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1279年,宋朝末帝趙昺被逼到崖山。丞相陸秀夫問小皇帝:“陛下,你害怕嗎?”8歲的小皇帝露出堅定的眼神:“朕寧死也不當亡國奴。”話畢,陸秀夫背起小皇帝縱身跳入海中。

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南宋末年,蒙古鐵騎一路南下。南宋拼死抵抗,雙方各有勝負。在攻打釣魚城時,蒙哥派人前去招降,可是遭到了拒絕,連使者都被殺了。蒙哥大怒,決心用武力征服釣魚城。但就是他這一怒,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蒙哥中箭身亡。現存釣魚城舊址的石碑碑文,也明確刻有蒙哥“中飛矢而死”的字跡。蒙哥在1259年7月宣佈撤兵,不久死在軍營。

正在突破武漢長江天險的忽必烈,聽聞蒙哥的死訊匆匆撤軍北返,成功奪得了汗位。南宋看似又活過來了,可忽必烈也是個十分難纏的角色。在他即位後,加快了對南宋的攻勢。而且忽必烈十分有眼光,他重用一個叫張弘範的人,可以說他是蒙古滅宋的最大功臣。

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張弘範文武雙全,屢立奇功,因此忽必烈很器重他。1269年,宋元正在進行襄陽的爭奪戰。襄陽城十分難啃下來,需要一個有能耐又得軍心的將領,有人向忽必烈提議張弘範。忽必烈眼前一亮,對啊,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了。

攻宋戰役的總指揮是丞相伯顏,張弘範提出:圍困襄陽,首先就要切斷襄陽的糧道。伯顏就讓張弘範負責,在一次遭遇戰中,張弘範以少勝多,讓伯顏刮目相看。張弘範又建議,把襄陽的包圍圈逐漸縮小。張弘範於是在襄陽、樊城之間,建築了一個堅強的阻隔性工事——“一字城”。“一字城”把原來是一個整體的襄樊軍事防區,切割成兩份。

包圍圈進一步逼近樊城,張弘範又提出以水師截江道,斷絕樊城的救援。同時在攻取的策略上,建議用水陸夾攻的辦法,先攻破樊城,只要樊城攻下,襄陽也就無險可守了。宋方樊城守將範天順戰死,牛富率兵百餘巷戰,兵敗後投火自盡。樊城一破,襄陽的守將呂文煥,只好舉白旗投降了。

這場戰爭非常關鍵,元軍攻克襄陽後,南宋門戶洞開。1274年,忽必烈就又命令伯顏開始征伐南宋的新攻勢。1275年,南宋再次戰敗,水陸兩軍主力喪失殆盡 ,張弘範部班師回朝。1276年正月,宋廷派遣宗室帶著傳國玉璽去向元乞和。三月,伯顏入臨安,宋幼主趙顯(恭帝)及全太后等均被押送至大都。

雖然皇帝和太后都投降了,但是南宋人民不願意接受蒙古人的統治,浙東一帶發生了叛亂。按蒙古人的習慣,這樣反覆無常,是要屠城的,張弘範只殺了幾個為首的人,草草了結了。

1278年四月,文天祥、張世傑等擁立的小皇帝趙昰,可惜趙昰溺海受驚嚇而死。於是又在廣東新會海中崖山,立了7歲的趙昺為帝,他也是南宋的最後一任皇帝了。1279年正月,南宋右丞相文天祥被俘虜,張弘範讓他寫信勸降,可文天祥寫的《過零丁洋》一詩。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世人傳頌,雖處不同的陣營,張弘範對文天祥的品格卻是敬佩不已。

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1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束連線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溼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很像當初赤壁之戰曹操的戰船,張弘範也是聰明地選擇了火攻,同時封鎖水源。宋軍士兵個個虛弱不堪,張弘範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拒絕。3月,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世傑知道大勢已去,就派一隻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來,準備突圍。

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此時,小皇帝趙昺正由左丞相陸秀夫看護,因看到小船上不是熟悉的親兵,不知真假,他擔心突圍不成被元軍抓到,因此拒絕了。接著,陸秀夫仗劍逼妻子跳海自盡。陸秀夫換上朝服,對趙昺行禮,然後悲傷地說:“陛下,如今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不可像當年恭帝一樣被擄北上,對於國家來說,是奇恥大辱。”

趙昺畢竟才是個8歲的孩子,聽了這話被嚇得大哭。說完,陸秀夫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九歲的帝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其他船上的大臣、士兵、百姓聽聞皇帝自盡的訊息,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崖山附近海域,宋人屍體飄滿海面,慘狀讓人見後無不流淚。

趙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8歲時跳海自盡

張世傑率領水軍餘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揹著皇帝一同殉國的噩耗。張世傑最後的信念也打破,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此刻,張世傑已心如死灰,他嘆了一口氣說:“我為趙氏,也算竭力了。罷了,已經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說完,縱身跳入海中,南宋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