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劍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漫談

邱劍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漫談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起源於古希臘文明,且與這一文明的興衰榮辱共存亡。可以說:它是古希臘文明史中一顆最璀璨奪目的明珠。

當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地處南歐的希臘半島上消失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克里特文明之後,伴隨著希臘人的祖先——多利安人的入侵,一種新型的文化模式希臘文明開始興起。在被稱為“荷馬時代”的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多利安人不斷征服和殖民各個弱小部族並逐漸融合形成古希臘民族的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商業競爭、航海冒險,使這種文明形成了崇尚武力的價值取向:超人的力量、協調的動作、驚人的速度、完善的技藝、發達的肌腱以及勇氣、毅力和智慧,不僅是古希臘民族追求的完美人格模式,也是他們所崇奉的奧林匹斯山上諸神的特徵和諸神欣賞的品格。即使公元前8世紀以後,各奴隸制城邦逐漸形成,社會趨向安定,這種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仍然是古希臘民族非常顯著的特徵,併成為各城邦青少年教育、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和文化藝術的主題。

然而,如果說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僅僅是各城邦對自身武力的炫耀或者說軍備競賽,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可否認,早在克里特文明乃至更古遠的時期,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便有借授予名位、婚喪祭典和慶祝豐收的機會舉行競技運動以提高部族武力和凝聚力的習俗,並在荷馬時代也曾舉行過希臘運動會。但這些運動會沒有一個能像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具有一個顯著的和平的意願,也沒有一個能像它那樣引起全希臘民族神聖的敬意。經歷了幾百年戰亂之苦的古希臘人民渴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結束不安定的生活狀態,使各城邦的人民走到一起來,友好相處。於是,人們以“萬神之神”宙斯的名義於公元前884年簽訂了《神聖休戰條約》,決定每隔4年,在奧林匹亞舉行各城邦的無罪男性公民參加的大型競技會。在運動會召開前後的1個月間(後來延至3個月),各城邦必須停止一切戰爭。有史可查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776年。無論是公元前884年還是公元前776年,在這100多年裡,正是古希臘社會由戰亂到安定的過渡時期,也是古希臘文明開始基本形成併為以後幾百年的繁榮奠定基礎的時期。因此,可以認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既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也對以後希臘各城邦的和平與繁榮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在位於今日希臘首都雅典西南300多公里的地方奧林匹亞舉行而得名。在當時,它屬於伊利斯城邦,是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的克羅諾斯山丘下一塊平緩的坡地。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被奉為“阿爾提斯神域”。各城邦國選擇這一地區舉行運動會,除了政治、軍事、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這裡是全希臘民族所信奉的“萬神之父”宙斯和“萬神之母”赫拉神廟的所在地,而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原始意義上是為宙斯而舉行的重大祭典活動。故開賽第一天,首先是祭祀宙斯神,其次是祭祀在奧林匹亞設有祭臺和神廟的海神波賽東、婚姻和生育女神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以及豬神、酒神、命運女神等古希臘全民族共同信奉的神祇。參加祭典的只能是成年男子,主持人也只是東道主伊利斯人。

邱劍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漫談

奧林帕斯諸神浮雕殘片,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藏

祭典結束後,是莊嚴的宣誓儀式。身著紫色長袍、手持法鞭的裁判員把運動員集合在議事廳的宙斯神像前,由公眾一一評議,被透過的運動員向神像舉起雙手,高聲自報姓名、父名和城邦名,保證自己已透過十個月的訓練,並遵從奧運會規定,以正當手段奪取勝利。裁判員則宣誓:絕不接受賄賂,正大光明地履行職責。然後是運動員抽鑑,以決定分組和比賽秩序。

奧運會期間的比賽風雨無阻,每天比賽前,都由裁判宣佈競賽程式、運動員姓名、父名和城邦名,並一一介紹是否在以往的奧運會上取得過優勝(古代奧運會只有第一名,其他選手都為失敗者),隨後,號手鳴號,比賽開始。

儘管遠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跳遠、拳擊、摔跤等各種競技專案便在這一地區產生和流行,但有趣的是:古代奧運會中只有賽跑是前17屆奧運會上的比賽專案。相傳,點燃赫拉神壇上的“聖火”,是當時奧林匹亞祭典節目中最為壯觀的場面。人們以短跑競賽逐出優勝的形式選出執行這一神聖使命的幸運兒,於是短跑成為古奧運會前13屆的唯一比賽專案,其距離為192。27米,古希臘人稱之為“一場”。從第14屆起,增加了往返雙程跑(兩場);第15屆,增加了4至20個“場”的各種長距離跑;第65屆,又增加了軍械賽跑。

隨著奧運會的發展,比賽專案不斷增多。公元前708年第18屆奧運會上,賽跑、跳遠、擲鐵餅、擲標槍和摔跤五項綜合運動,成為比賽專案。跳遠,原是一種民間遊戲,在一個長約15米的表面被挖松的大土坑中進行。比賽時吹笛助興,笛聲一起,比賽開始,笛聲一落,比賽結束。跳遠分立定跳遠和助跑跳遠兩種。助跑跳遠時運動員手持石制或金屬製啞鈴。據說,擺動啞鈴能增加距離和保持身體平衡,使雙腳同時落地。

邱劍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漫談

古代奧運會上跳遠運動影象(前5世紀初),美國波士頓藝術館藏

鐵餅投擲是五項運動中最能突出競技者力量和優美身姿的運動。希臘石源豐富,故最初比賽所用為石制的中心厚、周邊薄、呈扁圓形的石餅。約公元前6世紀開始出現金屬鐵餅。從考古發掘的15個鐵餅看,重量大小不一。現代使用的鐵餅的重量和直徑,便是以這15塊鐵餅的平均值為依據的。

標槍投擲是古希臘青少年體育和軍事訓練的必修科目,尤其是18歲至20歲的青年常以手持一對標槍為榮。標槍有一人長,粗如拇指。槍頭在軍事作戰與體育比賽中的形制不同,前者鑲接銳利的鐵矛,後者鑲接鈍鐵。標槍重量和重心在兩種用途中也各有側重,比賽用標槍約3磅,比現代標槍重得多。此外,由於軍事作戰的影響,這時的標槍投擲既有比距離的投遠,也有比準確度的投準,其投擲動作和標槍拿法也相應地有所區別。

摔跤,又稱角力,不僅是古希臘最早和最普及的運動,也是當時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摔跤場遍佈希臘各地,在它被列入古代奧運會比賽專案時,已具備了一整套比賽規則,現代奧運會的摔跤規則有許多是從那裡繼承的。摔跤在古代奧運會中有一個別於現代奧運會的顯著特徵:即將攙有蜜蠟和粉末的油料摩擦全身,然後赤身比賽。據塞修斯的《希臘健身史記》記載:比賽中的這一規定不僅增加了戰勝對手的難度,也是對競技者人身安全的保護。其實,我們也可以想象出塗滿油料的人體配合每一個優美的摔跤動作,其審美價值絕不低於現代的健美表演。

公元前688年,第25屆奧運會上出現了拳擊比賽,這是最能體現古希臘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是最能反映古希臘奧運會的興衰的專案。希臘民族認為拳擊不僅是軍事訓練中很有效的攻防之術,也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必要措施。競技者最早使用的拳擊手套是將用油浸軟的牛皮條纏繞手指和手臂,公元前5世紀出現硬牛皮手套,並襯以厚羊毛墊,公元2世紀時變得更加血腥:競技者在皮套上綴上鐵珠或鐵釘。從手套的變化,可以看到拳擊比賽的意義由原來的培養健全身心轉變為追求單純的勝負,甚至演變成你死我活的廝殺,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我們知道,在最初設立這一專案時,參賽者是純希臘血統的公民,貴賤之分不很明顯,尤其是從梭倫改革到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比賽既是平等的武藝交流,也是全民的體育欣賞。但隨著貧富分化,尤其是波希戰爭勝利後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政局穩定,使少數掌權貴族把國家利益拋到一邊,過去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風尚一去不復返,而民主改革後關於禁止全體自由的希臘公民勞動的“權利”成了大多數公民日益貧困的重要原因。競技者們從原來衣食不愁的純業餘選手逐漸轉變為受貴族僱傭的職業選手。勝負既可以判定一個競技者謀生的能力,又可以成為貴族富豪間炫耀財力的手段。拳擊手套所反映的血腥程度也正說明了選手地位的不斷下降和競爭意義的變化。

邱劍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漫談

繪有古代五項全能運動影象的雙耳瓶(約前6世紀末),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混鬥,兼有摔跤和拳擊的特點,在公元前648年的第33屆奧運會上列為比賽專案。這項運動,既可以是比拳擊和摔跤更具靈活性和觀賞性的比賽,也可以在不同的目的下變得更加兇蠻。

公元前680年,在第25屆奧運會上增設了賽車專案,公元前648年第33屆奧運會上又增設了賽馬,這兩個專案不僅和上述比賽專案一樣淵源於軍事作戰的需要,並有許多神話傳說,而且在它被列入奧運會之初,同樣是出於人們對參賽者不凡身手的欽佩和那驚心動魄的審美效應。

綜上所述,古代奧運會比賽專案大多淵源於軍事作戰,從中可以看到古希臘民族體育的尚武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導致了對和平的嚮往,從而出現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看到:這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終於在公元4世紀末徹底覆滅,不僅僅是因為基督教的興起、羅馬皇帝的禁止。事實上,正如前面所講,古希臘社會內部自身的分化和人們信仰的淡漠,早已泯滅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光芒,併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最終消亡留下了許多為後人反思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