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春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第一個發難讓歷史進入春秋時代

《血淚春秋》由知名作家

陸秀雅

編劇,文學劇本於1991年發表在浙江省戲曲知名雜誌《戲文》上。(注:1991年第三期)該劇描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大多無視孱弱的周王室而紛紛壯大自身擁兵自重的歷史故事。

鄭武公在其謀士關其思的協助下,利用聯姻之事,設下圈套以弱勝強,戰敗胡國。該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作家的悲憫懷情給人帶來強烈震撼,戲劇表演上文武不擋,曾作為浙江新昌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90年代的代表劇目之一,在臺州一帶盛演不衰。

血淚春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第一個發難讓歷史進入春秋時代

公元前763年,周王朝的版圖只剩下中原地區,在彈丸之地中,已無力支撐原有的威風和尊嚴。於是,位於黃帝姬軒轅故都(河南新鄭)的鄭國國君鄭武公第一個發難了。

鄭武公,姬姓,名掘突,是鄭桓公之子,也是周幽王的堂弟。周幽王十一年,周幽王在驪山被西戎兵所殺。

鄭國國君

鄭桓公同時被殺害後,鄭國人擁立其子姬掘突繼位,史稱鄭武公。

血淚春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第一個發難讓歷史進入春秋時代

作家 陸秀雅

在公元前763年的

這一年,鄭武公為了圖霸,不惜犧牲親生女兒,施展姻親之計,將女兒嫁給鄰國胡國(今河南長葛),誘使胡國國君不再在邊界設防,然後發動奇襲,滅掉胡國。

其時,鄭國不過是一個狹小封國,鄭武公竟然產生了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而此時周王朝中央政府的光榮和權力因為已經成為過去,所以,對這起震天大事也就無力制止,只好任憑封國兼併封國的事情發生。

由此,鄭國吞併胡國事件,也就成為周王朝土崩瓦解的訊號,這更是一個重大時代的轉折點,意味著鉅變開始,舊秩序結束,一種險惡的社會

環境

就此形成,出現的是一個混亂、不安、分裂的局面,各封國互相

詐欺火併事件層出不窮,

不可遏止,從而進入一個各封國弱肉強食時代。

也即是,

鄭武公的

第一個發難,

摧毀了四百餘年周王朝國王的最高權力和威望,從而讓中國歷史

進入史稱的“春秋時代”

之後,鄭武公還相繼滅掉了勢力微弱的虢、蔽、華、歷、丹、依等10多個小諸侯國,基本平定了今鄭州附近地區,鞏固了鄭國在眾多

封國中的地位,也讓鄭國日後

成為春秋

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

之一。

鄭武公滅掉依國之後,殷商的宗祀全部斷絕。

血淚春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第一個發難讓歷史進入春秋時代

《血淚春秋》一劇中寫道:秦魯開端效褅禮,自此周室等無有;列國紛爭鬧春秋,刀光劍影血橫流;慘淡龍蛇日爭鬥,干戈無盡生靈憂。

作家是人文精神的守望者,透過作品來表達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不過,《血淚春秋》一劇中除了國君鄭武公、大臣關其思等在歷史上有所記載,其它的故事情節以及胡文公、瑾姬、公子成、蔡騫、費仲遂等人物,均系作家

陸秀雅

的藝術虛構。

血淚春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第一個發難讓歷史進入春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