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懇請陛下稍念父子之情,不要蹈臣的覆轍。畢竟人生在世,不可選擇的只有父母,不可強求的只有兒女。”上半年《破冰行動》中的大毒梟林耀東還在腦海裡,熱播劇《鶴唳華亭》裡,王勁松演的太子老師盧世瑜又打動了許多觀眾,這個人物的下線成為大家的意難平。近日,在2019中國年度新銳榜獲頒“年度藝人”的王勁松接受了紫牛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說起自己的父母,很少誇獎自己,卻教會了他獨立,至今最牽掛的還是他們。

1

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但他教會我獨立

《鶴唳華亭》中,王勁松飾演的盧世瑜雖已辭官准備回鄉,但身為太子老師的他依然肩負師者責任,採用“死諫”的方式進言。盧世瑜臨終前用一段感人肺腑的獨白,講述了太子的成長過程,及15年來師生間相互陪伴走過的時光,其中情誼令觀眾感動不已。聽記者說這個角色下線太早了,觀眾挺想念,王勁松笑說,“他們說16集是我的魔咒,爭取下一部能夠再長一點。”

“還能有這麼純潔的、這麼美的師生關係,我只是想完成這個角色,可以就一個承諾付出一生,如此的美,如此的乾淨,可能只存在於那時候吧。”王勁松說,跟《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的荀彧不同,盧世瑜不是一個謀劃著,他始終很被動。他是不變的,以他的赤誠和乾淨,面對所有。他只是在應變,被迫在迎接各種事情,而不是主動參與者。

觀眾質疑羅晉飾演的太子咋那麼愛哭,王勁松表示理解。“他能不哭嘛,他被折磨成那樣,如果我演得話也得天天哭。”他還透露,當時拍的時候就挺沉重,情感濃烈,打到心裡特別深,觀眾看的時候也會有沉重的感覺。因此,大家用了好多紙巾。

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在王勁松看來,“帝王家是最無情的,其實我們能看到皇帝和太子是有感情的,皇上也演出來的。可能是所處的地位,必須要剋制,不會那麼釋放,也是那時候人們情感的特點。劇中寫了三對父子關係,太子跟舅舅,太子跟父親,以及太子跟太傅,這是不同的側面。”

塑造這層關係,記者好奇王勁松是否參照了自己和父親的相處。他記憶中,父親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父親,他不會表達,不會說沒事誇誇你。“我成年以後才適應,我覺得中國的父親就這樣。不親近你,不誇你。”

王勁松還記得,在作文比賽興沖沖拿了獎回來,“我記得有個塑膠皮筆記本,上面寫王勁松同學獲什麼獎,還有一支鋼筆,特別高興。結果爸爸只是說,好好學習,弄這些事兒幹嘛,我特別失落。”

但父母帶給王勁松的重要財富是獨立。“我從來不啃老,19歲開始沒有跟父母開口要過一分錢。我父母都是獨立出來的,十八九歲離開自己家鄉出來工作,所以覺得我出來很正常,他們平常也不會問我,你錢夠不夠。”

現在爸媽都會追兒子的戲,“看我的戲,播什麼都看。看完交流不多,就說我們看了,演的挺好的。對家人來說,這是一個安慰。因為我平常不在家,沒法陪他們,所以他們晚上看看電視劇,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安慰。”王勁松說,多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給他們打一個電話,哪怕是有事兒,時間緊,就說一句就行。”

2

住資料室的過往很拮据,但打下表演基礎

王勁松出生在江蘇徐州,高中畢業後,考入南京市話劇團。話劇團把他送到省戲校學了兩年話劇表演。一開始王勁松對未來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同學之間,誰去考試就會說,你合適,就這麼去了。兩塊錢報名費一交就去了,就考上了。”

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王勁松書卷氣濃郁,跟他愛閱讀、愛好文學有關。“那時候喜歡待在學校圖書館,拿圖書證借書,不要錢,圖書館還比較大。就喜歡看小說,有人物有故事,看不懂就過兩天還給人家,再找一本,能看下去就看下去。”

王勁松畢業後順理成章留在南京市話劇團,單位看中他能演喜劇。“還記得考試時做小品,他們覺得我身上有喜劇天分,就把我招進去了,結果畢業到現在也沒演過。這才是喜劇。”說起未來會不會嘗試喜劇,王勁松說,這要靠緣分,演員還是一個被動選擇的職業。

在南京市話劇團,王勁松從裝臺卸車幹起,開始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是套上一件大袍子,演一堵牆。起先老團長趙家捷每月破例發30塊伙食費補助給王勁松,讓他住在南京市話劇團資料室。“就在夫子廟貢院街,以前大光明電影院那個位置。下面就是農貿市場,早上賣菜的兩點多就來了。”王勁松說,下樓就要花錢,底下那個遊戲機,兩毛錢一個牌牌,玩吧一塊錢馬上就沒有了,於是就在房間裡看書,資料室裡全是書。

那時候的日子過得有點拮据,一個月76元工資,常常月光,每個月要跟人借5塊10塊的,下個月再還。單位沒有吃飯搭夥的地方,吃飯就在農貿市場買個燒餅,再買一個榨菜疙瘩切切吃,便宜。“後來搬到新街口中山南路101號就有宿舍了,兩三個人一間。”

在話劇舞臺上的學習給王勁松的表演打下基礎。“其實根是一樣,區別在於表演的分寸上。現在隨時可以喊停,但是舞臺演員一旦走到臺上,你不可能說停。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和很深的功力,我們團現在年年演的也挺火。”

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揚子晚報原來跟我們劇院離很近,都在一個院兒辦公。”王勁松說,現在基本不演話劇了,大家比較認同你在某種型別上的角色,所以影視劇多一些。單位也問過自己願不願意回來演話劇,期待合適的劇本。

30歲之前,王勁松在南京除了平時排排話劇,偶爾也接演在當地拍攝的影視劇。1999年,王勁松參加電視劇《等你歸來》的拍攝。“在南京和常熟拍,我演反派,劇中最大的反派是傅彪。”和已故演員傅彪成為朋友,打破了王勁松安逸的生活狀態。

“他給我指出了一條影響我一生的路,他說你別在南京待著了,去北京闖闖。”傅彪帶著他見各種導演,30歲以後,王勁松成了北漂。“現在回過頭想一想,在南京不是不好,就是在一個環境裡,待時間長了,恰恰是因為這環境很舒服,反而會阻礙了你。安逸,大家都其樂融融,每個月定期聚餐,上你家玩玩,過得都挺好,反而喪失了再往前走的勇氣和信心。這時候他出現了,提醒我,這是一個好事情。不然我可能不會走到今天。”

3

愛好喝茶和收藏,讓角色更“有戲”

在當下市場,戲骨迎來春天,厚積薄發的王勁松憑藉對各類角色的紮實塑造圈粉。《鶴唳華亭》中太傅盧世瑜、《破冰行動》中村支書兼大毒梟林耀東、《軍師聯盟》中謀士荀彧、《琅琊榜》裡的國舅言闕,《大明王朝1566》裡貪汙受賄卻對身邊人重情重義的太監楊金水,《北平無戰事》裡深藏不露、陰沉內斂的官員王蒲忱,最近他出演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也在熱播。

有意思的是,王勁松的粉絲群也“約法三章”:大學二年級以前的孩子不要加入,不要送禮物,不要探班。他解釋說:“太小的孩子還在上學,不要在追星上花時間;和觀眾之間的交流,一旦涉及金錢,不好。”

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演員是雜家,王勁松對角色常有細緻入微的琢磨。《軍師聯盟》中,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最終荀彧鬱悶而死,這個細節令觀眾回味再三。這是王勁松偶然看《三國志》的註解得來,由於熱愛歷史文化和收藏,他也把愛好帶入劇中。“歷史上,荀彧是病死的。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食盒?後來我查到馬王堆出土的一個‘君幸食’,是一個六稜的大紅漆漆盒,於是我建議劇組取‘君幸食’的造型做個三層盒子。”其中的細節安排也來自層層琢磨。比如之所以是三層,是因為從荀彧出仕到他死正好是30年。為什麼是空的?意指對荀彧而言,漢獻帝的俸祿沒有了,再吃就是曹家的俸祿了。

王勁松愛喝茶,到劇組都會自帶紫砂壺和杯子,“你沒可能出去到外面找個喝茶的地方,自己準備的東西肯定合手,大小自己都用慣了。”這些自身習慣也被他帶入人物和道具設計中。拍攝《鶴唳華亭》時需要一個表現宋代點茶的茶盞,盞是王勁松自己買的,帶到劇組,只為拍一場戲;拍攝《推手》時需要有一個被打碎的古董茶杯,王勁松就自帶道具掰了在戲裡粘。“演員是比較脆弱的,你用這些東西都是為了幫助你,輔佐你更好地演戲,所以,值得花一點心思去準備,而不是完全依賴劇組其他部門。”

演員一段感人肺腑的臺詞背後,是過硬的臺詞基本功在支撐。王勁松還記得上學時,恩師程俊對自己的臺詞啟發良多。“感謝她開拓了我的想象力,不拘泥於語氣啊音標這些,給你一個全新的世界,用心去體會去接觸。”那個暑假讓王勁松一輩子難忘。“白天補課,還把她做的菜帶給我吃,怕我營養不夠。晚上,我翻牆潛回學校,輕輕撕開宿舍房門封條,躺在自己的床上。南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座城,這裡有我的恩師,我的朋友和同學,有我走過的路。”

快問快答

Z=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W=王勁松

Z:都說今年是影視寒冬,您怎麼看?

W:這個行業並沒有停止,還在往前走。不可否認的是,電視劇擁有商品屬性,價格是波動的,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我覺得現在就處於一個符合市場規律的下行階段,這其實很正常。今年更多地是看到電視劇的多樣性,比如說網路電影比前兩年更繁榮;在電視劇的長短問題上,大家會做更多考量,可能60集以上的戲少了。那就迫使我們在製作中節奏快一些,要明朗一些,這些都是變化。

Z:有給您的創作帶來影響嗎?

W:對我來說,我演一集和演一百集的表演方式是一樣的,演員沒什麼變化。都是雙向性,比如我看上的角色,人家有別的演員來演了;人家找我的,我也要考慮下,我能不能演,這個是在這個行業裡一直需要面對的問題,不是當下的問題。

Z:您演的角色幾乎都是配角,會介意嗎?

W:到我這個年齡,沒必要再糾結在這個事情上。主角也好,配角也好。評論一個演員的時候,沒有說這是一個好主角演員,不會那麼去分。把你的角色演好就行了。

Z:對您來說,今年好劇不少,是特別順的一年嗎?

W:幾十年做演員,從來沒有靠過運氣。對於我來說,最順的時候就是你給我一個好劇本,好班子,能夠理解我,給我更多條件,讓我拿著這些條件去完成我的角色。這也是我的幸運。

Z:2020年的願望會是?

W:還是要拍戲,拍出更好的作品吧。

文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原標題:《面對面 | 王勁松:我成年後才適應,中國式父親不愛誇兒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