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在膠東叛亂時,萊陽知縣梁衡守城有功,但卻未有善終

前腳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後腳卻被打入大牢,這種於情於理都很是說不通的經歷,卻真實地發生在一位萊陽曆史人物身上。

這位萊陽曆史人物,名字叫做梁衡。梁衡是明代陝西城固縣人,進士出身,曾任萊陽知縣。就是在萊陽任職期間,他遇到了上述那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經歷,成為一位悲情人物。

孔有德在膠東叛亂時,萊陽知縣梁衡守城有功,但卻未有善終

萊陽是山東登州府治下的大縣,梁衡到此任職,按說本來對他是一件好事。但沒想到的是,他在崇禎四年上任,第二年就遭遇了變故。

崇禎四年末,孔有德在河北吳橋發動叛亂,五年正月,叛軍攻陷登州,進而侵擾膠東其他州縣。萊州被圍,黃縣、招遠和平度相繼陷落。當年五月,叛軍在圍困萊州的同時,分兵一路從平度出發,進攻萊陽。

孔有德在膠東叛亂時,萊陽知縣梁衡守城有功,但卻未有善終

就地理位置而言,萊陽位於膠東中樞,四通八達,且人多地廣。叛軍若佔領萊陽,一方面可以搜刮當地物資,作為戰略後方;另一方面也可進窺即墨、膠州,從南路威脅山東內地。因此,萊陽的得失,關係明廷平叛大局,具有戰略意義。

叛軍進攻萊陽時,距離兵變已經過了將近半年時間,萊陽城中應該已經有所準備。當時的萊陽,除了有梁衡等地方官吏之外,還有一位遊擊徐元奇。這位徐元奇,有可能是從即墨營派來的援兵。此外,萊陽鄉紳宋繼澄等人還幫忙出力,齊心守城。

孔有德在膠東叛亂時,萊陽知縣梁衡守城有功,但卻未有善終

萊陽與平度相鄰,叛軍舉動,萊陽方面應很快可以知曉。因此,當得知對方從平度向萊陽進攻時,梁衡先在城外設下一支伏兵,等到叛軍攻城不克,稍微懈怠之時,城內城外兩面夾攻,擊敗對方,守住了萊陽。直至孔有德叛亂結束,萊陽始終控制在明軍一方。

按說,梁衡守城有功,即便不加官升職,至少也應給個口頭嘉獎。可沒想到的是,他在事後居然被打入大牢,原因是與同僚之間關係不好,互相揭發所致。

與梁衡同時代的楊士奇,在《玉堂薈記》中記載了梁衡被打入大牢的經過。“宋之儶,山西人,登州僉事;梁衡為萊陽知縣,皆當孔賊叛時,有守禦之功,其後因爭敘不和,遂至互訐。宋訐梁九十八款,梁訐宋一百零二款,但宋富而梁貧,故梁入獄而宋僅候問。”也就是說,梁衡與一個叫做宋之儶的人彼此不和,互相揭發對方,宋之儶揭發梁衡九十八條罪名,梁衡揭發宋之儶一百零二條罪名,但因為宋之儶富有,可以打點關係,而梁衡沒錢,被打入大牢。

雖然很多人知道梁衡有冤,但無人敢仗義執言。審理下來,梁衡被控在任期間,涉贓白銀兩萬兩。對此,楊士奇就在書中直言荒唐,因為梁衡任職萊陽不過一年時間,其中有八個月的時間都在忙於守城,剩下的時間裡,就算一天貪贓一百兩(當時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算下來也不夠兩萬。

從史料記載來看,梁衡雖然可能有其他短處,但在金錢方面,還是很有操守。他後來被改判充軍流放,甚至湊不夠路上的盤纏,其清貧可見一斑。

進士出身,守城有功,最終落了一個充軍流放的下場,梁衡可謂一個悲情的人物。不過,他倒是有一個好妻子。根據《陝西通志》記載:“李氏,城固人,前萊陽令梁衡妻。年十七隨夫之任,值寇至,氏相衡為守禦計,萊邑得全,後歸裡,夫亡,氏年二十二。兵荒迭起,氏拮据撫育子復震為弟子員,卒年七十。”

孔有德在膠東叛亂時,萊陽知縣梁衡守城有功,但卻未有善終

按照這段記載,崇禎四年,李氏跟隨梁衡到任萊陽時,只有十七歲;而到了二十二歲的時候,梁衡去世,推測應該是在充軍之後沒多久故去。李氏回到故鄉,將兒子梁復震培養為秀才,活到了七十歲。

梁衡在明廷不受重視,但因為他在戰亂中保全了萊陽城,當地人卻沒有忘記他的功勞。後來,他入祀萊陽的名宦祠中,有清一代,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