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袁崇煥被殺,就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第一次入關打草谷。怎麼說呢,袁崇煥幾乎沒有掌握一點戰略和戰場主動權,而且他的對手不是遊戲的NPC,而是皇太極這種妖孽,是這個時代的頂級選手,跟著努爾哈赤從村裡砍出來的,軍政才略俱佳,歷經跟明軍的各場大戰,各種弱勢翻盤,擅長抓各種機會。

皇太極不是無敵的,但袁崇煥操作實在差得太遠,遠不是敵手。事實上,究其根本,袁崇煥的死因,還不就是因為第一年就沒防住皇太極穿插嘛戰略、戰術無一佔優,開打就是送錢送丁口,清軍只會越打越強怎麼可能平得了遼東?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其次,袁崇煥活著的時候,修錦州大淩河,死後依然在修。袁崇煥活著的時候,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袁崇煥死後吳三桂多次在寧遠大破清軍。祖大壽在錦州更是多次擊退清軍,皇太極在祖大壽騙過他一次的情況下依然接受他的投降,可見對祖大壽的賞識。

反過來說,就目前的各種資料看袁崇煥生前的戰績並沒有超過他的繼任者。同理魔幻的廣渠門大戰,很多人的理論袁崇煥活著打贏了廣渠門大戰,所以他不死他手下的軍隊越來越強最終野戰也能擊敗清軍。問題是袁崇煥下獄后皇太極為什麼撤軍了呢?他怎麼不趁明軍混亂強攻北京城呢?更魔幻的是袁崇煥下獄遼兵直接退回關外。北京可有一處城牆被攻破?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說到底讓明朝滅亡的還是內部問題,如果不是流民問題,滿清是根本沒機會入關的,明朝最好的策略就是遼東應對後金採取積極防守策略然後先解決內部問題,是袁崇煥對著崇禎一頓吹水說什麼3年復遼,讓明朝大量資源投入到東北,然而毛用都沒有,就這一點來說,袁崇煥的戰略誤導是致命性的,殺他也不算冤枉。當然,另外一點就是崇禎自己心急,缺乏戰略判斷。清朝初年寄生階級對中央財政的吸血還是比明朝小得多的。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清朝重新建立的行政體系也比明朝效率高,儘管也存在貪腐,但是清朝的紀律更嚴,也不必像明朝那樣太顧忌地方士紳的意見,不憚於使用暴力,因此能集中到中央的錢更多。還有就是在鹽稅、茶稅這些稅種上,清朝也有改變,在明朝,這些稅也是大部分進不了國庫的。明朝的鹽政茶政都爛得聳人聽聞,大到福王潞王這樣的藩王可以從茶、鹽上牟利,小到地痞流氓都可以分一杯羹。

清朝在這些稅種上儘管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弊病,但畢竟是剛剛改朝換代,要腐朽也是需要時間的。打造強大野戰兵團才是取勝之道,反反覆覆被圍點打援,原因就是明軍毫無野戰之力,以致陷於被動,所謂的關寧錦防線,更像是互相無法支援的孤立據點,談不上防線。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我倒覺得明朝堅持堅守關外,更多出於政事上的“五年復遼”,誰也不敢做戰略收縮,只好死扛著加徵三餉在關外耗,關內在王朝的徹底腐朽下激起民變,兩線作戰,又將精銳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最終在內外交困下崩塌,研究明末其實非常發人深省。

關寧軍餉多是因為他們在遼東,運輸+築城所以消耗遠比各個軍陣都高撤回內地的關寧軍就算兵額不減,花費也遠低於關外。孫傳庭的秦軍就是例子每年軍餉連關寧的十分之一都沒有。東江鎮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說關寧軍內遷也得花錢是不對的。花錢不假少花很多!500萬和五十萬區別還是很大的!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為什麼李自成要打進北京崇禎要撤回遼鎮,因為北京成了前線再也供養不起遼鎮了。不過把吳三桂撤回京城北京的錢糧還是養得起的。兩者開支不可同日而語,宣德年間撤越南也是這麼個道理。

袁崇煥頗像明初的盛庸鐵鉉(這裡忽略掉個人操守的爭議)也就是說滿狀態的袁崇煥的天花板個人認為就是盛庸鐵鉉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他們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擊敗敵人,即守城。又以相同的方式穩住局勢,依託城環野戰,又以同樣的方式被對手擊敗,敵軍繞後直取首都。

為什麼說袁崇煥被除掉,是因為攔不住清軍的第一次入關打草谷?

綜上所述,袁督師被不被朝廷殺害都改變不了後來的歷史。在那個歷史節點上能改變歷史的只有一個人崇禎皇帝,只要他面對現實改變政策棄遼撤寧遠錦州死守山海關停遼餉而充實宣大,大明朝就能轉危為安,按他歷史上的策略走下去,古代名將復生也救不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