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她是隱藏在深山裡的一顆璀璨明珠,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

神秘、樸實、寧靜,

歷經千年風雨的洗刷,

卻依稀可見當年風采,

層層疊疊,蔚為壯觀。

古色古香、青磚碧瓦,

石槽、石碾、石磙、古井隨處可見,

門楣、門當、門框雕刻精美,

這是一部記載歲月滄桑的古書,

默默訴說著千年的風雨和傳奇,

這是一部裝點精美的古畫,

不是精心設計,卻是巧奪天工……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1

第五批中國傳統古村——柯家寨

湖北省大冶市柯大興村、隨縣柯家寨村正式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6月6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傳來喜訊,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大箕鋪鎮柯大興村、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柯家寨村正式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檔案(建村〔2019〕61號)顯示,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建辦村〔2017〕52號)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審查,並向社會公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決定將包括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大箕鋪鎮柯大興村、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柯家寨村2個柯氏聚居村落在內的2666個村落正式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詳見本公眾號文章)。

另外,在今年1月21日,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鎮柯大興村還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柯家寨古村落航拍圖

2

走進隨州百年古寨——-柯家寨

柯家寨

深山古寨,古城繞溪……我們或許見過諸多大師筆下的水墨丹青,卻不曾想這樣的人文美景竟藏在你我身邊。走進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一座古老寧靜的村寨映入眼簾,這就是柯家寨。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古老的村寨依山而建,漸次遞升,城內石板路遍佈院落,爬滿青苔的青石磚牆、踏痕累累的上馬石、雕刻精美的石鼓門墩隨處可見。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光緒三年,為防止流寇,柯氏家族又捐資修建了寨牆,至此柯家寨整體佈局基本形成,建起了一座聞名鄂豫兩省的柯家寨村落。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城外,一灣蜿蜒曲折的護城河將古城寨緊緊環抱,儼然一道天然的屏障。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柯家寨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整個村落房屋為清代徽派建築風格,村落整體佈局依舊清晰可見。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據柯家寨現存古碑記載,早在明朝崇禎年間(1628年),柯氏先祖尚德公,因避流寇之亂,攜家帶眷由江西遷至隨北三道河南鄉(即現柯家寨)建房定居,柯氏家族在此逐漸興旺發達。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高大的南門是柯家寨目前儲存最完好的寨樓,上面幾個瞭望口注視著前方那條蜿蜒的進山之路,守護著村寨數百年的平安。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古寨裡的門設計別有講究,門楣上一根橫著的木頭稱為“門當”,下面的兩座石墩則稱為“戶對”,這也是當今關於“門當戶對”說法的來歷之一。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這裡的房屋,均為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北為正屋,南為廳屋,左右為廂房,廂房的一側建有廊簷,廊簷連通著左鄰右舍,方便下雨的時候,鄰里之間的相互走動。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歲月無聲,當年那些搖頭晃腦讀書的少年不再,但卻傳承給後人一種對於知識渴望和追求的進取精神。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寨子的最後方也是寨子的制高點,它是整個村寨的糧倉,糧倉面北朝南,通風向陽,排水防潮,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糧食的乾燥。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歷經歲月洗禮的柯家寨雖然不失古樸、厚重,但很多牆體和壁畫已經斑駁、老化,難掩頹廢之勢。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離開的時候,夕陽已經落山,一位老人從小巷子裡走來,餘暉灑落在他古銅色的臉上,隨著質樸的笑容慢慢暈開。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不斷更迭,推陳出新,但總有那麼一塊地方,被老一輩的人用身心守候,與這漂泊的社會背道而馳。

文:李文軍吳阿娉

圖:李文軍張璨龍

3

作家眼裡的柯家寨

任儒舉(原創):柯家寨,一個時代的記憶

隨北有座柯家寨!這是草店的朋友告訴我的。

柯家寨古村落位於隨州北部,隸屬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距隨州城區約75公里。佔地面積約200餘畝。房屋多為清代建築,是典型的荊楚派鄂北民居建築風格,平面佈局為對稱式四合院,多路多進、建築圍合、屋頂相連,院落均為天井院。大大小小有十多個,雖歷經400多年的風風雨雨和歷史沉澱,但村落整體佈局依然清晰可見,儲存下來的房屋基本完好。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詩書門第)

據專家考證,此村落是目前隨州市現存規模最大、文化底蘊深厚,儲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它對於研究清代該地區政治、文化、經濟、社會、建築、民風民俗等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據柯家寨現存古碑記載,早在明朝崇禎年間,柯氏始祖尚德公,因流寇作亂,攜家遠遜,來到隨北。至柯氏五世祖英特在三道河南鄉(即現在的柯家寨)建房定居,後來柯氏家族在此逐漸興旺發達,並廣置田園、架橋修路、修造房屋,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柯氏村落初步形成,後不斷擴大。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規模。

石碑長1。6米、寬40公分,採用當地質地堅硬的青石那上面文字清晰,用楷書刻的,它是正面是“風霜終古”

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入石三分:

血食之望,下養子弟,報本之誠,故治間發榮公與侄後紹潛公切思祖訓,共濟同心,上地於本村之側,前平後坦,足兌削風之侵,左搶右縈,永無斜雨之漂,基趾堅固,棟宇崢嶸,且置祭田以供祖豆,協祭器以安神靈,節屆春秋,備證禮谷譙獻之儀,時逢朔,正衣冠,全拜跪之禮。惜乎,造理未備,紹潛公、發榮公相繼辭世,而莫告功成。茲於光緒廿伍年載,紹贈同侄,堂生春,報榮共,思為人後者,貴乎善繼善述,克成克先志者也,於是共貲財,完其前功,庶不留道恨於先人亦,可見先人於地下耳,因勒石記事,俾垂不朽,後之孫為有志,以睹先祖貽謀之善,而股勒保範,不使門守牆辭有頹墮之感,或且勵志詩書,改換門楣,邊豆增輝,是義先人所厚望也。

溝傳及二世祖天桂公、三世祖長朝選、次朝瑞、朝宣公,長房四世祖芝秀公又遷信陽邊地連界寺土地坑。二房芝黃公子三元,三房芝彬公次子三級,俱分支陝西杳無資訊。而芝秀公獨毗讀林泉,積德修善,克勤克儉,及五世祖三才公英特、遠邁重於情深,卜宅於三道河南鄉,為世守之基,至六世祖(金、成)古公立身修省,廣置田園路,立家祠,有意未果。七世祖向榮公,志切奮發,仁聲載路,修理屋居,光耀門字,其蒂固根深,而規模格以宏遠也。嗟乎歷觀我祖自來隨二百餘年,世積忠厚,代傳樸誠,至玉子孫,鼎盛發(犮ba)流祥,如祖廟不修,歲時不祭,何以慰祖宗。

碑的背面:也有四個大字,“源遠流長”剛勁有力:

蓋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宗雖遠而追祭之禮不可或缺,孝子建立家廟,序昭穆溯根,重本支俾。始終原委,為日月經天,江河偉地,然後祖孫父子聚於一堂,閱千百年而精誠相格焉。言及家廟之制,顧不重戰天,人上自公卿大夫,下自士農工商,莫不有祖,立廟則祖宗神靈有所依,子孫誠敬有所展。譬諸水之千容萬派不離一源,木之千枝萬葉總歸一本。培其本者,末自茂浚,其源者流長,此其理故亙古而不易也。我柯氏起祖,自前明文卿公在江西瓦屑壩遷居黃陂柯家崗下,越五代及我始祖尚德公,因崇禎流寇作亂,攜家遠遜,眉宇隨北,迨聖清治間,另創其業,落籍黃五觀音寺西……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柯家寨現存的部分建築群)

但據寨內年老居民介紹,柯家寨建成後,並不是“固如金湯”也曾遭遇幾次大的洗劫。除1917年春,由宋灣、祝家店一帶農民組成的“黃綾會”,攻破柯家寨,處死老寨主柯介之及家屬10餘口外。1921年11月,巖子河僱農朱雲山帶領綠林隊伍,在“打富濟貧,為民除害”旗號下,再次攻破柯家寨,將寨內財富洗劫一空,使得原有建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柯家寨自柯家始祖來到隨北至柯家寨全部建築的形成前後經歷了二百餘年,距今約有四百餘年的歷史。現儲存下來房屋建築是逐年遞增起來的,因為屢遭戰火襲擾和土匪搶劫。破壞一次,修復一次,斷斷續續,建築年代不一。

從柯家寨村落整體佈局來看,柯家寨的選址和建築風格還是遵循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及周易風水理論,整個村落坐北朝南,北面高山如玄武為靠,東西委蛇如青龍白虎護衛,前面開闊如有朱雀來朝,又得吉水環繞過堂入庫,整個村落建於山下開闊地,一脈如線而下,正是風水學中典型的仙人撒網吉地。

村落四周建有寨牆,寨外一條護寨河將古寨緊緊環抱,以防止流匪入侵,保證村民身家性命及財產安全。寨的東西南北各建有一寨門,供村民出入勞作,南寨門為主寨門,現依然聳立,儲存完好,其它寨門都被夷為平地。

穿過南門,一棟棟古老的房子,石槽、碾子、石磙、古井等隨處可見,這些留存的記憶帶著歲月的蒼桑,彷彿在向後人述說著柯家寨曾經的繁榮。

寨中房屋建築多為四合院形式,各個房屋均為九組頂檁十八柱結構,雕樑畫棟、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因為各家各戶的洩高精院落依山而建,每個院落的大門進口處,都以就近取材的石條為回口認基,鋪成或三或五的踏步(臺階),據說,臺階的多少取決於該戶的地位,地位越高,臺階也越高。每家每戶門前均雕刻有精美石鼓、石墩、門楣等。各戶廊簷互相連通,下雨時,不用打傘就可在村寨中串門行走。

村寨排水系統良好,寨中各個院落四周均設有排水溝,這些排水溝與總排水溝相連,蜿蜒曲折,穿行在寨子裡,最後彙集一處,流入寨外的護寨河。

村寨中建有專門的糧食倉庫,倉庫建在村寨後山最高的位置,目的是為了濾水防潮。同時,在倉庫牆壁的上半部設有通風口,防止糧食受潮變質。

可以想象:柯家寨當時門庭興旺、人口眾多,倉庫是柯家寨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它建立在柯家寨內的制高點,並以重兵把守,雖然現在幾經易居,但倉庫的建築依然牢不可破,屋頂用雙層碧瓦,厚磚構縫,並開有通風口,瞭望哨,以防盜匪侵入。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糧食倉庫正面圖)

要不是碑文上的這些文字,我們很難想象出柯家寨在歷經4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會是怎樣的一幅面孔。

進到裡三層,還有一個很別緻的花園,花園內設有學館,專供柯家寨內子孫讀書,此處與前門的集市則格格不入,地處幽靜、建築考究,可見柯氏族人對於耕讀文化的重視。

站在柯家寨的廊簷下,我想象出老牆粗陋的表皮下會隱藏怎樣的故事,它曾經演繹一個怎樣的煙火人家?曾經的煇煌、殘敗、蒼涼、荒蕪……這些構成了柯家寨最古老的文字記憶,仰看複雜的磚木結構,被歲月叮成千瘡百孔,露出一幅幅崢嶸的面孔。向後人講述著它曾經輝煌。

而曾經在這整個龐大而繁複的建築群裡,無非是大戶人家的富貴日子。娶妻納妾,延續香火、考取功名,汲汲於生也汲汲於死。這幾百年它如同待字閨中的女子,亦像一枚睡眼惺忪的古繭,萌動的深綠和嬌豔欲滴的鮮紅它都吸收的一覽無餘卻又巧妙地不留痕跡,呈現出一幅“庭院深深幾許”的典雅從容,又有著很淡的小家碧玉的荊楚之風。

或許是歷史沉浮和歲月的倉促,轉身和喘息間從黃陂傳到不動聲色的鄂北邊境已經淡弱了很多,它給人的感覺多少有些顯得老氣橫秋。在兵荒馬亂的時代、熙熙攘攘的年代,他也曾想抖抖衣袖,輕撫塵埃,斟一杯清茶啜飲,然後談笑風生的看著日落,即興吟詩作賦。

或許是一段比纏繞在一起的毛線還要理不清的舊事,深藏在隨北的曠野之地。歲月已經把那些恩怨情仇慢慢打磨,在鄉人的口口相傳中早己變得面目全非。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馬槽)

站在高處,鳥瞰柯家寨全景,你會發現這裡的地址並不顯要,但是背倚大山,門臨小河,正是中國人選擇最為理想的住所,千百年來,我們祖先正是基於有山有水、有林有地才得已繁衍生存的。

柯家寨的主人先是從黃陂遷到此處,這是豫鄂兩省的交界處,它的建築風格正好體現了南北文化的精髓。除了功能性,柯家寨的建築藝術在方圓數百里可謂獨樹一幟,寨內多為木架結構,整個建築不用一根鐵釘,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侵蝕,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風骨。

許是歷經多次浩劫,柯家寨的防範意識相當周密,它的每個寨門都留有哨孔。

柯家寨的外牆青磚清一色由二、四、六規格,這與隨北明清建築用料基本相同,明清時代的建築工匠多是就地取材,用當地沉沙黃土,自掘小窯燒製而成,用這種磚掛斗,中間灌縫是特別牢固的。當然這也只限於大戶人家使用。一般的人家用不起這麼貴重的建築材料。

大門上的雕塑,雖經風霜的侵蝕,但它的精湛的藝術依然讓我們歎為觀止,斗大的三個字“文明門”雄勁有力、入木三分,兩邊的蓮花、蝙蝠圖案依稀可見,彎彎曲曲精緻的構圖竟然都是石料作成的,幾百年過去了,沒有一絲裂痕。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些傳統工匠的手段。

詩書門第、耕讀傳家,是中國農村地方階級的傳家之本,柯氏家族在本地為數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出過不少讀書人,也有入仕作官的,土改前夕柯氏後人基本外出,柯家寨內只留下老弱病殘和一些最後的守望者。

問及柯家寨的發家史,柯氏傳人柯紅星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相傳柯氏從黃陂逃難來草店定居時,一貧如洗,自壘兩間草棚棲身。柯家有兩個兒媳婦,大的能說會道,滑而不實,小的是個啞巴,忠厚老實。家中經常安排她二人一起出門到對面一個叫梨花寨的山上打豬菜,每次到山上後,小的總是老老實實打豬菜,而大的總是要麼遊山觀景,要麼在山上睡覺曬太陽,從不動手打豬菜;等到要收工的時候,大的一把將小的打的豬菜奪下揹回家,小的呢空手回家要捱打,沒辦法只好回頭重新打豬菜,然後再回去。小的這種受欺狀況被當地山神看在眼裡,並被她的勤勞而感動。決定幫幫她。

一次她們又到山上去打豬菜,收工時大的照舊將小的打的豬菜搶走揹著先回去了。在小的回頭重新打豬菜時,發現一馬槽石裡有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非常好看,就檢起揣在懷裡,打好豬菜帶回去。啞巴媳婦不知是什麼東西,只覺著非常好玩,回來後把給孩子當玩具。在孩子玩耍時被爺爺發現,爺爺拿過來看,是塊金元寶,就問孩子哪裡弄來的,孩子如實告訴了爺爺。爺爺讓啞巴媳婦再次找到那個馬槽石,又撿回了許多金元寶。從此公公不再讓啞巴媳婦出去打豬菜了。柯家將這些金元寶用來修造房屋,置辦家業。柯家從此慢慢興旺發達起來。啞巴媳婦成了柯家的大功臣,柯家人都非常敬重她,再沒人敢小看她,欺侮她……

柯紅星說,隨北地區的神翕上都習慣於供祖宗牌位或財神之類的,但是他們柯家的後人至今卻供著一條厚重的棉褲,這條棉褲據說就是當年讓柯家發家致富的啞吧媳婦遺留下來的,啞吧媳婦一生勤勤懇懇,她死時穿的一條棉褲重達十幾斤,可見她的節儉持家、艱苦樸素之風範。

這故事聽起來有些不靠譜,就像現代的許多爆發戶一樣,他們的原始積累或許並不那麼幹淨,但總得找個理由標榜自己的清白,柯氏家族如何富甲一方?並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但是它對面確實有個梨花山,傳說是徐剛反唐時曾在這裡佔山為王,後來成為歷代土匪嘯聚之所。

我當時還產生過這樣的聯想,這些金元寶或許是有,不過,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它不可能是神靈賜與的,很有可能是在某一個時期土匪們火拼時留下的,恰好讓啞吧媳婦撿到了的可能性還要大些,當然也比他這個故事更可信些,不過,當著柯氏後人的面我又不好反駁,因為這故事絕對是他祖上傳下來的,我們無意去追究他的發家史,也就沒有必要刨根問底了。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飛簷走壁)

不過,我們從柯家寨周邊的厚牆、炮樓、護城河及他們家族最興旺的時期僱用幾百人的長工來看,柯家的產業在隨北應該是首屈一指的。

我們關注的還是那些遺留的建築,從現存的斷垣殘壁中,我們依稀能看到其建築風格及佈局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房中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也充分體現了其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從柯家寨碑文記載中,我們也發現柯氏先人具有尊重文化,勤奮向上,積德行善,勤儉持家的思想。

由於年代久遠,柯家寨內大部分建築都已經面全非,以詩為證:

隨北古寨何處尋?

離城七十五公里。

斷垣殘璧朱門破,

孤樹影疏巨鳥啼。

庭徑槁草低垂首,

最憐神馬露草泥。

四百多年煙火滅,

遊遍荒寨無人問。

這是一個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痕,她激起了人們對歷史的眷顧。感嘆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現代化城鎮發展變遷中,卻是那麼不堪一擊,許多老街,老建築正在急劇的土崩瓦解、消失殆盡。然而,在這裡,在這個人煙稀少的沒落村莊竟然還保留著一部分原汁原味的古建築。這不能不令人驚歎這種曾經的華麗與現實的殘敗破落,相形之下會讓人產生一種無以言狀的痛楚。昔日的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燈紅酒綠。雖然失去了大戶人家逝去的富貴繁華,卻還是獨特地、孤傲地、頑強地留存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而那一排排飛簷峭拔、青磚碧瓦、亭臺樓閣則透著歲月的蒼桑和對歷史的守望!

攝影:王本升

長按掃碼

關注我們

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探訪傳統古村落草店鎮:柯家寨

本期編輯:姜群 稽核:宋雲

美麗隨縣公眾號是隨縣文化和旅遊局的官方公眾號,旨在推介隨縣文化和旅遊資源。隨縣位於南北地理中間地帶,南北氣候交匯、文化交融,是典型的文化大縣、文物大縣、生態大縣,人文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小漢口”之稱的“安居九街十八巷”,有大夏皇帝“明玉珍故居”,有村寨文化遺蹟“田王寨遺址”,有華夏始祖誕生之地“炎帝神農故里”。不僅有大洪山、桐柏山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而且有包括蘭花、桃花、茶葉、紅葉、香菇等“五朵金花”在內的眾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共有各類旅遊景(區)點300多處。

關注美麗隨縣公眾號,小編帶你遊遍隨縣。暢遊神農故里、淮河之源,樂享品質生活!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