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人們不可能再提出任何奇怪而不可思議的問題了,因為這些問題都被哲學家們提過了。——勒內·笛卡爾

如果有人說,“橘子不是橘色的,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奉獻都是自私的,”你肯定會說,這都是些什麼奇談怪論,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嘛!

可是,如果說這些話的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哲學家,你是不是會大吃一驚:哲學家不都是很嚴謹的人嗎?英文哲學一詞Philosophy的希臘詞源,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哲學家怎麼會說出這些不靠譜的話呢?

這是《橘子不是橘色的》一書向讀者展示的,哲學家的另一面。本書作者是英國人加里·海頓,他擁有哲學碩士學位,長期為《泰晤士報》和多種雜誌撰稿,普及哲學知識。他在書中列舉了43個看起來非常奇葩的哲學觀點,讓人一窺哲學家的天才與瘋狂。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一、哲學家的“神神叨叨”

加里·海頓在《橘子不是橘色的》導言中說:“

哲學家都是一幫聰明的傢伙,其中有一些聰明得不可思議,但他們卻經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觀點。

比如德國哲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他設計出了人類第一臺計算器;在物理學、邏輯學、歷史、圖書館學和神學領域都有重要貢獻。但他卻聲稱,物體並不具有形狀和大小;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現實世界由“單子”構成,單子之間的活動,是被上帝預先設定的。

身體與心靈的關係,是哲學家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法國的尼古拉·馬勒勃朗士就說,身心不能互動。

比如手指會動,手指被割破會疼痛,這些身體的活動都跟思想無關,都是上帝造成的。

人類社會即使到現在,哲學和神學也很難截然分開。身兼物理學家數學家和神學家的,除了萊布尼茨,還有牛頓。瞭解牛頓生平的人,都很納悶,為什麼作為物理學數學奠基者的他,後半生會沉迷於神學?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其實很簡單,神學在當時也算是一門“科學”,自有其一套內部邏輯。比如,為什麼基督教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受洗”?其中有一套看似荒謬卻延續至今的理論。

希坡的聖奧古斯丁(354-430)是天主教著名神學家,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他認為嬰兒是有罪的。什麼罪?原罪!

即人生而有罪。

聖奧古斯丁認為,人類的父母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禁果,所以有罪,這種罪會傳給後代。所以,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罪,就得下地獄。唯一能夠避免下地獄的方法就是受洗。

未受洗的嬰兒會下地獄。

這種理論一直到13世紀才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法國的彼得·阿波拉德主張,沒有受洗嬰兒不應下地獄,而是去“薄獄”。薄獄裡既沒有地獄之苦,也沒有天堂之樂。這種說法被教皇英諾森三世採納。

又過了幾百年,

直到2007年,教皇本篤十六世才批准現在的說法:“未受洗而夭折的嬰兒可以得到救贖,並被帶入天堂,永享福樂。”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怎麼才能永享快樂?基督教說天堂裡可以。佛陀說消除痛苦就可以。但是人生的苦太多了。

佛陀認為人生皆苦。

“出生是苦衰老是苦,病痛是苦死亡是苦,參與不快樂的事是苦離開快樂的事是苦,得不到想要的和為之奮鬥的事物也是苦。”苦來自於渴求,放棄所有這些慾望時,痛苦就會消失。

佛陀的核心思想是:

“痛苦和不滿源自於心靈對人生境遇的反應方式。

世界無物永恆:成功之後是失敗,快樂之後是痛苦,生命之後是死亡。從根本上講,這些我們都無法控制。

能夠控制的,或者至少可以學著控制的是,心智對於這些事物的反應。”

佛陀的思想是佛學還是哲學,至今爭論不休。

佛陀的觀點,和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很相似。他認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使處於拷問室裡,也能享受幸福。”我們無法控制周圍環境,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

“肉體只是忍受當前的悽風苦雨,而精神卻要忍受過去和未來。”

我們希望自己擁有在拷問室裡也能享受幸福的心智。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即使伊壁鳩魯自己也很難做到。但他畢竟給我們指出了方向和可能性。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二、哲學家的“不可理喻”

哲學雖然研究是人類世界的終極話題,可是,在不同時代,因為對世界客觀認識的限制,當時經過“智慧”思考的問題,在現代科學麵前,幾乎不堪一擊。

比如

“橘子不是橘色的”。

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認為,物體分第一和第二屬性。第一屬性包括形狀大小和運動,這些是物體真實存在的屬性。第二屬性包括顏色觸覺和味道。這是物體在感覺器官上產生的

觀念

比如“我們不能說橘子是橘色的,而應該說,橘子看上去是橘色的”。如果沒有眼睛看,那這個“橘色”就不存在。

這種說法在現代光學理論下,已經有了更加合理的解釋。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有的觀念則被現代社會徹底摒棄。比如“女不如男”。

雖然在古代這種看法很平常,但被一些堪稱偉大的哲學家們直白地說出來,仍然很不可思議。

比如哲學巨擘柏拉圖曾說:“我認為對於

這個世界的男人而言,如果他們膽小懦弱或者過著墮落的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下輩子就會變成女人。”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也認為:“從天性上看,雄性是優秀的,而雌性是卑劣的。”後來的

舒本華更過分:

“女人沒有男人理性、喜好瑣碎之事、缺乏正義感、天性狡猾,是不可救藥的騙子、缺乏鑑賞力,遑論有能力創造偉大的藝術。”舒本華還提倡一夫多妻制,認為這符合女人的利益。因為這樣的話,女人都能得到男人的贍養。

那些嚮往“柏拉圖之戀”的人們,看到這裡不知有何想法?和一個如此貶低女性的男人在一起,怎麼都無法保持“戀愛”的美好吧!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當然,哲學家們之間也在不斷爭論,從而修正一些觀念。

比如英國哲學家邊沁是享樂主義者,他說快樂只有程度的差異,沒有品質的區分。即快樂沒有所謂的高階和低階,只有強烈和溫和,或者長期和短暫的差別。

但邊沁的徒弟密爾反對。他認為快樂一定是分高階和低階的。“

食色慾望是和動物一樣的低階快樂,而友誼尊重藝術這樣的高階快樂,只能依賴人獨有的能力才能享受。”

密爾比喻說,“

只追求低階快樂的人就像豬一樣。低階快樂可以滿足一頭豬的生活,而對於一個人,就不夠了。”

人要追求怎樣的快樂,至今仍是人們探討的話題。但一些明顯聰明的人,卻有明顯的不合常理的怪癖。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同時也是哲學家和科學家,他非常自律,但也有匪夷所思的怪癖,甚至為此送了命。

比如他不準學生撿地上的東西,不準睡午覺,不準對著太陽小便,不準在雪地裡寫字,不準吃豆類食品。不僅不吃豆類,還不願穿過豆田。在逃亡的路上,他遇到一片豆田,因此停下,被迫害者抓住,割斷了喉嚨。

哲學家們有極聰明的大腦,他們思考的是人類和世界的終極問題。由此產生的思想可能是未來的燈塔,也可能是奇談怪論,就像硬幣的兩面,天才和瘋子的合體。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三、哲學帶給人類的未來

善與惡,痛苦與快樂,道德與倫理等等這些話題,是人類從誕生之初就面臨的選擇,直到人類的最後一刻。哲學家們的思考也始終沒有停歇,並持續不斷髮揮影響。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教人向善。

他說:“沒有人願意選擇惡,不選擇善。選擇惡的人,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善。不義之舉不僅會傷害他人,也能傷害自己。”

德國叔本華對人生的看法,在現在看來依然很有時代意義。他說:“人生是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往復。

我們的一生都被慾望驅動,去追逐財富地位成就愛

...慾望滿足痛苦才會消失

。但我們一旦得到想要的,那些東西就會失去吸引力。很快就會對曾經孜孜以求的事物感到無聊。”每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看了這句話,是不是很有感觸?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許多人為逃離忙碌的生活,轉向內心,打坐冥想成了每天的必修課。這是禪宗思想。禪要實現的終極覺悟,是跳出理智思考。

更高階的修為是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冥想,在不經意的簡單自然行動中實現。比如書法繪畫是禪,品茶插花是禪,洗碗做家務也是禪。

“禪可以超越理由、超越理性、超越邏輯、超越概念、超越表達。”

哲學是對人生的思考。

蘇格拉底說: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他不否認日常事務的重要價值:家庭、工作、娛樂、朋友、愛等等,人們生活需要這些。

但是,“

如果我們願意審視我們的生活和價值,就能學會什麼是人類美善的事物。一旦我們獲得了這些知識,就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將得到改善。

不準睡午覺,橘子不是橘色,哈利波特真實存在:哲學家的奇談怪論

如果我們拒絕審視自己,就會深陷無知之中,生活會缺乏美德,遭逢痛苦。

“無論你是老是少,為自己靈魂能否達到卓越的重視,都要勝過對自己身體或財產的關心!”

即使所有的哲學觀點都被爭論,但蘇格拉底的這句話,一定會得到最持久和最廣泛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