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鄭桓公和鄭氏!你都知道些什麼?

公元前841年,位於西周首都的鎬京(在今西安西南)城中爆發了著名事件-國人暴動。這可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周厲王的昏庸、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周厲王被趕出鎬京,但他的意義卻比事件本省要重要的多。因為這是中國歷史紀年的開始。

在這之前,歷史事件是沒有確切時間的。所以,商湯滅夏,牧野之戰發生時間都是約多少多少年。這都是歷史學家根據考古推斷出來的大概時間,和真實發生時間誤差個八年十年也屬誤差範圍內,畢竟古人們又沒記載時間,又沒留下有價值的線索,能推斷出這個結果這已經不錯了。

好了,說說鄭桓公。鄭桓公不姓鄭,並且他的兒子、孫子、重孫包括整個鄭國國君都沒一個姓鄭的。那麼問題來了,鄭桓公是鄭氏始祖嗎?

鄭桓公之死

淺談鄭桓公和鄭氏!你都知道些什麼?

周厲王被國人趕出鎬京後(國人是都城裡的人,既首都人),王公貴族於是改立周厲王的兒子當週王。鄭桓公就是周厲王的兒子,但不好意思,鄭桓公還有個哥哥,根據嫡長子繼承製,他哥繼承周王既周宣王。親弟兄兩個結婚要分家,一般都是AA制。但這是天下,周宣王不可能和桓公兄AA制,於是就把離鎬京不遠的鄭地分給弟弟,這年是公元前806年,從此鄭桓公有了封地,開始以鄭公稱呼。

按說,鄭桓公以後的生活應該是,在封地內勵精圖治,休養生息。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但實際是,鄭公幾乎長年出差,當然是在鎬京輔佐周宣王,而且還結黨拉派,在周朝內權傾朝野。周宣王死後,鄭公繼續輔佐其子周幽王,呵呵,這位可是著名的大昏君,他搞出的烽火戲諸侯為天下人恥笑,而且恆古至今。

由於昏庸,從而引來西戎兵攻打都成,鎬京被西戎攻破,鄭公和幽王一路跑到驪山下,被西戎兵追上,只好應戰,最後寡不敵眾鄭桓公和侄子周幽王被殺死於驪山下。鄭桓公為國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

鄭桓公死後,其子即位既是鄭武公。鄭武公將父親的屍骸從驪山下帶回埋葬於鄭地。

鄭國東遷

淺談鄭桓公和鄭氏!你都知道些什麼?

周幽王末年,周王室式微,鄭桓公已有東遷之意。在和太史伯促膝長談後,桓公決定東遷,先將輜重糧草東遷,誰知卻死於犬戎之亂。其子鄭武公遂父願攜其民舉國東遷並建立新都叫京城(現在的滎陽,京城後來才作為首都的代稱),後來是共叔段的封地。

鄭武公勵精圖治,國力很快增強。到鄭莊公時期,竟然敢於和周王開戰,把周王打的落荒而逃。在春秋早期,鄭國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對於鄭國為何要東遷

從地緣分析,鄭國四周全是蠻夷,屬未開化民族,比較low,而關東是禮儀之幫,另一方面經過犬戎蹂躪後,關中破敗不堪,鄭和周是親戚,周天子搬家鄭國跟著搬家。

但從事後看來,對鄭的東遷一點不敢恭維。鄭國東遷後,剛好位於中原,交通樞紐但也是四戰之地。在鄭四周的齊、晉、楚、秦相繼稱霸,不管是晉徵楚,還是楚發齊,鄭國都被無辜的捲入其中。鄭國國策就是朝秦暮楚,間於齊楚,給我們演繹了一段小國如何在大國夾縫裡求生的生存法則。而反觀秦人,在鄭人走後迅速接管了鄭國故土,以函谷關據六國之敵,最後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王朝。

鄭國滅亡

淺談鄭桓公和鄭氏!你都知道些什麼?

時間來到了公園前476年,這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中國從春秋進入到戰國時期,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各諸侯國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鄭國突兀的有了一個不友好的鄰居-韓國(七雄中實力最弱的國家),韓國從立國開始就致力於向比自己年齡大300歲的鄭國開疆拓土,三年一小大,五年一大打。鄭國還面臨這嚴峻的外交形勢,齊楚交惡,先是依附於齊,楚國打鄭,有依附於楚,和間於齊楚的滕國沒啥兩樣。

在和韓國鏖戰了一個世紀後,BC375年(三家分晉是BC476年),韓國攻破鄭之都城新鄭,鄭國滅亡。鄭人留給世人的印象無非是鄭人買履、買櫝還珠式的愚蠢、木訥形象。從這些故事全出自韓非子之手,也就不難看出戰敗的鄭國,被戰勝國瞧不上的。韓國市井小人在坊間開玩笑時都喜歡拿鄭國人開涮,而後被韓非子發揚光大,也有些委屈鄭國人了,被當成反面教材寫進教科書。

鄭姓的開端

從鄭國始祖鄭桓公(姬友)到末代鄭康公(姬已),沒有一個人姓鄭。在鄭國滅亡後,原鄭的後人思念故國,紛紛拋棄了原來的姓而改姓鄭,這就包括原王室人員和對鄭國忠誠的權貴和子民。歷史可考的資料表明,第一個鄭姓的人叫鄭魯,本來叫姬魯是鄭王室後裔的一支,出於對鄭國的懷念,遂以鄭為姓。現在的鄭姓都是古國鄭的後裔,追本溯源,在鄭桓公這兒鄭姓才開始從姬姓中分化出來,因此鄭桓公被追認為鄭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