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在冬至過後的第105天,就是寒食節了,一般會趕到清明節的前一天。清明,既是一個農業上的節氣,也是人們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在它的襯托之下,寒食節就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對於寒食節的來歷,人們大多認為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而設立的。

介子推割股啖君

公元前656年,春秋時期的晉國發生了內亂,國君晉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讒言,殺了太子申生,把驪姬的兒子立為太子。為了進一步鞏固戰績,驪姬說服了晉獻公去追殺他的另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重耳和夷吾帶著自己的人分別逃跑了,在跟隨重耳的五位名士之中,就有介子推。

重耳逃到衛國的時候,衛文公沒有接納他,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重耳的一個手下又卷著錢糧逃走了,把重耳一行人陷入了飢餓難行的困境之中。重耳向一位老農乞食,老農卻扔給他一個土塊兒,“拿去,吃去吧。”

重耳很是生氣,想要讓人鞭打這位老農,卻被他的手下狐偃制止住了。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預兆,說明你即將獲得國土。

重耳聽了之後很是高興,立即就拜謝了這位老農。可高興歸高興,填飽肚子的問題卻仍然沒能解決。後來,介子推說自己找到了一塊肉,並且給大家煮了一鍋肉湯。重耳吃飽喝足之後,才想起來問介子推這肉是從哪兒找來的。介子推說,他是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看著介子推血淋淋的大腿,重耳很是感動。

在流亡十九年之後,終於秦國決定幫助重耳復國了。重耳一行人來到了黃河岸邊,在上船之前,狐偃對重耳說,“在周遊列國的這許多年來,我犯了太多的錯誤,現在請您允許我離開吧。”

狐偃的確是做了很多違背重耳意願的事,就拿他設計把重耳灌醉,帶著他逃離齊姜的溫柔鄉來說吧,酒醒之後的重耳,可是氣得拿著戈,到處去追打狐偃的。但是,狐偃此時這麼說的真正目的,卻不是在向重耳討饒,而是在變相地向重耳邀功。

重耳把自己的玉佩扔到了河裡,對狐偃一行人明誓說,“如果我回到晉國之後,不與大家同心的話,就請河伯作證。”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狐偃的行為,招來了介子推的譏笑,“這是上天在支援公子興起,而你們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無恥!我是不會與你們同流合汙的。”

重耳回到晉國繼位之後,封賞了許多追隨自己的人,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意去邀功請賞,他和母親一起隱居到了綿山。經過人們的提醒,重耳終於想起了介子推,為了讓他走出綿山,重耳派人去放火燒山:這下你總該出來了吧!

大火滅了之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燒焦的屍體。重耳很是難過,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們在這一天是不許生火做飯的,只能吃冷食。

故事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

在《左傳》的記錄中,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一起隱居在綿山,重耳去找他們,但介子推執意不肯出山做官。重耳無法,只好把綿山的田地封給了介子推,“以志吾過,以旌善人”。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不但介子推被燒死的故事不可信,就連他割股啖君的事情,應該也是後人杜撰的。想要做好一鍋肉湯,太少的肉可是不行的,可一個人的大腿上能有多少的肉呢?而且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割下一塊肉的行徑,簡直就是自殺。

而且,重耳一行人是很快就趕到了齊國的,既沒有介子推如何養傷的故事,也沒談到他是否有掉隊的情況。

就在介子推割股啖君之前,齊國的齊桓公在無意之中發了一個感慨,自己還沒有吃過人肉,不知道人肉的味道是怎樣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齊桓公的大廚易牙聽說之後,就把自己四歲的兒子給做成了熟肉,送給齊桓公吃。這就是易牙“烹子獻糜”的故事。

齊國大臣管仲臨死的時候,向齊桓公評論過易牙的人品:為了討好國君,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捨棄,這種人是沒有人性的。易牙不但不能為相,國君還應當遠離他。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不久之後,易牙果然參與了叛亂,他將齊桓公封死在了宮門裡面,活活地餓死了他。

如此看來,介子推的人性比起易牙來,只能說是略強一些,二者的性質可是差不多的。重耳肯定知道齊桓公的下場,如果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是真的,那麼後來重耳放火燒山,與其說是在逼迫介子推出山,還不如說他這是在找機會殺了介子推。

寒食節的真正來歷

用介子推的故事來作為寒食節的起源,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人們更願意把這個節日,與忠心耿耿,鄙視功名利祿的介子推產生聯絡。實際上,寒食節可是從夏商時期就已經有了。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那時候,人們都是保留火種的。一到了春天,因為氣候乾燥,火種就容易引發火災,所以人們就在這個時候舉行祭祀活動,把留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這就是“禁火”。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再透過鑽木取火的方式產生新的火種,這就是“改火”或者是“請新火”。

在“禁火”與“改火”之間,大約間隔三天的時間,人們在這段時間裡,是隻能吃冷食的,這就是寒食節真正的由來。

東漢的桓譚在他的《新論》中記載,“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病緩急,猶不敢犯。”在這麼冷的天氣之下,一連吃上五天的冷飯,還是讓人很痛苦的。在206年,曹操就頒佈了禁令,明確取消了寒食節吃冷食的習俗。後來,北魏的孝文帝也曾經頒佈過“禁斷寒食”的命令。

寒食節,一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節日,真的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麼

從唐代開始,寒食節與清明節開始合二為一。

人們不用在寒食節裡吃冷食了,而南北朝時期形成的“寒食墓祭”的習俗,也被逐漸轉移到了清明節那天。這樣一來,寒食節的存在感就越來越小,以至於漸漸被人們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