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江西吉安自古有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的美名。作為江右廬陵文化的發祥地,吉安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讚譽?這和吉安當地的“文風正氣”有著莫大的關聯,特別是在宋朝兩朝,吉安湧現出了數不盡的英才名臣、文豪名人、高潔名士,給整個華夏曆史都增添了奪目的光彩。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對出自江西吉安,深受四朝天子敬重的父子兩代忠臣。這對父子之中兒子名叫張敷華,字公實,號介軒,江西吉安安福縣人,明英宗天順八年進士。在明英宗正統十四年,漠北瓦剌部族太師也先率兵南侵,在河北懷來縣土木堡將明英宗擒獲,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張敷華的父親張洪,當時是追隨明英宗左右的御史,為了保護皇帝,身先士卒,斬殺了幾十名瓦剌惡敵,後因寡不敵眾,慘遭擒殺,並被也先太師親自梟首示眾,明英宗見忠臣如此壯烈殉國,內心慘痛,放聲大哭,對自己的昏庸胡鬧悔之無及。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後來英宗復位,念及張洪的功勞,立馬將其子張敷華召入京城國子監讀書,到天順八年,張敷華不負所望,考取了進士。明英宗對這位忠烈之後,十分看重,立馬任命他為布政使。

後來明孝宗弘治年間,張敷華被派往湖廣主政,當時災荒不斷,賦稅又很重,百姓生活壓力極大,張敷華立馬命各州府興修學宮,並招集災民前去做工,從而得到工錢一面緩解糧租壓力,一面解決生計,這一舉使用許多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不久之後,張敷華升任右副都御史,前往巡撫山西和陝西,也獲得了極為突出的政績。弘治十二年,又被晉升為南京右都御史,總管天下漕運併兼任淮南、江北等八府巡按。

當時水災為患,張敷華不顧河堤潰決的危險,到淮河一線,組織和指揮抗洪排澇,最後將水患平定,因此得到當地官民極為熱烈愛戴和敬重。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後來皇帝又提拔他為刑部尚書,到正德年間,宦官劉瑾弄權亂國,剛直不阿的張敷華上書力陳劉瑾之罪,嚇得不可一世的劉瑾屎尿齊流,後來在明武宗正德帝面前百般詆譭張敷華。

當時正德帝正寵劉瑾,就聽信了他的讒言,將張敷華罷官,削奪功名,遣還原籍。據說當時返鄉路上,張敷華途中夜行,還遇到了一夥江洋大盜進行打劫,盜賊們見他衣冠不俗,認為是官宦土豪,結果搜遍全身,只有七枚銅錢。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後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為國為民,不畏權勢,極為正直的刑部張大人,這群盜賊立馬下拜請罪,張敷華以正言相教,盜賊們無不肅然起敬,個個痛哭流涕,立誓要洗心革面,都說災年無糧,才致落草為寇。

後來這一帶再無盜賊出沒,可張敷華回到江西吉安老家之後,為了國家社稷,憂憤成疾,不久便病逝了。再後來劉瑾私藏龍袍,擅刻玉璽,謀逆被誅,張敷華立馬得到平反,被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為“簡肅”。而當時他與吏部尚書林瀚、僉都御史林俊、祭酒章懋並稱為“南都四君子”,清正高潔,名揚天下。

七文銅錢傍身,使江洋大盜俯首泣拜,父子兩代盡忠報國的江西名臣

“小李探花”李尋歡恐怕還真是江西老表,棄官遠走終成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