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不要走極端,變之則通

商朝時期,伯夷、權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

辦事不要走極端,變之則通

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裡,西伯昌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並把他的木製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股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細諒淨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於是攙扶著他們離去。

辦事不要走極端,變之則通

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約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採摘野菜充飢。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詞是:“登上那西山啊,採摘那裡的薇菜。

辦事不要走極端,變之則通

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虞、夏的太平盛世轉眼消失了,哪裡才是我們的歸宿?哎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於是餓死在首陽山。

辦事不要走極端,變之則通

追求仁德是聖賢所為,但凡事都不應鑽牛角尖,伯夷、叔齊就是因為太強調仁德不會變通,才餓死在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