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在明末清初之時,誕生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沙場馳騁,勇氣冠絕天下;有人妙筆生花,才名天下共知;還有人奇謀百計,奠定天下大勢;不過也有人卻是膽小如鼠,只因為一張巧嘴,一副奴顏,也讓他得勢一時。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個人便是如此,他就是明朝末年兵部尚書閻鳴泰。

閻鳴泰是萬曆二十六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最初在戶部擔任主事。在那個時候,遼東形勢不容樂觀,入朝為官的年輕人大多都會派往那裡試試運氣,閻鳴泰也不例外。可是就在他在遼東當參政的時候,也是因為抱著混日子的態度,被言官彈劾,免職了一段時間。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後來,在他上下打理疏通後,又被朝廷啟用為遼東僉事。僉事這個官,在明朝體系中是正三品或者正四品,主要負責部隊的訓練和軍紀。但是閻鳴泰任職之後,訓練也不上心,軍紀更不負責,只想著混混日子。

可是,他想混日子,當時的邊關形勢卻容不得他混下去。在開原失守後,遼東經略換成了熊廷弼。熊廷弼一身正氣,恪盡職守,苦心經營遼東,將努爾哈赤前進的勢頭所阻止。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當熊廷弼達到遼東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各地安撫百姓,穩定軍心。他首先派遣韓原善前往瀋陽,可是韓原善因為害怕不敢去,磕頭求饒。熊廷弼只好再派遣閻鳴泰去,閻鳴泰不好推脫,只能領命。

不過當他沒走多遠,卻痛哭著跑了回來。原來在路上,閻鳴泰見到從北方流亡而來的百姓和戰敗的將領,又考慮到瀋陽已經是最前線,後金鐵騎朝發夕至,隨時有可能到達,越想越害怕,不由潸然淚下,冒著臨陣脫逃的罪名,回來向熊廷弼求情。

本來熊廷弼這個人,性格暴躁,執法嚴明,對待下級更是極不尊重。他剛來遼東,就將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三人斬首。但是,閻鳴泰一張巧嘴救了自己的性命,他向熊廷弼百般哭訴,毫無朝廷大臣的體統,竟然讓殺人不眨眼的“熊蠻子”放過了他。

最後熊廷弼只能自己前往瀋陽,不僅如此,他還不顧屬下勸阻,遠達更靠近後金的撫順廢城,祭奠了捐軀的將士。一路上,熊廷弼收拾軍械,安撫百姓,處置軍紀,終於讓軍心民心安定下來。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閻鳴泰也知道,他這種混子在熊廷弼手下做事,遲早是要惹禍的,便聲稱自己有病而遠離了是非之地。(尋託疾謝歸)

見到風頭已過,他又重新出山,在山海關擔任監軍,隸屬於孫承宗管轄。不過即使在邊關形勢如此緊急,身處要地的閻鳴泰卻沒有半點功勞,在史書上的評價極低,《明史》對他這段時間的評價是:

而鳴泰實無才略,工諂佞,以虛詞罔上而已。

儘管這樣的人,寸功未立,明廷竟然在當年八月,準備讓他擔任統管對後金作戰的最高指揮官——遼東經略。幸好,也正在同時,孫承宗主動提出督師,這才延緩了明朝衰亡的步伐,否則很可能明王朝還要短壽幾年。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朝廷還覺得委屈了閻鳴泰,提拔他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不過自從王化貞在廣寧打了敗仗之後,遼東巡撫這個官職形同虛設,大權都在遼東經略手中。孫承宗是閻鳴泰的老上級,深知這個人就是混事而已,不堪大用,因此從來不和他商量。閻鳴泰自覺無趣,再次告老還鄉,這一休息就是三年時間。

這三年,明朝和後金發生了許多大事,明朝內部的流寇四起,朝廷之中黨爭不斷。同時,賦閒在家的閻鳴泰也沒有閒著,他偷偷勾結了魏忠賢,成為閹黨的成員,並被重新啟用為兵部右侍郎。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沒過多久,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攻打寧遠,朝野震動。明廷病急亂投醫,居然讓閻鳴泰擔任了薊遼總督。也算他運氣好,袁崇煥取得了寧遠大捷,這是明朝和後金作戰幾十年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不過,成功是袁崇煥、滿桂等人在寧遠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最後朝廷封賞的大頭卻被閹黨所奪走了。魏忠賢被評價為“功雖奏於封疆,謀實成於帷幄”,賞銀、推恩弟侄一人做可以世襲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閻鳴泰作為閹黨成員,也得到了莫大的好處,被晉升為兵部尚書。

後來,又以他曾經擔任山海關監軍時修繕長城的名義,進一步加封為太子太傅。寧錦大捷後,這位兵部尚書坐享其成,加少保。

此人連巡邊都不敢去,哭著回來,後來竟當上兵部尚書

不過,閻鳴泰在擔任如此重要的高官後,依然是無所作為。史書中就記載了他做了兩件事,一是說起邊疆戰事,就歌功頌德,稱讚形勢一片大好;二是為感激魏忠賢的提攜之恩,在薊、遼等地大修生祠,多達七所。(每陳邊事,必頌功德,於薊、遼建生祠,多至七所)

這位兵部尚書,罕見有治軍打仗的主張,卻留下了阿諛奉承魏忠賢的諸多語錄。比如他所說的“民心依歸,即天心向順”,讓許多閹黨成員都不由咋舌,無地自容。

直到崇禎上臺,魏忠賢被處死,閹黨成員被清算,閻鳴泰這才無計可施,被流放至死。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