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782篇原創文章,作者:小院之觀

作者簡介:

小院之觀

,本名

王旭

,江蘇無錫人。幼時曾攻青史,長成亦無權謀。主要創作方向為中國古代史(偏重明清)與軍事歷史。出版作品有《南明那段日子》,另一套五卷本明朝題材的作品,將在明年出版。

全文共6334字,配圖7幅,閱讀需要16分鐘,2022年3月21日首發。

本章節節選自《南明那些事》,作者授權發表,歡迎共同研討。

776. 明末風雲(31):思想的力量——明末文官們內鬥不止,百無一用的原因

769. 明末風雲(30):從明清到近代,最難攻克的城池為什麼是贛州?

763. 明末風雲(29):唯快不破,清軍平定廣東的閃電戰,降將李成棟射死一帝,生擒一帝,成為滅明先鋒

754. 明末風雲(28):1648年,清朝江西總兵金聲桓在南昌反正,江西重新飄起明朝大旗

744. 明末風雲(27):“平時袖手談心性,難時一死報君王”,東林黨對明朝的滅亡該負多大責任

732. 明末風雲(26):大西軍入滇經營雲南,為漢人政權留下最後一塊續命之地

720. 明末風雲(25):明清兩朝為何都要改土歸流,看看土司們給明朝造成了多大傷害

711. 明末風雲(24):江陰保衛戰,1645年清軍遭遇的最強抵抗,10萬人戰後僅存53人

702. 明末風雲(23):嘉定三屠是怎麼回事,清軍為什麼要反覆屠嘉定三次

686. 明末風雲(22)史可法:能力欠佳的民族英雄——有心死節,無意誤國,他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哀

678. 明末風雲(21)張獻忠之死:清軍閃擊大西軍,神箭手射死八大王

673. 明末風雲(20)張獻忠的“江口沉銀”,明末清初這個絕大的秘密,沉睡數百年,直到2016年才解密

666. 明末風雲(19)被起義的起義軍——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

657. 明末風雲(18)明朝最有錢的藩王,傳承260多年,高居大明富豪榜之首

649. 明末風雲(17)張獻忠能力有多強?智取銅鑼峽,奇襲佛圖關,不到6天攻破重慶

644. 明末風雲(16)張獻忠入川大戰秦良玉:晚明強悍的四川白桿兵面對大西軍勝負如何

637. 明末風雲(15)李自成死亡之謎:被農民一鋤頭敲

628. 明末風雲(14)九江之戰,李自成頭號勇將劉宗敏的最後一戰,也是大順朝覆滅之戰

620. 明末風雲(13)影響明朝走勢的一場兵變,勇將被殺北伐胎死腹中,局面毀於一旦

617. 明末風雲(12)1644年,小小的懷慶之戰,為何會影響當時天下大勢

614. 明末風雲(11)清軍入關後,為何能兵不血刃就佔領中原

609. 明末風雲⑩崇禎、多爾袞、李自成有何不同,看看他們對官員的任用就知道了

603. 明末風雲⑨火燒紫禁城,故宮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大規模人為縱火,是何人所為?

598. 明末風雲⑧明末江北四鎮總兵,手握數十萬兵力,為何不能拋棄成見,一致抗清?

593. 明末風雲⑦1958年,明定陵出土的精美鳳冠和破銀壺,揭開一個皇后悽慘一生

585. 明末風雲⑥山海關之戰:決定漢人國運的關鍵戰役,多爾袞為何能笑到最後

573. 明末風雲⑤皇太極時代八旗軍5次入關,為何都不攻打北京,背後戰略有深意

567. 明末風雲④崇禎臨終遺言“諸臣皆可殺”,24天后,李自成替他變成了現實

558. 明末風雲③“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真是假,吳三桂是為了陳圓圓投降了清朝嗎?

552. 明末風雲②成化年間對建州女真的戰爭——“成化犁庭”取得了多大戰果

542. 明末風雲①1644年,天下為何會出現五位皇帝?

PS: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只作示意,並非準確的配圖,如有貨不對板請諒解。

————————————————————————————-

(南明那段日子之三十二)

上百萬明軍,對陣清軍時不堪一擊,而他們投降成為清軍後,又戰鬥力爆表,可以回過頭碾壓原先的同僚,這個現象同樣很奇怪,是什麼原因導致呢?

除了軍事制度的原因,這牽扯到明清的財政問題。

明末的明軍之所以軍紀渙散,為害地方,重要原因是沒錢。

在嘉靖時期,明朝財政已捉襟見肘,要不是張居正改革爆了一波經濟,萬曆三大徵都沒錢打,大明能撐到什麼時候都是個問題。

就這樣,到了崇禎照樣窮得跟個鬼,迫不得已像叫花子一樣向大臣們眾籌。

這歸因於明朝的制度,老朱定下的制度到了明末已經腐朽,失去了生命力。但崇禎沒辦法,老祖宗發下來的牌,他只能給什麼牌打什麼牌。他之前的明朝皇帝們也都是如此,沒有魄力也沒有能力洗牌重來。

清朝不一樣,它上來就把牌給洗了,重新發牌,這是明朝皇帝無法做到的。階層洗牌通常意味著朝代更替,清朝有這個條件——明朝是殘局,清朝是開局。

洗牌的結果是稅能收上來了,清朝不給窮人面子,也不給官僚地主面子,收稅就是收稅,不管窮人富人。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一:表現八旗軍的美術作品

前面提到過,弘光政權的財政收入,大致在每年六百萬兩白銀左右。

這甚至超過了崇禎,看上去還不錯。

然而對比順治,弘光就是個弟弟。

順治初期清朝的財政收入就超過了1400萬兩。

再回過頭去看弘光,他控制著南直隸、浙江、廣東等全國富庶之地,區別可就大了,因為弘光的牌面還是崇禎的遺產,能收上來這麼多錢已經算是不錯。

不得不佩服清朝搞錢的本事,這就是洗牌的好處。

即便如此,錢還是不夠用。

“順治初年,除明季三餉,兩浙、八閩、楚、蜀、兩粵猶須征伐,用兵之銀歲千三百萬。”

——軍費就要1300萬兩,再加上其他開支,順治還得倒貼將近90萬兩老本才能抹平赤字。

這時候皇太極時期五入長城的收穫就派上用場了,多爾袞下令把以前的存貨源源不斷從盛京運往北京,就這還不夠,又問朝鮮“借”了點大米才把財政赤字抹平。

隨著用兵的持久與深入,軍費還在不斷增加:十三年增加到兩千萬,十六年增加到兩千四百萬。

這時清朝已經一口氣緩了過來,順治十六年的歲入已經達到了2566。42萬兩,雖說總賬還是有不少虧空,但十幾年的征伐下來,局面趨於穩定,在控制區透過嚴厲的稅賦徵管政策使財政情況在逐年好轉。

清朝最大的支出是軍費,明朝也是如此。

崇禎哪裡來錢付什麼軍費,總之先欠著,實在欠的太多了,就東挪西湊先補上幾個月的軍餉。

也別都怪崇禎,這是他祖宗留下的債,有些餉從萬曆中期就開始拖欠,熬死了一代人還沒結清。崇禎剛即位時,陝西的兵餉就已經拖欠了30個月,估計他看到賬目也是一臉懵的。

到了弘光朝,朱由菘賬面上依然有近百萬大軍,這裡面有多少是實數,多少是虛數,就是一筆爛賬,誰也沒法統計。

順治初期,把所有兵力加進去,清軍滿打滿算不超過三四十萬人,他的軍費就要1300萬兩。弘光的兵力至少是這個數字一倍,那得要多少軍費?

但沒辦法,至少各路總兵報上來這個數,當初是經過朝廷核准的,這是個經過雙方妥協的數字,核准了你就得開餉,不然軍隊就得譁變。

弘光哪怕把自己褲子都當了,都付不起這個軍費,何況這位還是個享受第一的主,怎麼捨得當褲子。

老辦法,開不起就先付一部分,其他打個白條先欠著。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二 明軍劇照

本來明末軍隊的性質就相當於僱傭兵,當兵吃糧拿餉,天經地義。僱傭兵拿一天錢打一天仗,明朝皇帝們厚著臉皮欠著錢,還要大家幹提腦袋賣命的事,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皇帝不差餓兵”,就算不是僱傭兵,也沒幾個人肯餓著肚子給皇帝賣命。

皇帝不給解決,當兵的不會都等著活活餓死,不打仗的時候,他們會四處搶掠地方。等打起仗來,臨陣倒戈就天經地義——別怪哥們不仗義,跟著你打仗不光沒銀子還有餓死的風險,現在對面確實給糧給錢,有吃有喝——前東家不履行義務,還不許咱換個東家?

其實這個道理放到崇禎年間也是一樣的,官軍被拖欠了幾年的軍餉,該有的戰鬥力早給拖沒了,一投降闖軍,吃飽喝足了,戰鬥力立馬又回來了。

同理,投降了清軍,軍餉有保證,砍一個人還能拿到一份賞金,僱傭軍們就又跟打了雞血一樣嗷嗷叫起來。

所以,刺激降兵們煥發戰鬥力的不是那身制服,而是制服背後的真金白銀。

講到這裡,又隨之帶來新的問題,從降清到反清,人還是這些人,為什麼在清朝那邊,這些降將戰鬥力爆棚,碾壓原來的同僚。等他們反正後,戰鬥力又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再也無力和清軍抗衡。

原因自然也有很多,比如戰略戰術的失誤,比如統治層的政治上的差距,但拋開這些因素,從努爾哈赤時代起。後金軍到清軍保持的一貫強勢,也是一大原因。

雖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但軍事也是政治強勢的基礎。沒有軍事實力的保證,政治也是談不上的,並且這與經濟不存在必然的聯絡。

“落後就要捱打”只是個偽命題,落後未必會捱打,先進未必不會捱打,蒙古、金、後金,乃至匈奴肆虐歐洲,蠻族入侵羅馬,都是落後征服先進的例子。

裝備是軍隊戰鬥力的基礎,在明清交替之際,清軍實際上是一支冷熱兵器混用的軍隊。

早在皇太極時代,清朝就吸收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明朝叛將帶來的技術和人員,擁有了自造紅衣大炮的能力,後金也組建起了自己的重炮部隊——烏真超哈,佟養性擔任烏真超哈固山額真,也就是漢軍都統。

在入關前,清軍已擁有紅衣大炮不下百門,這些火炮,在之後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比如決定大順和清朝的國運之戰——潼關之戰裡。多鐸早就抵達潼關城下,卻固守不戰,始終沒有進攻,正是等待紅衣大炮運到。炮火之下,堅城也無法抵擋,大順軍最終失敗,棄守潼關,就此再也無力反擊。

伴隨著清朝的統一戰爭,紅衣大炮都是戰略武器級別。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三:後金到清前期擁有的紅衣大炮

除了大炮,再看看火槍。

火槍上,從後金到清初,確實與明朝有差距,但清朝同樣在不斷進步。

在努爾哈赤時代,後金軍火槍還比較匱乏,努爾哈赤首先在精銳的巴牙喇裡提高了火槍的數量,每100人的巴牙喇,配備了43支火槍。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到了皇太極征服朝鮮後,八旗軍又擁有了朝鮮火銃手助陣。

“朝鮮之兵,雖無馬上之能,然不違法度,長於步戰鳥槍,以攻取城池大為有用”。

實際上,從後金到清朝前中期,裝備始終在進步。入關後,火槍逐漸與弓矢、火炮一起成為清軍裝備裡的三大武器,鳥銃也成為了清軍的常用火器。到康熙年間,清軍已經在漢八旗軍裡建立了成建制的火槍部隊,稱為火器營。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裡就說:

我朝武備整齊,弓矢槍炮最為軍營利器,法制精良,百世不易。

並且,清軍把火槍進一步更新換代。逐漸淘汰了在明軍裡最多的三眼銃等火門槍,換裝了鳥銃這樣的火繩槍。

在武器上,入關後的清軍已經不弱於任何一個對手。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四:中期清軍作戰畫作

戰術意志

如果說八旗軍是一支意志堅定,紀律嚴明的軍隊,許多人可能會嗤之以鼻,但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如此。

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體現。

在戰場上,八旗軍進退有度,排程有方,各部分有明確的職責和任務。比如八旗兵的主力重甲步兵擔任的是前鋒,“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前鋒。”輕甲的射手則隱蔽在後,“披短甲善射者,自後衝擊”。八旗的精銳巴牙喇則擔當的是戰場督戰隊和預備隊的任務,“精兵(巴牙喇)立於別地觀望,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即接應之”。

八旗軍在行軍中的表現是“若地廣,則八固山並列,隊伍整齊,中有節次。地狹,則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雜”。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五:八旗軍甲冑

軍紀更體現在八旗軍的速度上。

“兵貴神速”,入關後,清軍取得的重大戰果,無一不體現其速度優勢。

在山海關擊敗大順軍後,多爾袞隨即派出八旗軍和關寧軍,銜尾追擊,緊追不捨,在慶都、真定又連續擊敗大順軍,幾個月內,就把佔據北方大片土地的大順趕回了陝西。

速度優勢,是能發動突襲戰的前提,清軍利用速度優勢發動的幾次突襲,奠定了天下局勢。

九江之役,就是一場經典的奇襲戰,大順軍被阿濟格攆得損兵折將,人困馬乏。跑到九江,以為終於暫時擺脫了阿濟格,可以暫作休整。清軍卻不會給李自成這個機會,當晚阿濟格就帶兵殺到。大順軍毫無準備,迅速崩潰,連李自成的御營都被擊破,大順軍頭號悍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還有李自成眾多眷屬都被抓獲,直接導致李自成很快在九宮山身亡。

擊敗張獻忠大西軍的決定性一戰——鳳凰山戰役,更是奇襲的代表性作品。滿洲第一勇士鰲拜率領清軍前鋒,人不卸甲馬不解鞍,“銜枚疾驅,一晝夜行三百里”,沒有同清軍交過手,根本無法理解這種速度。

1646年的平定廣東之戰,是體現清軍速度優勢的巔峰戰役。在李成棟和佟養甲指揮下,僅僅憑藉萬人左右的兵力,利用紹武帝和永曆帝在三水互相交戰,廣東兵力空虛的機會,閃電般直取廣州,滅亡邵武政權,兩個多月就平定了廣東。

這是一場經典的閃電戰,雖然李成棟部下大部分是漢軍,但被納入清軍軍事體系後,在八旗官員佟養甲等節制下,一樣迸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強力的將領

提到清軍的強勢,不得不提到八旗的領導層。

歷史上,北方民族進入中原爭霸的事情並不少,從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到契丹、女真、蒙古,許多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當起了皇帝。

不過他們的共同點是,出道即巔峰,也就是開國君主那一代人最強,以後逐代遞減,並且多數是斷崖式下跌,同時,往往由於內亂導致戰鬥力大減,再也無力進取甚至自相殘殺自取滅亡,這幾乎成了一條規律。

到了清朝,這條規律失效了。

努爾哈赤強,他的兒子們也都很強,這也就算了,可是,連孫子輩也都這麼強,這並不多見。

尼堪、嶽託、鰲拜、勒克德渾、博洛、嶽樂、費揚古,清軍第三代將領夠資格領兵成為統帥的,一隻手就數不過來,更別說那些能征善戰又爵位稍低的。

要知道,從努爾哈赤25歲起兵到順治七年(1650年)八旗第三代將領勒克德渾攻克廣西,已經過去了整整67年。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六:清軍劇照

還有一條,八旗沒發生內亂。

歷代北方民族建立的帝國,遼、金、元都曾經內亂不止。

清朝也有過內亂的苗頭,也是開國雄主死後,兒子們為爭位而爭鬥,但卻並沒有發展到刀兵相見的地步,為了共同的利益,內亂之火被扼殺在搖籃裡。

這可能是清朝最危險的一個階段,如果內亂真的發生了,那它很可能像遼、金等一樣,沒有足夠的精力再用於完成統一。

代代出名將,又沒有內亂危險,在統帥層面保證了軍隊的穩定和戰力。

再看清朝入關後的對手們

大順軍脫胎自農民軍,雖然李自成稱帝,也並沒有擺脫農民軍的本質。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施政綱領,也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反應到軍事上,就是瞎打,打到哪算哪。打得過就打一打,打不過就退一退,在本質上脫離不了流動作戰的習慣。

農民軍的特性又決定了大順軍不注重武器的發展,多使用繳獲的明軍火器,沒有專門的火器部隊,更沒有相關的技術人才,被清軍的火器轟得七零八落,一路潰敗。

南明各個政權也是如此,在裝備上,他們當時或許並不弱於清軍,但在軍紀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八旗軍入關之初,只有十來萬兵力,而明朝這時在全國還有高達百萬的兵力。

但是這些兵,大部分是已淪為軍閥的各地總兵們擴充勢力而招募,既無戰鬥力,更沒有軍紀可言,與一群土匪也差不了多少。

有人會說南明的內鬥。

內鬥是事實,但在具體作戰中,許多南明將領面對清軍,手下的兵力並不少,同樣一觸即潰,要麼逃跑要麼投降。

比如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投降時,手裡還有二十多萬軍隊。多鐸東下時,江北四鎮剩餘的兵力加起來也還有20多萬之多,卻沒有一點點戰鬥力。

而投降的這些明軍,經過清朝的沙汰和整編,成了綠營軍隊,卻又表現出了不輸於八旗軍的戰鬥力,這同樣是軍紀導致的戰鬥力差距。

再從將領層面來看,八旗將帥多是宗室子弟,為清朝打仗就是自己的家事,個個拼盡全力。而不管是大順還是南明各個政權,宗室裡就沒有出現過強有力的軍事人物,把清朝入關後所有對手加起來,稱得上名將的也沒有幾個,在將領統帥力方面,被清朝完全壓制。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圖七:清軍劇照

有了以上條件,從後金到清朝,出道即巔峰,並且長時間沒有滑落,從上到下,清朝的軍事力量在當時都是碾壓各個對手,並且在戰略上即使有失誤,也能及時調整。

正視歷史才能進步,可能有人不願意承認,但從戰鬥力上來看,明清交替之際的清軍,成為了這時期中原大地的最強軍隊,或者說是東亞大陸的最強軍隊。

782. 明末風雲(32):天下歸清——中前期清軍百戰百勝之謎

以上內容節選自小院已出版的實體書《南明那段日子》,目前在各大平臺都已上架。

對明末清初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這套新書,上下兩卷50餘萬字,披露明末清初十八年的血雨腥風,繼續《明朝那些事兒》未講到的精彩。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 給本站投稿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裡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