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元:光緒元寶龍洋的鑄造背景及流通

前面的文章曾經介紹過,清朝末期外國銀幣在中國迅速並大量的流入給清朝的經濟市場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也讓清朝貨幣制度變得更加混亂,越來越難以適應日漸發展的世界貿易體系大局。

中國銀元:光緒元寶龍洋的鑄造背景及流通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龍洋

鑑於這種十分被動的局面,清朝統治者和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呼籲清廷建議實行幣制改革,鑄造自己國家的銀元以抵制外幣,阻止白銀外流,在貿易中實現盈利。這些人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他奏請朝廷在廣東開設銀元局,並請外國機器局雕刻師設計雕刻銀元模具,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首先在廣東試行鑄造面值一元的光緒元寶龍洋,當時是以庫平作為計重衡量標準。雖然是一元面值的銀元但是實際重量與面值不符,只有七錢二分。而且與當時市面流通的外國銀元的重量也不一樣,所以在進入市場後流通受阻,不受歡迎,後多被收回熔燬,存世極罕。

中國銀元:光緒元寶龍洋的鑄造背景及流通

光緒元寶龍洋

中國銀元:光緒元寶龍洋的鑄造背景及流通

光緒元寶龍洋

接著又重新設計鑄造庫平重七錢二分的光緒元寶龍洋,推行市場後普遍反響不錯。設計精美、含銀量有保證,民眾也樂於使用。清廷看到了實際效果,隨後其他各省也紛紛奏請朝廷批准在各省開建鑄造局。一時間中國各省都開始自行鑄造銀元並且都獲得了不錯的成效。自此後中國本土銀元慢慢的在市場經濟貿易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