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國家廝打了一百多年!——晉楚百年爭霸的前因後果

公元前636年,一位流浪漢回到了晉國。

春秋時期,戰亂頻發,流浪漢很多,能夠被記載入歷史的流浪漢卻很少。而且這位史上著名的流浪漢,是在秦穆公的重兵保護下高調進入晉國,竟是即位成了晉國國君,他就是晉文公重耳。

重耳在外流浪19年,如喪家之犬一般。當了晉文公後,他可不是為了吃乾飯的,能吃大苦的人,都具備幹大事的品質。

自從齊桓公開創了中原稱霸的壯舉之後,各大諸侯國就都想效仿齊桓公,坐坐中原老大的位置。晉文公作為大國之主,當然也想。

這兩個國家廝打了一百多年!——晉楚百年爭霸的前因後果

當時的天下形勢,混亂無序。打個比方,諸多諸侯國之間,大致可以分為四大幫派。

晉國和秦國當時是哥倆好,有“秦晉之好”之說,算是一大幫派。

前霸主齊國,在齊桓公創立霸業後,雖國力有所衰退,仍可獨擋一面,自然還要做一方之主,怎可屈居他國之下?

第三個幫派勢力由宋國、衛國、魯國、鄭國等組成,是一幫小國抱團取暖。

第四個幫派勢力最大,是由楚國領導,蔡國、許國、申國等小國甘當楚國小弟。

四大幫派一團亂打,楚國漸漸坐大,成為中原霸權的有力競爭者。

所以,中原爭霸漸漸形成一個套路,誰想稱霸中原,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跟楚國幹一架。誰揍翻了楚國,誰就是中原霸主,揍不翻楚國,就一邊滾蛋去。

齊桓公首先幹翻了楚國,成了中原首霸。之後,宋襄公想來試一下,泓水一戰被楚軍打得屁滾尿流,就沒好意思再提稱霸中原了。

宋國之後,北方的晉國也開始南下爭霸中原,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是要親自下場與楚國大打一次。

於是乎,晉文公開始組織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在以前的文章《通俗故事中的歷史:楚國系列篇(六)——中原的爭霸》中聊過,這裡不再細述。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後,晉文公擊敗楚軍,如願以償取得中原霸權。從此以後,晉國與楚國猶如一對冤家世仇一般,開始了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堪稱晉楚版的“百年戰爭”。

晉國與楚國位居一北一南,分別與北戎和南蠻常年作戰,所以這兩個國家的尚武精神很盛,士兵的戰力爆表,國家的整體國力常年堅挺,因此在其它國家疲憊不堪的時候,這兩個國家仍能生龍活虎地纏鬥一百多年。

這就像兩位壯年男子打架一樣,你一拳我一掌,有來有回,渾身使不完的勁。

晉楚百年爭霸,猶如兩大幫派勢力的對峙,雙方小弟國家之間的衝突鬥爭有數百次,尤其是鄭國這個國家最尷尬,夾在晉楚之間,搖擺不定,時而當晉國的小弟,時而當楚國的小弟,那也就時而被楚國揍,時而又被晉國揍。小弟幹架,做大哥的當然不能坐在後面乘涼,關鍵性的大戰,就得兩位大哥親自出來大幹一架,一錘定音。

晉楚兩國在爭霸期間發生了11場正面戰爭,有4場是大規模戰爭,歷史地位極為關鍵。

城濮之戰,晉楚首次大型爭霸現場,晉國勝,取得霸權,贏下第一回合。

邲之戰,發生在公元前597年,又稱“兩棠之役”,是晉楚爭霸的第二回合。戰爭的起因是為了爭奪鄭國。鄭國是當時有名的“牆頭草”,夾在晉楚之間,晉強服晉,楚強服楚,還美其名曰“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面對這麼一個反覆無常的小老弟,楚莊王勃然大怒,對著鄭國一頓狂揍。於是乎,晉國名正言順地出兵拯救小弟,晉楚展開大戰。當時的楚國在楚莊王的統治下,無論是軍事還是文化幾乎都在全盛時期,而晉國在晉文公逝世後國力有所衰退,不得不在此次大戰中敗下陣來。自此,楚國扳回一城,贏下第二回合,首次執掌中原霸權,楚莊王也一舉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鄢陵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75年,戰爭起因還是因為著名的“牆頭草”鄭國。這次的鄭國是叛晉投楚,當了楚國的小弟。惹得他的前老大晉國勃然大怒:好你一個鄭國,當叛徒當習慣了,當到我手裡來了,揍你!晉國把鄭國按在地上一頓摩擦,自然惹得楚國不高興。相同的劇情,把兩位老大又約在一起幹架了。這是晉楚爭霸的第三回合,最終晉國勝,從楚國手中奪回中原霸權。

湛阪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57年,堪稱晉楚爭霸的最後一個大回合。這次戰爭,楚軍大敗,被晉軍直接攻至楚國長城領土。

湛阪之戰後,晉國又把吳國當作襲擾楚國的棋子,讓楚國腹背受敵,使其國力衰疲,漸漸退出爭霸舞臺。

然而,晉國此後也因內耗嚴重,不得不停止對外用兵。

晉楚之間終於不再折騰了,這兩個精力最旺盛的大傢伙都消停了,大家覺得是時候歇會了。

公元前546年,晉、楚、齊、秦等多國派人參加在宋國舉行的弭兵大會,中原各國之間停止戰事,晉楚爭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