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前言: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一直沒能佔據中國的宗教主體地位,但到了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逐漸受到了封建專制統治者的重視,並逐漸開始繁榮起來。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南朝的發展到了南梁時期,梁武帝蕭衍竟然因為崇信佛教,先後出家四次,這到底是他對佛教虔誠的表現,還是他自己表演的一場具有陰謀的政治作秀呢?

當我們走進南北朝風雲變幻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是北朝,還是南朝,似乎都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梁武帝蕭衍

上到皇帝,下到民眾,對於佛教的崇敬已經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老百姓們紛紛出家,進入佛寺。後來事情竟嚴重到田地荒蕪,因為無人耕地,國家因為戰爭缺損的兵員補不上,因為年輕的男子都出家當和尚了,和尚並不需要服兵役。

而且由於沙門僧尼不需要繳稅,國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最後竟入不敷出,還使得經濟倒退,百業凋敝,甚至導致政府不得已下達了滅佛的命令。

就是在這樣一個佛教空前繁盛的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個皇帝,他在位四十餘年,在位期間曾經四次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這位皇帝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梁武帝蕭衍朝服像

這個梁武帝蕭衍,從血緣上看,他和南齊皇室的關係密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後來他建立梁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蕭衍剛出仕時便因為機警聰明,善於謀略擔任了南齊的開國功臣王儉的幕僚,後被王儉舉薦,當上了黃門侍郎。在此期間幫助齊明帝蕭鸞,連續擊退了來自北魏的數次進攻,被升為中庶子,頗受齊明帝器重。

但等到齊明帝去世,其子東昏侯蕭寶卷即位,這傢伙是出了名的暴虐昏庸,是一個著名的昏君,他弄得整個南齊朝廷朝野驚恐,人心離散。

蕭衍看這位東昏侯離心離德,於是便召集自己的親信們商量對策準備廢掉蕭寶卷,另立皇帝,眾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於是,蕭衍便在大家的支援下舉兵造反,最後政變成功,廢掉了蕭寶卷,大權在握。不久後便代齊建梁,改元稱帝,是為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南北朝時期南梁的疆域

梁武帝即位後,一改蕭寶卷時期的酷法苛政,他自己也吸取齊亡的教訓,每天勤於政務,冬天時依舊不知疲倦地工作。他甚至為了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在宮門前設定了兩個盒子,這是專門是用來收集來自官員和百姓意見的盒子。

他本人也很節儉,史書記載“一冠三年,一被兩年”,意思就是每天只吃一頓飯,很少吃肉,這樣的皇帝在中國古代也算是出類拔萃了。他一生在位的時間很長,有四十多年的時間。在位初期還能勤於正事,到了後來就荒廢懈怠,甚至開始迷戀佛教。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南齊後主東昏侯蕭寶卷

公元527年,他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返回。

第二次,又去同泰寺出家,並穿上僧袍,親自講解《大般涅槃經》,群臣從國庫拿出一億錢為皇帝贖身,皇帝這才還俗回宮。

第三次出家,群臣又用了兩億錢才將皇帝贖回

第四次,在同泰寺住了一個多月,國家又出了一億錢才將皇帝請回宮裡。

這一來一去國庫的儲備蕩然無存,國家也日趨衰亡破敗。這時,從東魏逃來的叛將侯景趁機發動叛亂,蕭衍被囚禁,最後竟然活生生的餓死在宮殿裡,這位對佛教如此崇敬的皇帝就這樣悽慘離世。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佛教《大般涅槃經》部分殘件

面對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唏噓不已。但是,面對如此熱愛佛教的蕭衍,面對這堆積如山的帝王財富和國家最高的權力,他真的能夠忍心放棄這些去做無慾無求的和尚嗎?

接下來,將從梁武帝蕭衍本人講述,其四次遁入空門的背後真相。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梁武帝蕭衍捨身同泰寺

南朝佛教興盛,蕭衍確實有向佛之心,但卻以四次出家來判斷滿朝大臣的忠心。

梁朝能夠成功地建立,一來確實是南齊不得民心,再一個也是因為蕭衍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也想登基稱帝!

但是,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和頭腦,揹負背叛謀逆的罪名的勇氣,往往是做不來這種事情的,但是蕭衍他具有以上的全部優點。

所以,蕭衍並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面對突然降臨的權利和財富,蕭衍自己並不放心已經牢牢控制這些權力和財富,他擔心這些南齊舊臣還有跟隨自己起義的人是否真的對自己忠心耿耿。難道有一天他們不會密謀推翻我嗎?

有鑑於兩晉十六國時期政權更替和宮廷政變的頻繁,於是蕭衍想了一個辦法來檢測,蕭衍決定藉著南朝興盛的佛教出家,主動放棄權力,地位和財富,看滿朝大臣是什麼反應。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於是蕭衍四次出家弄得是滿城風雨,而大臣們耗盡資財的一次次贖回他也證明了他們的赤膽忠心,但最終也耗空了國庫,這是導致南梁滅亡的直接原因。

所以,蕭衍並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面對突然降臨的權利和財富,蕭衍自己並不放心已經牢牢控制這些權力和財富,他擔心這些南齊舊臣還有跟隨自己起義的人是否真的對自己忠心耿耿。

難道有一天他們不會密謀推翻我嗎?有鑑於兩晉十六國時期政權更替和宮廷政變的頻繁,於是蕭衍想了一個辦法來檢測,蕭衍決定藉著南朝興盛的佛教出家,主動放棄權力,地位和財富,看滿朝大臣是什麼反應。

蕭衍篡位南齊,借自身對佛教的一片赤誠,推行佛教,實則為了愚民,降低人們反對的聲音。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梁武帝蕭衍曾經出家的同泰寺

佛教並不是中國的本土教派,而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並沒有根基。並且,佛教講究因果迴圈,換句話說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種主體思想在中國擁有了廣大的受眾。

蕭衍也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佛教,甚至以身作則,以四次出家的形式,向廣大臣民證明了自己對佛教的虔誠。

但實際上,蕭衍推行佛教,並不是因為對佛教虔誠,而是透過佛教,可以很好約束老百姓的思想和行為。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因為蕭衍本人地位的尊崇和封建宗法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使得宗教的影響力被他完全放大了,而這種因果的報應也就隨著人的地位而變大,利用人們內心的恐懼,從而直接地降低群眾造反的機率,因為他把他自己弄到了道德的制高點上,以此來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和行動,達到自己安全控制權力和享受財富的目的,其中的意義並不單純。

是因為全國僧尼沙門繁多,蕭衍自己也惹不起,但信仰佛教會有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

當時在南朝,佛教的發展已然是相當的鼎盛。唐代杜牧曾寫過一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便是南朝佛教興盛的狀況。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整個南朝,由於對佛教的尊崇,國家寺廟眾多,僧尼沙門也很多,由於信奉佛教的時間相對較長,這些僧尼沙門無形之中,形成了一股勢力,而且在佛教思想的凝聚下變得十分團結,演變成了一股社會中不可小視的一股力量。

如果一方的政治勢力受到他們的支援,可謂是如虎添翼。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蕭衍帶頭尊崇佛教,信仰佛教,做出了出家四次的“壯舉”,贏得了整個宗教團體對他的認可和支援,從而進一步幫助自己掌控權力。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而是別有用心

東魏叛將侯景畫像

蕭衍他正是藉著對佛教的所謂謙恭和尊敬,來維護王朝的統治。他四次出家的行為看似荒誕可笑,但實際上是為自己的權利提供保護傘那,他拉攏了僧尼沙門的勢力,並控制人民群眾的思想,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一齣戲,來給天下的人們造成一個假象。

他本人權力的遊戲玩的是相當精彩,令人嘖嘖稱奇,他本人也在位四十餘年,享盡了天下的富貴榮華。

就在他為他的權利和財富做足了功夫演足了戲的時候,來自東魏的部將侯景發動叛亂,將梁武帝蕭衍囚禁在皇宮中,長時間不理不睬,最後竟活活餓死。他死後,梁朝也日薄西山,沒多長時間便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