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唐龍磊”擺明帝王崇禮

禮者,中華數千年全史之核心也;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人之偏差,事之矛盾,中和調整,皆賴於禮;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令其各安各位,作別非分之想,以護和諧穩定;禮之精髓,能合智愚賢不肖而平等。

“晉唐龍磊”擺明帝王崇禮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顯而易見,“禮”是治國理政的現實需要,在於締造秩序;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帝王統治之術矣;“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不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德治禮序,國泰民安;然王制臣,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因而依禮養敬,以保持距離感,秩序感,彰顯帝威。

“晉唐龍磊”擺明帝王崇禮

君臣關係,一般而言,需要透過禮來維繫、調節、溝通與保護,“若要好,大做小”;仁政的推行,禮是重要的載體之一;反之,人而不仁,如禮何?以是明主,往往先內聖,而後外王,故以聖為體,以王為用;帝王顯明,常以禮克己,制伏言行、情緒及慾望,達修身之方針;如是,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晉唐龍磊”擺明帝王崇禮

晉唐龍磊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三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如此,教化已明,習俗已成,禮以體政,子孫行之;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奉行禮治,國富民強;禮崩樂壞,諸侯可討而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