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寶應元年(762年),唐朝宮廷之中發生內亂。根據史料的記載,當時的唐肅宗抱病不起,而其順位的繼承人則為皇太子李豫。但當時肅宗的皇后張皇后,因膝下無子,因此害怕李豫繼位之後功高難制,所以便密謀擁立越王繼位。但奈何走漏風聲,圖謀廢立之事被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得知,其結果則是越王被殺,張皇后被囚禁於別宮。

可能是因為受到了宮廷內亂的刺激,抱病的唐肅宗之後便於宮殿之中駕崩。之後皇太子李豫得以繼承皇位,而這個李豫就是後世所熟知的唐代宗。

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根據史料的記載,唐代宗“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於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可見,唐代宗雖為唐代一大君主,但其卻是一副溫文爾雅的形象。對於其治理唐朝的情況,《新唐書》則用了“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來評價其在位時期的功過。

而當我們回顧歷史也能發現,唐代宗的一生確為平亂守成,並且,其也屬於具備一定才幹的皇帝,因此其便有了中材之君的評價。而唐代宗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還是在於其在位的十七年時間中,有功過摻半的情況存在。

01

宦官問題

綜上所述,發生於寶應元年的宮廷內亂,除了使唐代宗得以登上皇帝的寶座外,還間接暴露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便是,當時唐朝宦官的權勢,已經到了足以撼動皇帝權威的地步。以至於,在上述宮廷內亂中,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得以立帝廢后。

而唐代宗在繼位後不久,只得“以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至此,宦官問題也就於此時出現在代宗一朝。

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歷史上唐代宗在位時期,大體上所採用的便是透過提高其它宦官的權勢,來遏制震主難制的宦官。

因此,代宗一朝曾有三大宦官出現,即李輔國、程元振以及魚朝恩,而這三大宦官皆因有功而被代宗重用卻都不得善終。究其根本在於,這些宦官在擁有權力後,往往會反過來限制唐代宗的皇權,其中李輔國、程元振兩大宦官,更是以擁立之功自居。

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根據史料的記載“代宗即位,輔國與程元振有定策之功,愈恣橫。私奏曰: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可見,宦官專權的問題在代宗之時,實際上已經暴露無疑。但

在這一時期,唐代宗卻並沒有徹底解決宦官問題,而是在採取了既排斥宦官卻又重用宦官的情況,這也就導致了唐代宦官專權的問題在日後得以繼續下去。

但當我們追溯歷史卻能發現,出現宦官問題得以遷延且無法解決的情況,雖然同代宗有關係,但這恰巧與那一時期唐朝內部文臣不堪重用,武將擁兵在鎮有關。

02

河朔藩鎮問題

歷史上唐代宗繼位的第二年“安史之亂”便得以平息,而這場變亂所以能夠得到平息,則是“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的結果。因此史書對唐代宗這一舉動的評價,確也十分直接即“護養孽陰,以成禍根。”

可見,唐朝河朔藩鎮割據的問題,實際上肇始於代宗一朝。但當我們回顧史料的就能發現,同宦官專權的問題一樣,河朔藩鎮問題遷延的背後,更多的則是唐代宗的無奈。

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這是因為,唐代宗在位時期的邊患問題已經十分嚴重。

實際上在“安史之亂”持續的數年時間裡,唐朝雖然頻頻抽調西部地區的援軍,但那時的邊患問題卻並沒有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可到了唐代宗在位的時期,吐蕃軍隊則於這十七年時間裡,不斷攻伐蠶食唐朝的西部,這也是為何唐代宗急忙同安史叛軍妥協的重要原因。

03

代宗總評

史書給予唐代宗“中材之主”的評價,可謂極其恰當。

因為,代宗所要面對的問題,實際上遠比之前肅宗要面對的多。並且,唐代宗在位的時期,更像是在修補“安史之亂”後遺留的問題。而在這中間,宦官專權與河朔藩鎮割據的問題,雖然同唐代宗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但不能否認的是,唐代宗卻也是做了最大的努力,並最終使唐朝穩定了下來。

這樣看來,平亂守成的唐代宗,確確實實也當屬於中材之主的行列。

唐代宗:一生平亂守成,卻不失為一代中材之君

可當我們透過唐代宗在位時期的史實,深挖這一時期的歷史就能發現。

唐代宗的種種無奈之舉,間接所展現的也是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外患的敗落景象。

而在此後的歲月裡,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等問題,則如同慢性疾病一般,不斷侵蝕著唐王朝的根基。

參考資料:

【《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