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說起

奧地利國家

,咱們能想到它的多少歷史名稱?

奧地利公國

奧地利大公國

巴本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奧地利帝國

,還有大名鼎鼎的

奧匈帝國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說起

奧匈帝國

,咱們就往往將其與

第一次世界大戰

聯絡起來,確實,一戰摧毀了歐洲四大帝國:

奧地利帝國

德意志帝國

奧斯曼帝國

俄羅斯帝國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一戰摧毀的四大帝國

而這當中,奧匈帝國無疑是最為特別的一個存在,因為正是它,或直接或間接開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又因一戰而亡

咱們上期講到了奧匈帝國跟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聯合形成的兩次

三皇同盟

,這其實就已經為日後的一戰埋下伏筆,而最終成為一戰前奏的則是後來的“

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所謂三國同盟跟三皇同盟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觀點甚至認為三國同盟就是三皇同盟的2。0升級加強版。而相對於

三皇同盟的德、奧、俄

三國同盟主要參與者是德、意、奧

熟悉歐洲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一戰最開始的

同盟國

主要就是這三國: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

。也就是說三國同盟奠定了一戰最初協約國跟同盟國對峙的格局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那麼如此重要的三國同盟是如何建立的?三國同盟與三皇同盟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淵源?三國同盟是如何為一戰埋下伏筆的?

帶著上述問題,咱們本期聚焦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三國同盟,聊一聊三國同盟建立前後的始末原由

三國同盟

所謂

三國同盟

就是指

德國

奧匈帝國

義大利

因為各自的共同利益而在維也納所結成的秘密同盟。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

其形成導火索是1881年歐洲大陸霸主

法國

阿爾及利亞

侵入了

突尼西亞

,並將突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

本來剛剛統一不久還頗有野心的

義大利

就已經覬覦了

突尼西亞

,如此一來義大利跟法國就結了樑子,但義大利又苦於實力不足無法單獨對抗法國,便有了投靠德、奧的想法。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突尼西亞的位置

經過幾輪談判,最終三國於

1882年5月20日

在奧匈帝國首都

維也納

正式簽訂了

同盟條約

,史稱“

三國同盟

”。

而這種三國同盟在本質上就是拉幫結派共同奪取霸權,就跟一戰是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爭奪霸權一樣性質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形成

而最終三國同盟的瓦解在

1915年5月

,這一年

義大利

當了“二五仔”,成功反水加入了

協約國陣營

,由此三國同盟瓦解,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的基本格局也由此奠定。

儘管三國同盟並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唯一推手,但其同盟條約的簽訂確實極大推動了一戰的爆發,也極大改變了奧地利國家的發展走向……

同盟形成

19世紀下半期,

德意志地區

在以

普魯士

為首的邦國帶領下,以

“鐵血宰相”

俾斯麥

為代表的德意志人的操作下,最終

德意志迅速統一併崛起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德意志的統一

而德國的統一不僅打破了當時歐洲君主奉行的“均衡”,並且

德意志民族

的優勢極大威脅到了

法國

這個當時歐洲大陸霸主的地位

而不願意看到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最終出面干預,1870年爆發了

普法戰爭

。但戰爭以普魯士大獲全勝並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終,法國還失去了

阿爾薩斯

洛林

,從此德、法成為“世仇”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普法戰爭

等到19世紀末,德國為了發展空間和安穩的外部環境,拋棄了

俾斯麥的“大陸政策”

,開始推行

對外擴張的“世界政策”

當時的

德意志皇帝

威廉二世

宣佈:“

德國在古老歐洲的狹窄邊界以外有很多工要完成。

”包括像德國的

海軍大臣

提爾皮茨

都堅持認為:德國的工業化和海外征服“

就像自然法則那樣不可抗拒

”。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威廉二世

此時

威廉二世

實行的“

世界政策

”又引起了身為世界霸主的

英國

的恐慌,德國的世界擴張極大威脅到了

大英帝國

賴以生存的世界性貿易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由此英法出於共同利益一致要壓制德國,而

俄國

本就在錯綜複雜的中歐關係上跟德意志鬧彆扭,所以德國尋找盟友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歐洲局勢漫畫

早在普法戰爭後,

德國俾斯麥

擔心法國報復,一直採取結盟政策來圍堵法國。就讓德國和奧匈帝國、俄國結成了兩次著名的

三皇同盟

最後因為俄國在

巴爾幹半島

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衝突,所以三皇同盟最終瓦解冰消(詳情參見

三皇同盟,奧匈帝國的危中求變——奧地利簡史25)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皇同盟

離開了俄國這一強國的同盟後,德奧兩國也能聯盟。但畢竟俄國的退出不僅損害了德奧聯盟的實力,還有可能增強對面英法的力量(後來歷史證明俄國確實作為協約國一方加入了一戰)

所以幾乎在

俄國退出

的同時,德意志的

俾斯麥

就看上了剛剛統一沒多久就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有利益衝突的

義大利

,恰逢義大利在北非領地跟英法等國鬧彆扭,於是

德意奧三國一拍即合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

那麼說德國、義大利都有充分理由加入同盟,那麼奧匈帝國為啥跟著德意一塊兒混呢?

欸!這就要呼叫到咱們前幾期講過的內容——

奧匈帝國的內部危機

(詳情參見

晚霞之帝王,奧地利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傳奇人生——奧地利簡史23)

當時的

奧匈帝國

內部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主要還在於奧地利畢竟是一個

多民族國家

,其境內十餘個民族沒有一個能超過人口50%占主導地位,於是各個民族都想爭取民族獨立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

加上當時

奧匈帝國皇帝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的一系列政策錯誤,使得奧匈帝國內部極不穩定,而且還捲入了

巴爾幹這個歐洲火藥桶

,使得龐大帝國

內憂外患

瀕臨瓦解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在此情況之下,奧匈帝國迫切需要緩和社會矛盾,而此前的三皇同盟無疑暫停了奧匈帝國的衰落,所以此次三國同盟的提案一出,奧匈帝國樂顛顛的就跑去簽字了

就這樣,

德奧意三國就正式結成了

三國同盟

。當然這裡需要強調一下:這個

三國同盟條約

德奧同盟

三皇同盟

是同時存在的,一同構成了複雜的

俾斯麥同盟體系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俾斯麥

而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

(另一方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

協約國陣營

)。

而也因為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了

俄、法、英

,所以在後來英國就協調了與法國和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協約,最後形成了

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至此,三國同盟跟三國協約的格局初步形成,而一戰主要的歐洲對峙格局開始形成……

三國同盟與奧匈帝國

早在

三皇同盟

時期,

奧匈帝國

就抱著穩定國內社會、調和國外尤其是在巴爾幹的矛盾而參加的,事實上奧匈帝國也確實在三皇同盟中獲利: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奧匈帝國

1875年巴爾幹的

黑塞哥維那地區

發生反抗土耳其的起義,當時三皇同盟為了尋求避免大規模暴亂而催促蘇丹進行多項改革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權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也在1876年1月31日同意了這些建議。但黑塞哥維那的反抗軍領袖卻拒絕接受這份檔案,並指出蘇丹曾經承諾進行的改革從未有履行。

結果就是俄國發動戰爭,1877年4月24日對

奧斯曼帝國

宣戰。因為三皇同盟的關係,奧匈帝國保持“中立”

1878年

柏林會議

召開,7月13日簽訂了著名的

《柏林條約》

,將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等都交由奧匈帝國管治,但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柏林會議

而柏林會議後,因為巴爾幹地區的利益紛爭,德奧與俄關係迅速惡化。

俾斯麥

為了防止俄、法聯合就簽訂了

第二次三皇同盟

穩住俄國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俾斯麥

後來奧匈帝國執意要吞併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引起了俄國的不滿,雙方還是撕破臉皮,最終三皇同盟徹底破裂,俄國全線退出

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地區跟俄國的爭奪更加激烈,所以奧匈帝國一直主張拉攏德國跟俄國對抗,事實上後來

薩拉熱窩事件

也正是因為巴爾幹矛盾才引發的一戰導火索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薩拉熱窩事件

1883年,巴爾幹北部的

羅馬尼亞

奧匈

在維也納也訂立了

同盟條約

,同樣是反對俄國對巴爾幹的擴張,此次條約德國也加入了,由此形成了一個

新的三國同盟

(德、奧、羅馬尼亞)。

1908年奧匈帝國宣佈合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引起了塞爾維亞王國的強烈反感,瞬間奧塞矛盾尖銳化。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巴爾幹地區複雜局勢

再之後就是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

弗蘭茨·斐迪南大公

在薩拉熱窩遇刺,史稱

薩拉熱窩事

件,而這成為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的導火索……

走向大戰

就在

奧匈帝國

俄羅斯帝國

巴爾幹半島

爭得急赤白臉的時候,

義大利

聯合奧匈帝國跟德意志帝國形成了著名的

“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同盟國首腦

換句話說,後來奧匈帝國敢明目張膽吞併巴爾幹的一大因素就是因為有了三國同盟這個可靠的同盟存在

當時三國同盟條約主要內容規定:

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這項同盟條約有效期為5年,也就是從1882-1887年,後來在1887年、1891年、1902年、1912年間進行了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而這種為期十餘年的三強國

同盟條約

,引起了歐洲其他強國的恐慌,主要就是

英法

俄,為了對抗

德奧意軍事集團

,英法俄最終形成了

協約國

集團

來對抗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兩大集團

1890年美國人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一書問世,這是

馬漢“海權論三部曲”

的第一部,也是馬漢海權理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書中透過對歷史上1660-1783年間的海上戰爭的追溯與分析,論述了制海權對一國力量最為重要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作者馬漢認為:

國家的繁榮、發展和安全都與海權具有密切的關係,海權不僅能夠決定海上和陸上戰爭的勝負,而且可以決定歷史的程序

此書一出,馬漢的理論就受到了各海軍大國的歡迎,一時間加劇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洲(包括美洲)的

軍備競賽

當時

大英帝國

為了保持自己的海上絕對優勢,從1905年就開始建造

無畏艦

。德國見此也不甘落後,從1907年開始建造無畏艦。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有著英、德兩大聯盟領頭羊國家的帶領,

同盟國集團

協約國集團

間的軍備競賽大大加速,並且隨著軍事力量的增長,雙方都是既害怕又不服,一心要壓制對方以鞏固自身地位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的爭奪焦點主要就是被譽為

“歐洲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不僅地處歐亞非三洲地帶,戰略

位置

相當重要。而且還是三大宗教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而歐洲千百年來的國家興衰跟政治鬥爭,使得巴爾幹地區成為了歐洲諸多民族問題、大國博弈、文化宗教衝突的“角鬥場”

1908年

奧匈帝國

宣佈合併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一時引爆了這個本就不安分的火藥桶,最終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太子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

普林西普

刺殺,史稱

薩拉熱窩事件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薩拉熱窩事件

奧匈帝國

以此為藉口在7月28日

對塞爾維亞宣戰

。奧匈帝國的大舉進兵引來了俄國的恐慌,於是7月30日

俄國總動員

,準備出兵支援塞爾維亞。

眼看奧匈帝國跟俄羅斯帝國正式開戰,

德國

就以此為藉口在8月1日

對俄宣戰

;8月3日德國又以法國飛機入侵為藉口

對法宣戰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一戰爆發

協約國方面眼看同盟國先聲奪人,馬上在8月4日

大英帝國

對德宣戰

。就這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歐洲的兩個軍事集團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規模的戰爭。

三國同盟,奧匈帝國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奧地利簡史26

而整個世界,也被德意奧三國同盟與英法俄三國協約給拖進了戰爭的泥潭,歐洲也從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走向了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