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審視古代社會,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隋唐科舉制度的實行和繁榮為界,隋唐之前、東漢之後,中國實行的是以

門閥士族

為主的“皇權——貴族”的統治模式,從宋朝開始,則實行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皇權——官僚”的統治模式,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代表著門閥士族對權力的壟斷,而唐朝,恰好是兩種模式的過渡時代,也是門閥士族逐漸衰落的時代。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門閥士族

從東漢到唐末700餘年,宮廷中的所有達官貴人,都只是表面現象,他這些所謂的顯貴背後,撐腰的是

“門閥士族”

門閥,是門第閥閱的簡稱

,門第就是人的家世出身,閥閱則是家世的功績和閱歷,士族就是時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士族合起來,就是指擁有權力的世家。

門閥士族萌芽於東漢,興盛於魏晉——曹魏時期實行

“九品中正制”

,選拔官員只看家世出身,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詭異局面,直接導致了門閥士族對權力的壟斷。這些士族又互相透過聯姻彼此扶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貴族門閥特權制度。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縱觀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實際上就是一場

門閥士族的爭霸史

,曹操出身官宦,劉備貴為皇族,袁紹更是四世三公,荊州和益州的劉表、劉璋,也都是皇室宗親,江東的孫氏,則代表了江東門閥,最後由司馬氏撿漏,在爭霸中勝出,建立晉朝。

東晉南渡,受益於九品中正制,琅琊王氏的勢力足以與皇族司馬師共分天下,形成了

“王與馬,公天下”

的局面;

南北朝時期,南朝本質上是漢人政權的延續,士族制度自然也被繼承了下來,而北朝,由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發端,北魏皇帝也十分重視士族,集中在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潁陽鄭氏、太原王氏四大士族。

南北朝後期,門閥士族有所沒落,但到了隋唐又再次興起,以地域劃分,可分為山東、江左、關中、代北四大士族,其中,

最為顯赫的是山東士族,也叫關東士族,即所謂“五姓七宗”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潁陽鄭氏、太原王氏。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唐朝計程車族

關東士族的勢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顯赫,從李世民冊封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就可以看出——關東士族佔據了15位,在小說演義中那些響噹噹的英雄名字,如房玄齡、尉遲恭、秦叔寶、程知節(程咬金)都出於關東士族。

這還不算,唐朝的達官貴人,都以和“五姓七宗”聯姻感到榮耀,比如唐高宗年間的薛元超,他貴為宰相,一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他一生有三大遺憾,其中之一就是:沒有娶到“五姓七宗”的女子為妻。

更過分的是,

這些士族甚至連皇族李氏都看不上眼

,唐憲宗曾經就想在門第較高的公卿家族為女兒招駙馬,但是,那些士族子弟個個裝病推辭;唐文宗繼位後,繼續為唐憲宗的女兒們操碎了心,想找個士族下嫁公主,士族子弟還是老一套裝病推辭,文宗皇帝十分悲憤地跟宰相吐槽:“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士族雖然勢力大、地位高,但經歷了從漢末到唐朝數百年的門閥制度,唐朝皇帝比誰都清楚士族對於帝國統治的干預有多強大,若不打壓士族,他們將永遠是李家皇權的最大威脅。

所以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就著力於讓社會階層健康流動,以打破士族壟斷,

李世民命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

,就相當於唐朝版的《百家姓》,然而高士廉等人顯然不會揣摩聖意,他們仍將關東崔氏、盧氏與皇族李氏並列為第一等士族,李世民氣得跳腳罵娘,完全不顧及皇帝的威嚴:

“我與山東崔、盧兩家,豈有舊嫌也?為其世代衰微,全無官宦人物,婚姻,

是無禮也

;依託富貴,

是無恥也

;我不解人間為何重之?我今定氏族者,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因崔幹為一等?

列為第三等

!”——《唐會要·氏族》

山東崔氏、盧氏,祖上闊過,但世代衰微,士族中既沒有出過官宦人才,還透過天價彩禮販鬻婚姻,他們只會依託祖上留下的富貴地位,真是無禮無恥至極,連皇帝本人都不免發出靈魂一問: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會重視他們?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從唐太宗這段怒罵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士族確實根深蒂固,難以清除,實在也不怪高士廉等人不懂皇帝的心思,李世民不直截了當地說要把崔、盧降級,高士廉又豈敢輕舉妄動。

按理說,士族排位越靠前,就越感到榮耀,但是到了唐高宗時期,這一觀念發生了轉變——

高宗修《姓氏錄》

,把四大皇后家族:獨孤氏、竇氏、長孫氏、武氏都加入了一等士族,又把官品對應到士族等級中,比如太子三師、僕射列為第一等……總之,只要在朝廷中能混到五品以上的官職,你就有機會進入《姓氏錄》。

這一來,門閥士族就被注入了不少水分,還動了過去那些士族的蛋糕,一時“鹹以為恥”。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士族與科舉

現代人教育孩子,常說“贏在起跑線上”,對於古代計程車族來說,一出生就在終點線上,根本沒法比。隋唐開創科舉制度,並逐漸完善,寒門學子有機會打破禁錮的階級,光耀門楣,但是,寒門又豈能跟士族門閥相比呢?

剛開始改變,學子要憑自己的學識去考試、去做官,士族子弟可能有些不適應,但是很快現實就告訴人們,門閥士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本不需要太多時間去適應科舉制度——

寒門子弟只能苦讀聖賢書,而士族子弟從小就能接受最高階的教育。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清朝徐松著《登科記考》,其中把唐朝的進士進行了統計,

有唐一代共有進士及第830人,若按照出身分類,其中士族有598人

,佔比非常可怕————這說明,科舉制度雖然給寒門子弟帶來了希望,但他們需要走的路,依然比士族子弟多了無數倍的坎坷和曲折。

進士及第後,要當官吧?在官員任命上,依然逃離不了士族的束縛,

有唐一代,宰相共369人,98姓,其中門閥士族就佔據了將近一半,有167人

;而這一半中,五姓七宗又佔據了一半,共78人;剩下89個名額,又被五姓七宗之外計程車族佔據了65個,如弘農楊氏——初唐詩人楊炯的家族,也是隋朝皇室家族——佔據了11個宰相名額;剩下24個名額,被更低一等計程車族分攤了。

以上資料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士族與庶民

從唐太宗修《氏族志》,以及科舉制度、宰相人數的資料看來,我們可以發現,李唐王朝並沒有徹底消滅士族的意思,否則李世民也不會因為崔、盧和自己並列第一而氣急敗壞了,他們只是希望在

一定程度上打壓士族門閥,減小其對皇權的威脅,再用科舉制度,形成良好的社會階級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士族與庶民的階層差距。

比如說,唐朝人雖然看重士族,但主要體現在

朝政和婚姻

方面,透過士族聯姻,鞏固在朝政上的話語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士庶的差距微乎其微,比如穿著方面,除了朝廷官員有特定的官服之外,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日常服飾都穿著襴(lán)衫,除了赤黃色為皇帝專屬以外,其他顏色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隨意穿著。《輿服志》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但是在士族與庶民之下,還有一個非常悽慘的群體——賤民。

賤民統統為奴隸,又分官賤和私賤

,雜戶、官戶、工樂戶等屬於官賤,有的來自前朝遺留,有些是俘虜或者犯人,或者是最底層的樂工,這些人都沒有戶籍,但是如果表現好,或者運氣好,是可以脫離賤民,恢復庶民身份的。

依附於門閥士族的賤民,男的叫部曲、女的叫客女,由士族直接進行管理,稱為私賤。最最可憐的私賤要數隨身和私奴婢了,一旦命運捉弄,落入這個階層,那就永世不得翻身,作為士族的終生奴僕,命運之悲慘,《唐律疏議》明確規定,

奴婢等同財產,等同畜產,

是畜生、是豬狗,不被看做是人。

一些不嚴謹的唐朝影視劇,裡面的大臣面對皇帝稱奴婢,這相當於大臣對皇帝說:臣是豬狗,臣不是人。我罵我自己,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由於奴婢的財產屬性,唐朝也形成了一條

完善的奴婢買賣產業鏈

,敦煌出土的

《唐代奴婢買賣市券副本》

記錄了詳細的奴婢買賣過程,一個13歲的奴婢價值21匹生絹,並且還要有5個人作為擔保,為了防止惡人把劫掠良民當奴婢買賣,《唐律》規定一經發現,處以絞刑。

可能是具有異域風情的緣故,最受歡迎的奴婢是來自附屬國新羅的

“新羅婢”和“崑崙奴”

,富豪家族爭相購買之。又因為這個原因,新羅到唐朝的海域,形成了一股專門掠奪新羅良民販賣到唐朝的海盜勢力。

唐朝多次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收效甚微,即便是產生了效果,被恢復良民身份的新羅婢也因為無依無靠,沒有辦法回到家鄉,後來新羅人遭不住了,派遣使者入唐,訴說慘狀,請求唐朝用便船送他們回家,唐朝廷這才下令:“是新羅百姓,情願歸者,送其歸去”。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士族的沒落

唐憲宗年間,有唐一代最大的黨爭——

牛李黨爭

愈演愈烈,著名詩人李商隱就是這場黨爭的犧牲品,有人認為牛黨的首領牛增孺出身庶民,而李黨的李德裕出身士族,本質上牛李黨爭就是一場士庶之爭。

科舉制度的完善,讓曾經的門閥士族逐漸向文官體制過度,是士族沒落的一個原因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從安史之亂後,唐朝進入節度使割據的時代,以往那些門閥士族

不得不放棄地方勢力

,全力擁抱唐王朝新的官僚體制,這就造成了門閥士族在朝廷內雖然還有話語權,但是朝廷對地方控制力越來越弱,朝廷連自己都保不住了,門閥士族又怎麼可能有力量自保呢?

到唐末藩鎮割據,地方上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還誕生了以“牙兵”為主的職業軍人

,而那些顯赫數百年的門閥士族,沒有一個掌握過藩鎮大權。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最後,

黃巢和朱溫

這兩個唐帝國的魔星降臨,先是黃巢屢次考試落地,最後起義,一把火燒燬長安城,喪心病狂地屠戮曾經讓他屢次失望計程車族和官僚,然後朱溫登場,採用比黃巢更血腥的手段,九個宗室王爺被灌醉後殺死,扔進九曲池,唐朝宗室被一網打盡,秉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原則,又在白馬驛把倖存下來的唐朝官員共30餘人全部扔進黃河,其中包括六位宰相。

這一段充滿血腥和淚水的歷史,被韋莊寫入《秦婦吟》中: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自此,從東漢到唐末700餘年計程車族制度,正式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五代十國的亂世後,趙匡胤統一天下,建立宋朝,中國走向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統治模式。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從東漢到唐朝,輝煌700年計程車族門閥,為什麼隨著唐朝一起滅亡?

宣告:

參考資料:《唐人時代》、《新唐書》、《唐律疏議》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