠不如李淵、楊堅這種經世權貴。李自成自己是有勇有謀,才能統一內部各個勢力。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而對於穿越者而言,能力上大機率是遠不如李的,至少我自認為根本沒人家的能力。既然如此,剛穿越就調兵遣將、制定方略大機率是坐不到的。理清內部關係,穩固住現有勢力才是真的。下策學曹操,但是大明的崇禎怕是不會那麼配合,弱點老李英雄池有點淺,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有大機率會走董卓老路,其後預見群雄並起是必然!自經濟中心南移以後,幹守北京弊大於利,困龍之局!就算遷移都城南京,文人設計的時候,武人只能跟著提鞋!因為心臟!我們文人大老爺有一套合理的分化打壓,鑑別吸收的程式,這套流程執行速度比他們的行政效率都高!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大明體制內的戰鬥,洪武大帝都沒能幹贏他們!想過一夜之間滿軍子弟皆易幟嗎?沒有的話,明朝的武人地位可不比漢末高,忠誠是喂出來的,而士大夫就不缺錢!很多人都說過了,打北京本質上是一個戰略錯誤。李自成在1643年後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先除掉左良玉和張獻忠,去除威脅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獲取四川與湖廣的戰略縱深和財賦輸血。北京打下了確實獲得了大量土地和財富,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在華北平原上和八旗鐵騎硬碰硬絕對是噩夢,更別提李自成還把大量的精銳部隊留在了後方防張左。他在歷史上的決策只有兩種可能:沒有做好與滿清作戰的準備;沒有對滿清的實力進行正確評估。或者也是被部下裹挾。所以如果我是李自成,我會直接撤軍,避免和八旗的正面對戰,這樣至少可以保證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土崩瓦解。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率軍佔領北京,是他節節敗退的開端。

最後,李自成的流民軍沒有一批有些相當素質的基層武官,沒有一個成熟穩定的餉源地,所有的糧餉供給全靠劫掠,為了數十萬的流民軍及百萬的隨軍家屬不被餓死,只能不斷轉戰,從地方籌集糧草,所過之地赤地千里,加之對地方上的姦淫擄掠,沒有任何的群眾基礎,無法經營一塊根據地。還有流民軍的各個山頭派系林立,李自成無法如臂使指。流民軍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意圖。沒有士紳大族的支援,無法獲得治政人才,或許山野有遺賢,但是遠遠不夠。沒有盟友,舉世皆敵。所以,李自成只能越打越弱,越打越疲,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