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海州築港的天然條件,早已為德人發現,1898年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簽訂,德國租借青島,欲向南方發展,數次派兵艦遊弋海州灣。1905年5月12日海州牧王直呈電江寧藩司黃花農,稱“有德兵艦四艘滿載德兵駛入青口地方登岸。”6月1日王直又呈電江蘇督軍周馥,言“現有兵艦十一艘均未懸旗,船身煙囪一律黑色,停泊青口洋麵。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9月20日王直又聞連島“突又開來兵輪二隻,測探水勢,並派隊登岸。強於江姓地內拔菜支蓋帳棚,並於逼近大洋素無民船停泊運貨之東西連島山頂,建立大旗二面,迫令居民夜勿閉戶,至初五日將船開去旗幟留下。”連續三次德人在海州灣頻繁登岸,測量水文風向,港灣地情,正是看中了海州天然良港條件,是青島與上海間的可開發港口,尤以腹地寬廣,內連中原之地位重要。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1906年2月,商部章京阮惟和首次提議建開(封)海(州)鐵路,正是基於德國人的企想而提出,他的提議得到海籍官紳的一致支援。4月,清江、通州士紳,認為築路建港利益長久,欲集資商辦,蘇南籍官紳共同呈請清廷允許蘇路商辦,獲准後成立了商辦江蘇鐵路公司,擬藉助開海鐵路築路蘇省,推選崇明人王清穆為總理。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沈雲沛考察揚州回海州,勘察灌河口、陳家港、徐圩、東陬山、板浦、東西連島、青口,直至嵐山頭,籌謀隴海鐵路東端港口選址方案。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次年任郵傳部右侍郎的沈雲沛,提出海州三個港口選址方案,一是嵐山頭深水港、二是灌河口內河港、三為東西連島開港,推翻了原先海州北門、新浦馬艞及大浦建港的想法。1909年2月8日沈雲沛署理郵傳部尚書,與徐世昌奏準修築隴海鐵路東端:“該路大概以開封為起點,以自開商埠之海州為尾閭,西聯卞洛以達甘新,為中原東西一大緯線。”奏摺明確表示隴海鐵路東端港口選址在海州。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海州自開商埠伴隨著隴海鐵路東端港口選址展開。江蘇鐵路公司獲知海州議為東端港口後,上書郵傳部言海州商港值得懷疑,提出築港通州為佳。計劃隴海鐵路自徐州折向南,經清江、鹽城、東臺、通州連線崇明。提出通州為隴海鐵路出海港口,貫穿整個江蘇,涵蓋12個縣,人口500多萬,鐵路所經之地物產豐富,有利農商。若海州為港所屬僅海贛沭灌四縣,物產只鹽為大宗,可以河運轉清江經鐵路外運,其農副產品不及南方豐盛,向以鹽河達運河解決,反對隴海鐵路透過海州。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沈雲沛身居朝廷中樞多年,思考問題統攬全域性,與洋人多有交道,熟悉列強在華利益之態度,隴海鐵路是借款專案,債權國看重的是經濟效益。鐵路折向通州路程700餘里,線路長度是海州的3倍之多,所經之地低窪,河流眾多,勢必增加工程難度與費用。

且海州鹽之大宗可保成本,山西太行山之煤,儲量豐盛,英國人探知可供世界500年之用。近者徐州、棗莊、兗州煤炭儲量極大,由海州外運便捷節省費用,其經濟效益無可估量,相較江蘇鐵路公司所言12縣農副產品,不可同日而語。海州地處長江流域與北方的中間地帶,避開南方英國勢力範圍,又遠離德國、日本、俄國利益範圍,減少工程阻力。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隴海鐵路港口選址初期,江蘇鐵路公司與沈雲沛意見相左,成了南方士紳與郵傳部意見之爭,江蘇鐵路公司站在南方經濟發展位置上,認為路權在華,鐵路應有地方自籌商辦,反對借款西國。沈雲沛主持交通事務,深知國力艱辛,鐵路工程是一項投資巨大的長線專案,用外力發展交通,是為捷徑。雖然負債但路權仍在大清,況路暢則物暢,有利區域實業發展。雙方所處位置不同,觀點不一,也反映出地方士紳與清廷政府對自開商埠思考角度差異。(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海州舊事 | 沈雲沛力主的隴海鐵路東延海州與港口選址之爭

1912年大清倒臺,進入北洋政府時期,然而隴海路東端港口之爭仍在繼續。1918年8月12日沈雲沛在天津醫院辭世,江蘇鐵路公司在大運河堤已鋪設清江至楊莊小段鐵路,全長17。247公里,併發行股票、債券,壓力甚巨。隴海鐵路是東延海州,還是南下清江達通州,成為擺在北洋政府面前的難題。

(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參閱資料:

《申報》1905年5月12日,海州牧電稟德艦駛入青口情形,南京。

《申報》1905年6月1日,青口又到兵艦,江寧。

《東方雜誌》1905年9月23日,德人在江蘇海州交涉事件公文。其二。

《沈雲沛傳記》劉風光著,中國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