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那些原」之三:八里原要建通航小鎮 杜陵要建遺址公園

西安除了龍首原、樂遊原以外,洪慶原和白鹿原都在長安城的東邊或者東南。從長安城到終南山腳下,基本還有三四十公里的距離。這這一片區域,經過河流對黃土的衝擊和侵蝕,逐漸形成一片片溝壑高地。因此其他的原基本都發布在此區域內。

從東往西,就有八里原、少陵原、神禾原、高陽原、細柳原等。自古有“長安十三塬”之說,但算起來好像並沒有那麼多。也有人會說還有鳳棲原和鴻固原。但有說法是,鳳棲原和鴻固原只是少陵原的一個雅稱罷了,其實它們都是少陵原的一部分。

「西安那些原」之三:八里原要建通航小鎮 杜陵要建遺址公園

在八里原遙望秦嶺

八里原

八里原位於庫峪河、滻河之間,由東南伸向西北,到鳴犢的滻河旁嘎然而止。如果從塬的西面望去,極像一條巨蟒,橫亙在灞、滻兩河之間的川地上。塬上寬1。5~2。7公里,長約9公里。因塬頭叫做嘴頭的地方,活像那巨蟒吐出的長長信舌當地人把八里塬又叫做咀頭塬。

關於八里原的傳說也很多,有的說是巨蟒從山中衝出,被山神殺死,橫臥於此;也有傳說是土龍認為長安城位置不好,趁天黑出山準備土拱位移長安城,結果天很快就亮了,只能化成一道土塬臥於此地。

八里原還有一個名稱叫風涼原。《水經注》中記載:“水出杜縣白鹿原,其水西北流,渭之荊溪。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東有苦谷,二水合而東北流,徑風涼原西。《關中圖》曰:麗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風涼原,在磈山之陰,雍州之福地。即是原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風涼原也是歷史悠久。據說風涼原地處庫峪,湯峪兩谷出口處,冷風常沿谷而出,夏季亦涼風息息,故名風涼原。又因風涼原中心距長安區引鎮,鳴犢,魏寨三地均八里,又名曰八里原。

唐代詩人王昌齡曾詩作《風涼原上作》,詩文前半部分為:“陰岑宿雲歸,煙霧溼松柏。風悽日初曉,下嶺望川澤。遠山無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氣盤未央,聖人在凝碧。”

現在,藍田縣規劃在八里原這裡修建機場和通航小鎮,2018年6月已經開始動員徵地,據說投資68億。

「西安那些原」之三:八里原要建通航小鎮 杜陵要建遺址公園

少陵原

少陵原位於滻河、潏河之間,南起引鎮,北到陸家寨,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10公里。北望長安,南接秦嶺,地勢高亢,視野開闊,整個原面呈階梯狀上升。站在原上視野開闊,自古就是一處供人遊覽的好地方。

少陵原還有另外兩個優雅的稱呼——鴻固原、鳳棲原。有人說鳳棲、鴻固是少陵的一部分,也有人說鳳棲、鴻固是少陵原曾經的稱謂,不論怎樣,這兩個充滿詩意的名詞,都和少陵原脫不開關係。在漢代,少陵原其實被稱作鴻固原,後來漢宣帝杜陵建於此,亦稱杜陵原,漢宣帝許皇后死後葬在杜陵南,陵墓較小,被稱為小陵,因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又因為傳說古代曾有鳳棲於此處,鳳棲原之名也就因之而來。

「西安那些原」之三:八里原要建通航小鎮 杜陵要建遺址公園

杜陵遺址公園的規劃

因漢宣帝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仁君,死後葬於杜陵。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到此作詩《杜陵絕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此詩作於唐天寶二年秋,此時正是詩人第二次入長安。這次詩人得到皇上的恩寵,待詔翰林,是政治上最風光的一段時期。這期間,詩人與諸多好友遊歷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陳釀之中。然而由於詩人性格孤傲,不與朝中奸佞之輩同流合汙,不久便遭到讒謗。所以,詩中作者雖在描寫景物,但其實是對自己當下境遇的描述。詩人說自己站在杜陵上,登高望遠,不僅看到了對岸的五陵,還看到了眼前壯闊的渭河,還有遠處連綿的群山。由於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線更加明亮。後兩句表面看是寫落日的景觀,實則與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安那些原」之三:八里原要建通航小鎮 杜陵要建遺址公園

如今的杜陵已成為西安的城市“綠肺”、“氧吧”,是市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按照計劃,杜陵生態遺址公園正抓緊報批,將陸續啟動建設杜陵遺址展示和博物館群等專案。

杜陵遺址保護範圍佔地約8。9平方公里,建設控制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按照規劃,這裡將形成“七區八園”的格局:即形成以文物保護、文化休閒、園林展示、生態農林為主題的七大景區,以及包含杜陵漢風臺、杜陵鹿苑、杜陵松園、杜陵梅園、杜陵百花園等在內的八大林園。

2018年,杜陵國家遺址公園計劃啟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