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年近七旬被趕出清華,街頭乞討為生

在我國近代,曾出現過許多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學習過西方的文化,在祖國需要之際依然義無反顧地衝在科研一線,儘自己所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在如今已經家喻戶曉,但如果提起我國一位曾教出過79位院士的老學者,很多人可能就會摸不著頭腦,殊不知鄧稼先、楊振寧、錢偉長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他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年近七旬被趕出清華,街頭乞討為生

1898年,葉企孫出生在上海。他的家境很好,父母都是讀書人,按當時的標準來看,是妥妥的書香門第。葉企孫的父親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雖身處晚清的統治下,卻並不將思想侷限於四書五經之類的經義,反而非常支援葉企孫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葉企孫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在之後的求學過程中也一帆風順,最終順利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

這時的葉企孫只有12歲,懷揣著對清華的嚮往,他踏上了前往京師的道路。但很快,他的這次求學之旅就因清朝的覆滅而被迫中斷。清朝沒了,民國建立,葉企孫的入學資格也隨著清政府的倒臺一併失效,就連清華學堂也被停辦,直到民國二年才重新恢復招生。也是在這一年,葉企孫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的頭腦再次考入了清華學堂,並被順利錄取。

他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年近七旬被趕出清華,街頭乞討為生

在之後的幾年裡,葉企孫一直在清華內學習物理方面的知識。在當時,物理還是我國諸多學科中極為薄弱的一科,但葉企孫並沒有因困難而止步,而是選擇了投身於此。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學生,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與邏輯能力,在物理上更是很有天賦。在葉企孫的努力下,他在20歲那年獲得了公費赴美留學的資格,並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學習。因為表現優異,他在兩年後就取得了學士學位,而後轉入哈佛大學學習哲學。

四年後,葉企孫順利獲得了哲學的博士學位。從學業上的成功,我們也不難看出葉企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才,所以在當時,也有人邀請他留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但心懷祖國的葉企孫並未答應,而是在1924年回到了祖國。

回國後,葉企孫受聘成為清華學校的副教授,而後又升為物理系的主任。葉企孫熱愛物理研究,也熱愛教育事業,在之後多年的從教歲月裡,他先後教出了79位院士,其中楊振寧更是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年近七旬被趕出清華,街頭乞討為生

為了能專心從事物理教育工作,葉企孫一生都未娶妻,將全部的精力都貢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們。他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孜孜不倦地教授知識,在生活上也竭盡所能給予關懷。可以說,葉企孫是這些學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的土壤。

在新中國成立前期,葉企孫被選任為清華大學的校長,開始領導主持校內的各種工作。在他任職期間,清華大學一直秉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並錄取了許多優秀的學子。這些學子後來為國家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援,而葉企孫也如他們一樣,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著貢獻。

但就在一切都在向好發展時,文革的烏雲不知何時遊移在了葉企孫頭上。與其他許多學者一樣,葉企孫在當時被停職調查,後來又被關押拘禁。他曾遭到毒打,家也被抄了個乾淨,在勞動改造時也依然受到監視。到最後,這個曾經的清華大學校長,甚至不得不上街乞討為生。這時的葉企孫是個接近七十歲的老人,哪怕放在如今,他也已經是一位需要看護照顧的老人,可在他人生最後一段旅途中,他竟一度無法維持自己的尊嚴。

他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年近七旬被趕出清華,街頭乞討為生

1977年,79歲的葉企孫因搶救無效在北京去世。在人生的最後五年,葉企孫恢復了教授的待遇,並被分配了住所。之前許多年的磨難似乎並沒有給這個博學寬厚的老人留下什麼印記,他依然像從前一樣,認真工作生活,在去世時,也保有著一貫的平靜。

這就是葉企孫,一位物理研究者,一位桃李滿天下的老師,一生未婚,卻教出79位院士。在生前,他已經儘自己所能為國家做了貢獻,而在他死後,他也在八寶山舉行了追悼儀式,獲得了他應有的哀榮。相信在今天,世界上也依然有許多人記得他的名字,記得他一貫儒雅溫潤的身姿,和背後的那些事蹟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