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看望郭沫若時問,是不是該給他慶賀米壽了?什麼是米壽?

一九七八年初,有一天,華羅庚來看望郭沫若時,問他道:“您現在八十七八了吧,是不是該慶賀您的米壽了?”

華羅庚看望郭沫若時問,是不是該給他慶賀米壽了?什麼是米壽?

郭沫若含笑回答說:“還不到。”於是,他和華羅庚閒聊起來,說:“你也熟悉日本人的習慣嗎?他們把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因為七十七三個字連起來近似一個草寫的‘喜’字;把八十八歲稱為米壽,因為‘米’字是由八十八三個字組成的;把九十九歲稱為白壽,因為‘百’字缺‘一’即為‘白’。”

華羅庚聽後立即祝願他說:“但願郭老能活到白壽之年。”

近些年一直和醫院打交道的郭沫若心有所思地說:“白壽之年恐怕是不可能的,力爭活到米壽吧。”(華羅庚:《揮淚悼郭老》,1978年6月19日《光明日報》)

我們從他們的對話中知道了,日本人習慣把七十七歲稱為喜壽,把八十八歲稱為米壽,把九十九歲稱為白壽,這是從拆字法中得來的吉祥話,也稱為壽稱。

因為郭沫若出生於1892年11月16日,在年初還不到八十八週歲,所以,他回答華羅庚時說“還不到”。可惜他於1978年6月12日去世,離他的不到半年時間了。

華羅庚看望郭沫若時問,是不是該給他慶賀米壽了?什麼是米壽?

其實,在我國的傳統壽稱中也有喜壽、米壽、白壽的說法,還有還歷壽、傘壽、卒壽等;和襁褓、孩提、金釵之年、豆蔻之年、花信年華、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期頤之年等一樣,是中國傳統上對壽稱的說法。

還歷壽是指61歲的壽辰,因為按干支紀年法,60歲花甲子,61歲正是新的一甲子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古稀壽是指70歲壽辰,源自於杜甫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句詩。

傘壽是指80歲壽辰,因為“傘”字的草體寫作“傘”,形似“八十”。 卒壽是指90歲壽辰,因“卒”字的草體是“九和十”。 而茶壽呢,是:指108歲,拆開茶字,草字頭為二十,下面是八和木字可拆成八十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了。

至於郭沫若說是日本人的習慣,我們反而不清楚,中國和日本對這種壽稱到底是學了誰的了。關於這些壽稱,在中國還有許多故事。

華羅庚看望郭沫若時問,是不是該給他慶賀米壽了?什麼是米壽?

1983年,馮友蘭和金嶽霖兩位哲學家同,這年都88歲,兩人在生日時都做了“米壽”。馮友蘭寫了一副壽聯送給金嶽霖:何止於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牛。其中,“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就是指,不僅要活到八十八,還要活到一百零八。

2004年1月25日,溫家寶總理到北京協和醫院看望經濟學界泰斗陳翰笙,向病床上的陳翰笙老人祝賀108歲壽辰時說:”陳老茶壽很難得,我們來給他祝壽!”並拿出準備好的蛋糕,親自切開。

楊振寧(1922年生)到新加坡出席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為美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葛爾曼(1929年生)舉行80歲生日國際物理學家會議。他比葛爾曼大七歲。楊振寧在出席葛爾曼生日晚宴上說:“20年後,新加坡會變成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到時,南大高等研究所為葛爾曼慶祝100歲生日的時候,我一定會來參加。”

已經88歲的楊振寧回答記者時,也借用了馮友蘭的這句“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他說:”“我要活到108歲。”“美國88歲的男人,一般可以再活五年”。“我會比他們活得更久,因為88歲的男人很多都在生病,我卻一點病也沒有。到我‘茶歲’的時候,翁帆還很年輕,再過20年,翁帆54歲,還是風韻猶存。當然我明白,要‘相期以茶’,是個奢望。”

華羅庚看望郭沫若時問,是不是該給他慶賀米壽了?什麼是米壽?

可見在我國對這些壽稱也是很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