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脫脫(1314~1355),字大用,蒙古蔑裡乞氏人。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元順帝時官至中書右丞相。在任相期間,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革除前任丞相的弊政,緩和社會矛盾,促進蒙漢團結;他還提倡文治,重視儒學,親任都總裁官監修宋、遼、金三史,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做出過一定貢獻。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脫脫出身於蒙古貴族家庭,祖父曾任後宮宿衛官,受贈太師號,死後被追封為鄭王。父親馬札兒臺於武宗朝入仕,至順帝朝累官至知樞密院事,後來一度為中書右丞相。他的伯父則是當時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中書右丞相伯顏。脫脫幼年時被他伯父收為養子,生活在伯顏家中,稍大就學於老儒浦江人吳直方門下。他天資聰穎,勇武強健,喜好文治武功之術,少年時就立下“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的志向,懷有治國安邦的遠大抱負。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十五歲時,脫脫即充任泰定帝皇太子手下一名宿衛官。文宗即位後,脫脫覲見文宗,受到賞識,文宗稱讚他“此子後必可大用”。隨後被任命為內宰司丞,從此開始了他近三十年的宦海生涯。公元1334年(元元統二年)脫脫當上了同知宣政院事,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不久又晉升為同知樞密院事。他與伯父伯顏一起擊敗了謀反的中書左丞相唐其勢之後,被耀升為御史中丞,三年後提升為御史大夫。任職期間,脫脫努力整肅朝綱政紀。一次,他護從元順帝由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回返京城大都(北京),途中,一向喜好打獵的元順帝又要打獵。脫脫不顧冒犯龍顏,直言相諫,說皇帝應該每天和大臣、宿儒探討研究治理國家的方法,而不應迷戀捕獵飛禽走獸之類的事。元順帝認為他說得很對,於是欣然採納,取消了打獵。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脫脫在整頓綱紀的時候,遇到了最大的障礙,那就是他的伯父中書右丞相伯顏。伯顏在誅殺唐其勢後,自恃功高,更加無所顧忌,一時間獨攬朝政,任邪用佞,專橫跋扈,京城民謠說他“上把君欺,下把民虐”。伯顏的所作所為不僅引起元順帝的疑忌和朝中文武百官的憤怒,同時也引起了他的侄兒和養子脫脫的深深憂慮和不滿。脫脫深恐他的伯父“驕縱已甚,萬一天子震怒,則吾族赤矣(滅亡)”。在經過與他父親和老師商量之後,特別是在老師吳直方的鼓勵之下,他下定決心,大義滅親,推翻伯顏。為此,脫脫做了認真的準備工作。他首先爭取到元順帝的信任,又與順帝的心腹世傑班、阿魯和楊踽結為好友,共同謀劃逐除伯顏一事。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公元1340年(元至元六年)二月,乘伯顏強請太子在柳林(今北京通州南)打獵之機,脫脫與世傑班、阿魯等人經過精心策劃、嚴密組織,終於罷免了伯顏相位,貶逐伯顏於河南行省(伯顏後來病死於途中)。伯顏被罷黜後,脫脫父親馬札兒臺當上了中書右丞相,脫脫也更加受到元順帝的寵信。馬札兒臺上任不到一年,便因病辭去相位。1341年(元至正元年),脫脫繼任中書右丞相,掌握了軍機政要。至此,脫脫進入了元朝統治的核心機構,有了施展才能、實現治國安邦抱負的機會。脫脫擔任中書右丞相後,立即著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刀闊斧地革除伯顏專權時期的弊政舊施。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他重視禮法,恢復了太廟四時祭;提倡文治,注意籠絡漢族士大夫,恢復了被伯顏廢止了五年的科舉取士制度,同時對考試程式也作了些改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蒙漢之間因伯顏推行排儒、忌漢政策而帶來的隔閡。他還大興國子監,分蒙、回、漢三監,選派當時著名的儒臣勸講,生員最多時達到三千多人。他勸諭元順帝閱讀四書五經,重視儒學,效法古代聖王賢哲的言行,並選派當時著名儒士歐陽玄、李好文、黃昏、許有壬等為順帝講學。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此外,脫脫透過實行開馬禁、減鹽額、蜀負通等措施,減輕勞動人民的負擔,藉以緩和當時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他還為伯顏擅權時期製造的冤獄錯案昭雪平反,重新調整了蒙古貴族內部關係,暫時緩減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相互傾軋及由此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混亂和災難。在短短三四年中,脫脫勵精圖治,銳意革新,大膽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糾正伯顏專權時“變亂祖宗成憲”的虐政,對社會的穩定起了一定的作用,朝野上下一致讚譽脫脫為賢相。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脫脫不僅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史學上也大膽突破舊例,勇於創新,卓有成就。公元1343年(至正三年)脫脫奉旨親任都總裁官,監修宋史、遼史和金史。他任命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太平)、歐陽玄、李好文、揭傻斯、呂思誠等各族史家同為總裁官,修撰三史。至1345年(至正五年)十月,僅用了短短兩年半時間,便迅速完成了三史共七百四十七卷的宏篇鉅著。早在元朝建立不久,蒙古統治者就效仿漢族封建王朝,修撰前朝遼、金及宋史。但是,由於遼、金、宋三朝誰為“正統”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三史義例長期難有定論,致使修撰工作遲遲不能完成。

元末名相脫脫,整頓朝堂綱紀,革除前任丞相弊政緩和社會矛盾

鑑於這種情況,脫脫任都總裁官後,果斷作出“三國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的決定,保證了三史修撰工作的順利進行。脫脫的這一決定第一次解決了長期困擾史家的無謂的“正統”問題,確定平等看待三史的基本原則,這既符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客觀實際,也符合遼、金、宋三朝互不統屬的歷史狀況。脫脫還從人員、經費等方面給修史工作以大力支援,從而保證了三史的迅速完成。今天我們得以利用宋、遼、金三史,脫脫之功是不可埋沒的。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脫脫因病辭去相位。元順帝封他為鄭王,授安豐州(今安徽壽縣),並賞賜大量財物,他都婉言謝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