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施琅是明末時期的官員,他出生在較為富裕的農民家庭,因此從小便是讀過很多的書籍,但是年少時期的他,對於讀書似乎並不那麼感興趣。反而特別喜歡舞劍,因此他就開始和老師學習一些軍事上的謀略。他的父親為了鍛鍊他的性格,於是在17歲的時候便是讓他從軍。在這期間,施琅的表現十分的優異,當時的他是鄭芝龍的部下。換了別人,總是在作戰時能逃就逃,反而施琅表現的特別英勇。再加上他智謀過人,因此他在當時頗受嘉獎。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隨後不久,他就因屢屢立功,被調到了鄭成功的部隊當中。當時鄭成功對他非常的厚待,非常喜愛有謀略又勇敢的施琅。因此他便有意栽培施琅,將他看做為自己的最佳助手,甚至一些部署和攻防的策略問題,鄭成功都會找施琅進行一些商議。可見他對施琅是非常信任的,但他這個人最大的缺點便是過於的自信,在後期也常常不把鄭成功放在眼裡。後來鄭成功自然對他便不再喜歡,於是在軍隊中待不下去的施琅,便在廈門向清朝投降。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清軍始終對施琅的忠心有所懷疑,有一天碰巧,他就抓到了鄭成功手底下的人。但因為這個人喬裝打扮,一口咬定自己堅決不是。這時鄭成功便覺得,如果把他殺了的話,正好可以給清軍一個交代,說不定還能換來他們對自己的信任,於是便打算如此去做。但鄭成功有個聰明伶俐的兒子,他的名字叫做施世綸,他為人正直,特別反對父親拿他人的性命進行邀功。而且他透過那個人的行為舉止,一口認定這個人並不是探子,只是個普通的漁民。於是施琅這時也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於是便給他放了,於是施琅透過這件事情又得到了許多當地百姓的支援。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康熙登基後,便是對施琅極其的信任。而施琅自然也沒有辜負康熙,反而立下了許多的大功。當時他主張統一臺灣,覺得只有將臺灣收復,國家才算得上是統一完整。但在收復臺灣這件事情上,施琅卻屢屢遭到挫折。我們都知道臺灣是個島國,再加上那裡多臺風,因此想要完成這個心願的確非常的不容易。雖然經歷了兩次失敗,但他始終都沒有灰心,反而更加積極的訓練水師,為攻打臺灣做了充分的準備。最終他率領著軍隊攻打澎湖,當時的鄭克塽見大勢已去,便是倉皇逃到了臺灣。然而有謀略的施琅,並沒有冒進的接著攻打,而是積極策反鄭克塽。最終這件事情以相對和平的方式,成功解決。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除此之外,施琅還是個對事情很有判斷力的人,因為當時的文官大多數由滿人擔任,而它們存在的問題便是,文化素質低下,審理案子的時候也非常草率,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由此百姓就對這件事情極度不滿,可以說這個任務不大容易。因為如果要給百姓翻案的話,那麼在無形之中便將會得罪那些貴族。但施琅還是秉公辦理了,可見他還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他審理案件不追求效率與速度,圖得便是能夠不出現冤屈。因此在他任職的數月中,便是重新稽核了上百件錯案,讓許多百姓重回自由之身。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施琅是個非常有氣節的人。他的一生經歷傳奇,立下了無數的戰功。用因為愛戴百姓,而受到了人們的信任。更難能可貴的是,明知施琅是投降過來之人,但康熙帝因為欣賞他的才華,仍會對他委以重任。而施琅最終果然沒有令康熙失望,他用自己的謀略與忠心,向康熙證明了自己的才華。而且施琅還是個非常樸素的人,他雖然位高權重但生活的非常節儉,施琅將自己的大部分積蓄都捐獻給了貧苦百姓,他真的是一位特別好的官員。

他本是明末官員,投降後被康熙信任的原因有哪些?

而且後來的他,每到任何的地方去任職。施琅都會心繫百姓,設法減免當地百姓的負擔,而且他每次有調任的時候,當地百姓都會戀戀不捨地哭著相送。在史料當中記載,施琅病逝的那天,康熙帝得到訊息以後更是悲痛不已。最終更是宣旨對他的功德進行褒獎,據悉在湖南等地還建立了供奉他的廟宇,可見施琅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他一生從未誤審過一次冤案,也從沒有幹過一件壞事,真的是位非常好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