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狄仁傑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大唐名臣,要說他的官職,廣為人知的就是內史,這個官在唐朝是三品,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其實並不大,也就是相當於“省部級”的官員,上面還有很多的領導,可為什麼在當時滿朝的文武都怕他呢?

實際上這就牽扯到了唐朝官制的特殊性,它和後來明清官制是不同的,我們看到了明朝、清朝,一品、二品這樣的封疆大吏一抓一把,可是在唐朝三品就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那麼狄仁傑的內史一職究竟是個啥官呢?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狄仁傑上朝劇照

一、內史的由來和演變

1、平衡權利的產物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去了解這段歷史,大慧間斷的從秦制開始說一下。始皇帝嬴政建立秦王朝後就開始實施“三公九卿制”了,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領銜的是丞相,比如著名的李斯等等。

秦二世而亡,不久後漢王朝建立,但是在制度上大都沿用前朝的,也設立了丞相,比如陳平、周勃等人。不過有一點和秦朝不同,漢初是有左、右兩位丞相的。

隨著丞相手中的

權力越來

越大已經威脅到了皇權,因此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就率先開了“內朝”,皇帝會提拔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充當自己的近臣。

這些人大多是比較有才能的,逐漸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成為了朝廷的中樞決策機構,

再後來漢武帝直接把這幫小弟冊封為“尚書”,而管理這些人的總頭就叫做“中書令”。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漢武帝開“內朝”劇照

東漢時期實際上已經沒有中書令了,而是演變成了“尚書檯”,其最高負責人為“尚書令”,他們還是全國最高的決策機構。

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尚書令手裡的

權力越來

越大,開始威脅皇權,三國曹魏建立後就重設“中書令”,來制衡尚書令。

曹叡時代尚書檯中又開闢出“中書省”,最高長官中書令得以進入

權力中心

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東晉,代表人物為東晉中書令謝安。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東晉中書令謝安畫像資料截圖

2、“內史”的誕生

隋文帝統一中原後,對原有的官制進行大規模修改,設立了我們熟悉的“三省六部制”,簡單來說,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是朝廷的決策機構;禮、吏、工、刑、兵、戶六部是職能機構;其中六部全部是歸尚書省管轄的,換言之,在三省中尚書省既有決策權又有執行權,綜合權力最大。

隋文帝不大放心,就一直讓自己的兒子做尚書令,因此尚書令的副手尚書左僕射就成了尚書檯的實際最高長官。

中書省的長官還是中書令,但在隋朝中書省還被稱之為“內書省”,李淵在建立大唐後,就把這個名字改為“內侍省”,不過沒幾年又變成了“中書省”。

到了唐高宗時代,直接更狠,改成了“右相”,李治死後他老婆武則天稱霸天下,把中書省改稱“風閣”,中書令就成了“內史”。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吧?

內史這個官雖然給人一種官階不大的感覺,實際上就是貨真價實的“中書令”。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三省”資料截圖

二、內史手中的權利

1、實質的“宰相”

在封建時代,要說誰手中的

權力最

大,毫無疑問是皇帝,但問題是皇帝就一人,不可能啥事都自己去幹,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多助手來幫助自己。

從上面的官制演變也能看出,秦漢時代是丞相,

到了唐朝初期這個“班子”就擴大了,不過主要的就四位,分別是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中書令和侍中。

有意思的是,尚書左右這兩位僕射原本是尚書令的下屬,但考慮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前當過尚書令,後來唐朝就不再常設這個官位了,尚書左僕射和尚書右僕射也就成了最高負責人,其中左僕射地位稍高。

剩下的中書令和侍中就比較好理解了,前者是中書省的長官,後者是門下省的長官。這四位共同組成了“政事堂”,地點在門下省。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三省六部制下的具體職能資料截圖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四位其實就是在行使秦漢時代丞相的

權力

,唯一的區別是人數多了,權利平均了,叫法不同了而已。

在唐太宗執政後期,考慮到他們身上的

權力太

大,於是提出讓非三省長官參與政務的意見,還搞出了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概念,這是啥意思呢?

簡單說官職和侍中、中書令一樣大,有些古籍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這個意思,

他們的地位僅次於三省長官,屬於次一級的宰相。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唐太宗執政時期劇照

2、狄仁傑的仕途

狄仁傑擔任的內史一職,地位和權力已經不言而喻了,但是在一些影視劇中,如果大家認為這就是他的職務,那就多少有點誤解了,因為他擔任內史僅一年就去世了。

狄仁傑被朝廷“拜相”是在公元691年,官職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大家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拗口,用通俗點的理解就是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麼個官。考慮到太宗時期就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設立為實質上的宰輔了,因此狄仁傑從這個時候開始權力地位就很高了。

此後沒多久,狄仁傑為大唐著名的酷吏來俊臣以“謀反罪”誣陷,雖然憑藉超人的智慧最終化險為夷,但仍然被朝廷貶謫為縣令。

到了公元697年,狄仁傑被武則天再次召回,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另外還給他加上了銀青光祿大夫和納言,算是再度恢復了宰相的地位,成為武則天統治天下的左膀右臂。

狄仁傑僅僅是個三品官,為何滿朝文武都懼怕他?

圖片:武則天召回狄仁傑劇照

這裡的鸞臺侍郎相當於此前的門下省的副手,本身不高,但好在有“平章事”的加持,一切就顯得不一樣了。公元700年,狄仁傑升遷為內史,也就是中書令,至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遺憾的是同年病故。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