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祝梅 夏丹 攝像 魏志陽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從未像今天這樣迎來鉅變時刻。

新舊勢能格局轉換,產業“新四化”轉型,面對全新的未來,吉利、零跑、威馬、合眾這些浙產新能源汽車能否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對於造車新賽道,這些企業的掌門人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和前瞻佈局?即日起,湧金樓推出“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系列。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掌門人印象:

履歷豐富、性格真誠,理工男沈暉不會讓你有距離感。

專案壓力期,他會講著“粵語+英語+上海話”三合一的句子逗大家開心。

除了汽車整車行業,汽車後市場的知識點他也精通,什麼話題都能接上茬,堪稱“汽車百事通”。

而這樣的反差萌之下,他也是個細節控、工作狂,帶領威馬一路狂奔。

上海,虹橋商務區,威馬汽車總部大廈一層,威馬首款純電轎車的原型車——Maven以及幾款在售車型靜靜地擺在那裡。

年內,以Maven為原型的威馬首款純電轎車M7就將釋出,計劃於2022年下半年開啟量產交付。

與其他新勢力汽車品牌的創始人相比,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出身於傳統汽車行業,是不折不扣的“行業老兵”。

這個標籤曾是他的“光環”,也常常是外界關注威馬的看點。

焦慮嗎?壓力大嗎?威馬的挑戰來自哪?

儘管外界的聲浪此起彼伏,坐在我們對面的沈暉卻很淡定。他說,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於“黃金十年”,儘管威馬面臨諸多挑戰,但他對未來很有信心。

01。發展至少還有十年黃金期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為威馬汽車上海車展媒體釋出會致辭Q:在叢生的新能源智慧汽車品牌裡,威馬是較早發力的一家。當時為什麼想要切入這樣一條賽道?

A:中國汽車市場轉向新能源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在2015年時,我們創立了威馬汽車品牌,我們專注於智慧純電動汽車領域,是想為年輕群體打造專屬的國貨潮牌,最終解決中國主流市場的智慧出行需求。

“國潮”這個概念在時尚、潮流等消費品領域已經比較成熟,但在汽車行業還是個新鮮概念。

和傳統車相比,新能源智慧電動汽車其實更像是與數碼、智慧密切相關的“三C產品”。我認為,要在這一領域打造全新的品牌印象,沒有歷史印記反而會是我們的優勢。

與傳統車交付後不會再產生變化不同,隨著智慧網聯技術的發展,“千人千面、常用常新”在智慧電動汽車領域成為可能。

使用者最初拿到的車可能是一模一樣的,但用久了就會越來越不一樣——智慧電動汽車能夠透過資料互動的方式瞭解使用者的的駕乘習慣,並透過OTA(空中下載技術,相當於系統升級)為使用者推送更符合其習慣的功能。

此外,我們認為有部分年輕使用者可能沒有買車的需求,遇到出行場景可能會選擇租車或網約車,這個趨勢是存在的,所以威馬也規劃了to B市場,並在網約車、租車等領域(海南市場)進行過相關嘗試。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針對出行市場,正式對外發布威馬E。5車型。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Q:您豐富的個人經歷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影響到您的選擇?

A:我曾有幸在美國的500強、歐洲的500強以及中國的500強企業任職,涉及電力、零部件以及主機廠等方面,不僅對電池、電機等電力市場比較瞭解,對於傳統汽車領域中的發動機、變速箱等也比較瞭解。

這些經歷,讓我能基於對新能源賽道的認知、對行業技術路徑的瞭解以及對全球資源的調動能力扎身新賽道。

與此同時,我在上述這些企業負責的都是創新業務,這些業務的風險都比較高,也幾乎都是從零開始。我對創業有深刻的認知,這兩點,使我能夠很快速地融入到新造車的洪流當中。

Q:今年越來越多企業紛紛跨界進入這一領域,跟五六年前企業剛創立的時候比,您如何看待市場格局的變化?

A:其實,在加入WTO初期,國內就曾掀起過一股造車熱潮。美的、奧克斯、格林柯爾等家電企業都曾進軍汽車業。

這一波造車熱潮同樣如此,不管是特斯拉,還是百度、小米等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大家都來參與,證明這個行業有前途、有潛力。

我認為新能源智慧電動車行業起碼還有十年的“黃金時間”。從電池到智慧座艙,再到無人駕駛技術,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關鍵,怎樣處理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存量、增量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兩點是,在宏觀政策的支援下、使用者的認可下,行業大爆發的視窗期已經更加成熟。

02。這個行業不存在“贏者通吃”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藉助百度Apollo平臺的百萬級雲算力,威馬W6實現高頻停車場景下的無人駕駛能力。Q:“十四五”新開局,全國不少地方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列入規劃。威馬如何看待這樣一輪發展機遇,當下的危機和挑戰在哪?

A:碳排放、碳中和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對威馬而言都是“東風”。

威馬在線上有將近300萬粉絲,除了抓住這些政策機遇,我們更需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打造足夠強大的產品以及交付能力,讓更多使用者去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新能源智慧汽車的市場非常大,可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場景非常豐富,這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沒有“贏者通吃”的概念。目前全球每年交付約1億三千萬輛新車,能做到其中的10%,就已經是全球老大了。

但一個基本的門檻就是交付能力。

眼下造車新勢力的“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目前市場上真正能交付1萬輛以上的智慧汽車品牌企業只有6家。

交付不是件簡單的事,基本上所有品牌交付初期都會有一些磕磕碰碰,而新能源智慧電動汽車既要強調質量,也強調智慧體驗,還需要“跑量”。

Q:即便如此還是很看好這一領域?

A:這是一個基數低、但增長率很快的新興領域。所有入局者的競爭不過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則是讓潛在使用者瞭解到智慧電動汽車有什麼不一樣。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我們認為,15-25萬元主流市場將迎來爆發期,市場格局將呈現 “紡錘型”特徵。

這也是威馬從創立之初就瞄準15萬-25萬元這一區間的原因所在。我們希望在這一價位區間成為專家,也希望成為智慧汽車領域這一價位段的冠軍。

新能源智慧汽車是個有趣的行業,30萬元以內的品牌都想往15萬-25萬的區間去走,10萬元以內的也想往這一區間去走。

但目前階段而言,大家都必須先在自己所處的主流市場中站穩。威馬的優勢是在這一細分市場起步早,且一直在這個市場中迭代更新自己的技術。今年1到4月,威馬的銷量已經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這一資料要比汽車產業平均增長速度快很多。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Q:威馬的工廠在溫州,總部在上海,是一個很“長三角”的品牌。怎麼看待浙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機會?

A:威馬和浙江淵源頗深,我的父母都是浙江人,而我自己在美國回來後涉足汽車領域的第一站就是浙江寧波。當時寧波的汽車工業剛剛起步。

到我在上海註冊成立威馬,其實我們的很多資源也都在浙江。浙江有非常好的營商環境,我們的基地在溫州,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

從2018年9月底上市第一臺智慧純電SUV-EX5交付至今,威馬已經交付了超過五萬輛威馬EX5汽車,都是在溫州基地製造的。

供需兩端來看,浙江也非常有優勢。供應鏈端,威馬有近八成的供應商集聚在浙江寧波、溫州、台州等地,也涉及到部分研發、供應鏈管理和銷售服務功能;

使用者端,浙江消費者對新能源智慧汽車這類新事物的接受度、認可度都比較高,威馬的線下店已經覆蓋浙江主要的地級市,目前已經有24家,很快又會新增3家。

從區域產業發展來看,浙江省的產業佈局也會更有優勢。既有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兩手抓”的行業“老大哥”吉利,也有合眾、零跑等價位段空間與威馬有所差異的新能源新秀。

威馬、合眾、零跑都是“浙江造”,未來也有能力更好發揮產業鏈、供應鏈的共享優勢。

03。現在是威馬最理想的狀態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Q:供應鏈、產業鏈的共享,會不會帶來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趨同的可能?

A:同一家供應商也會有不同的產品系列,從硬體到軟體,各家還是要比拼各自的能力。

比如,在最新出品的W6中,威馬採用了全球最先進的高通8155晶片,能夠提供超強算力,一輛車上會有2個高畫質前視攝像頭、4個高畫質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高效協同。

每家的品牌定位也不盡相同,威馬更偏向年輕家庭,因此我們更強調家庭特性,我們的後排座位會非常舒服,給頭部、腳部都留出了舒適空間。

我們在浙江溫州、湖北黃岡有兩個智慧製造基地。自動化程度是頂尖的(自動化率100%),人工不參與任何生產工作,僅負責查驗,而威馬電池包的研發製造、供應鏈管理和維護也都是自己在做。

溫州基地實際上不只是生產製造而已,還包括質量管理、使用者運營等功能。

說直白一點,自動化程度高,或許花錢都可以做到,但威馬更引以為傲的是數字化程度,我們從零開始規劃自身的製造能力、質量管理能力,能夠為使用者帶來體感很強的C2M定製化服務。

對話新能源汽車掌門人丨沈暉:造車新勢力“遍地開花”不過是一種錯覺

威馬汽車第三款全新智慧純電動SUV W6量產儀式Q:對於全球市場,威馬是否有明確的佈局規劃?

A:威馬的名字是Weltmeister,取自德語的“世界冠軍”之意。我們認為傳統汽車的冠軍是德國,取自德語一是致敬,二是為了創造一個好的國際印象、爭取市場機會。

去年12月,威馬汽車與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旗下領先能源科技企業——Enel X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依託Enel X覆蓋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網路佈局,推進智慧電動汽車整車出口及相關業務落地,加速開拓海外市場。

威馬的團隊本身也比較國際化,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典的同事。

這兩年我們更多聚焦在增速較快的國內市場,但我們在亞洲、歐洲已經有一些提前佈局,接下去也將在美國佈局。

我們認為在3萬歐元、3萬美元的價格檔,威馬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我們對這些海外市場相對熟悉,但需要按照各國的標準進行多項改動,通常需要18個月到兩年的前期準備時間,海外市場的爆發對於威馬來說不是技術問題,是時間問題。

Q:國內這麼多家新勢力,同時智慧電動汽車的“大頭”仍是特斯拉,會焦慮嗎?

A:一個新市場出現,肯定會是高階市場或低端市場先爆發,主流市場會稍慢一點。就好像智慧手機一開始是蘋果領跑,但現在華為、小米、oppo、vivo都出現了,威馬定位就是要做小米、華為這樣的主流市場。

新能源汽車行業趕上了很好的時代。過去工業強國的產業代表就是汽車,德國、日本、美國,都經歷了汽車工業的“洗禮”。

傳統汽車是內燃機時代所有技術的整合,總體技術不高,是做不出汽車的。中國現在造車技術也在不斷升級,要一下子超過這些積累了上百年經驗的國家是不現實的,但換個賽道,中國是有可能的。

在新能源智慧汽車領域,中國是領跑者。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其實也是在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與成熟,對於威馬來說是好事。

Q:感覺這一領域的曝光度非常高,任何風吹草動都被大家關注。這會給威馬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壓力嗎?

A:行業肯定會有起起伏伏,我比較樂觀,因為這個行業足夠大。

在新勢力湧現前,國內已經做了好幾年的新能源汽車,但這些汽車都不是智慧汽車,消費者也更多是因為政策補貼、牌照限制原因在買單。

但從2018年開始,新勢力的交付其實讓使用者對新能源智慧汽車有了更多體驗。

智慧座艙、無人駕駛、“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新能源智慧汽車比拼的無非是這幾樣。

雖然行業面臨很多發展的不確定性、挑戰或者是困難,但使用者需要、政府支援是強大的推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怎麼樣讓使用者喜歡我們、怎樣在體系內更好地提升我們。

Q:近日市場上有“威馬掉隊”的議論聲,對此您作何看法?

A:大品牌在一個行業中的優勢肯定是多維度的,但每個品牌都在經歷自己的攻擂和守擂。威馬沒有全方位的落後,與對手差距也沒有那麼大,我覺得這是威馬最理想的狀態,我們在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發展。

今年上市的威馬W6至今已經收穫了超過1萬個訂單。在我們的6月訂單中,2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超過了40%。

下半年M7、E。5車型的釋出,也意味著我們已在正式佈局雙品牌戰略,深耕個人市場、出行市場兩條產品線。

近期,威馬也成為業內首家承諾“無人自主泊車系統事故責任歸主機廠承擔”的車企。我們會用實力和責任來回應市場。

本文來源:浙江日報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