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若問“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是誰?相信大多數歷史愛好者給出的答案會是:“一代名將徐達!”但是,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猜想,歷史真相卻並非如此。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明初名將徐達畫像)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初建,江山穩固,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李善長獲封韓國公,位次居首,徐達獲封魏國公,屈居第二。

也就是說,朱元璋欽定的“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是李善長而非徐達,後來是因為李善長獲罪除爵,這個榮耀頭銜才被順延給了徐達。這或許會讓一眾徐達粉絲表示不服,但朱元璋如此決斷,自然有其背後的邏輯。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畫像)

首先,徐達是明朝最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李善長坐鎮後方,運籌帷幄,保障後勤,其功績同樣不容小覷。

朱元璋評價李善長時說:

“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誠然,李善長扮演的歷史角色與蕭何相同,而且在朱元璋心中,他的能力甚至還要強於蕭何。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楚漢傳奇》蕭何劇照,扮演者:楊立新)

無獨有偶,當年劉邦也把“西漢開國第一功臣”的桂冠給了蕭何,而非韓信或張良,對於如此決策的原因,劉邦曾用著名的“功人功狗論”給出過解釋。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 ,發蹤指示,功人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意思就是說,打仗猶如打獵,文臣指揮作戰,是獵人,武將上陣殺敵,是獵狗,獵狗功績再大,也無法與獵人相比。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扮演者:陳道明 )

劉邦的這個比喻,看似是對武將的貶低,卻也並非毫無道理。打仗打的是什麼?首先是錢糧,是謀略,是戰術方法,是排兵佈陣,是調兵遣將的能力,其次才是戰場上的一決雌雄。倘若“獵人”的方向錯了,“獵狗”再勇猛也無法滿載而歸。

朱元璋事事以劉邦為榜樣,學他的“功人功狗論”把李善長定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也是理所當然,其他人即便不服,也只能忍氣吞聲。

但筆者認為,上述“功人功狗論”只是次要原因和表面原因,主要原因和深層原因帝王們心裡有數,只是不便直接說出來。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劉邦大封功臣也好,朱元璋大封功臣也好,都是在王朝建立初期,此時天下已經基本平定,正由打江山階段向治江山階段過渡。正所謂“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治國安邦,發展經濟,帝王主要依仗的是文臣的智謀,而非武將的驍勇。

這似乎有幾分“卸磨殺驢”的意味,但也確實是不可否認的歷史規律。打天下階段,帝王們總是極力推崇武將,可一旦掃平天下建立王朝,帝王們又馬上對武將心存忌憚,甚至趕盡殺絕,韓信就是個典型例子。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之爭:朱元璋舍徐達選李善長,背後邏輯鮮有人懂

(《楚漢傳奇》韓信劇照,扮演者:段奕宏)

當年,劉邦仰仗兵仙韓信贏得楚漢戰爭,攻滅齊國後封他為齊王,但項羽死後,劉邦馬上就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徙為楚王,不久後又藉機將其貶為淮陰侯。韓信功高蓋主,最終落了個被夷三族的悲慘結局,實在令人痛心。

相比之下,同為“開國第一名將”的徐達結局要好得多,野史說他是被朱元璋用蒸鵝毒死的,筆者認為並不可信。總的來說,朱元璋對徐達還是不錯的,畢竟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又是老鄉。徐達雖然在明朝開國功臣排名裡屈居第二,但他的俸祿是五千石,要高於李善長的四千石。這是因為,李善長是文臣,相對安逸,徐達是武將,常年征戰沙場,比較辛苦,有“崗位補貼”。

而且,徐達死後可謂是極盡哀榮,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朱元璋還為他御製神道碑文。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