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閱讀甲乙

(閱讀甲乙|

2022-03

司馬遷在《史記》中四次提到一個戰國時期的高人

——周

太史儋

dān)(擔任周朝太史之職故名太史儋),說的都是他出關入秦見秦獻公,預言秦國國運一事。可是四次記載的內容前後不同,導致後人困惑不解,真假莫測。經我研究,發現其中原來有一處記述完全錯誤,本文將考證準確的發生時間和預言內容,並詳細推演破解太史儋預言。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史記》前三次記載相同且正確,第四次(《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完全錯誤。列舉及分析如下:

一、

《史記·周本紀》:“(周)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 者出焉。’”

此處記載的發生時間是周烈王二年,即公元前374年;預言內容是秦、周始合,後別,別500年複合,合17年而霸王出。

二、

《史記·秦本紀》:“(秦獻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

秦獻公十一年也是公元前374年;預言內容同上。

三、

《史記·封禪書》:“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複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周之九鼎入於秦。”

這裡的“秦滅周”,結合

《史記·秦本紀》“(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 可知是指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再往前推一百二十歲,發現也是公元前374年;預言內容同上。

四、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 者出焉。’”

孔子卒於公元前479年,往後推一百二十九年,是公元前351年,不同於前三處記載的公元前374年,此處錯誤;前三處預言都是

500年,此處是

500年,此處錯誤;前三處預言都是

合17

年而霸王出,此處是

離70

年而霸王出,此處錯誤。這一段記述完全錯誤,不知是妄增、篡改還是筆誤。又疑《史記》中老子傳記被後人改動過,其實太史儋之所以如此有名,主要是因為從《史記》以來他常被認為就是《道德經》的作者老子,但其實並不是的,詳情可見我寫的老子是誰?是什麼時期的人?,此不贅述。

總之,太史儋入秦見秦獻公的準確時間是公元前374年,預言內容是秦、周始合,後別,別500年複合,合17年而霸王出。下面是太史儋預言的詳細推演破解。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司馬遷像》《史記》

“秦、周始合”

“始合”

時間主要有三種解釋:(一)始於黃帝,因為秦、周都是黃帝之後;(二)始於秦祖,因為秦祖事周;(三)始於公元前

900年左右

周孝王

冊封

秦非子

,使邑於秦,秦非子成為秦始封君,秦成為周的附庸。

始合”

“後別”

又有三種解釋:(一)就是剛剛提到的公元前900年左右秦成為周的附庸;(二)別於公元前850年左右

秦仲

受封;(三)別於公元前

770年左右

周平王

東遷,

秦襄公

被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因為

後別

“別”

的時間不定,使得預言有了三種合理解釋。(本文作者是“閱讀甲乙”,釋出於百度)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太史儋預言的三種合理解釋

“始合”

,指的是從黃帝或秦祖開始,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周孝王封秦非子使之成為周的附庸,或到公元前850年左右秦仲受封。

始合

,指的是秦為附庸後經過約540年或秦仲受封后經過約490年,到公元前360年(秦孝公二年)周顯王致胙(zuò指祭肉)於

秦孝公

,再次親合。

“後別”

,指的是致胙孝公後經過17年,到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十九年),周顯王致伯(指侯伯)於

秦孝公,秦孝公成為諸侯之長,是為

“霸”;在此之後秦孝公之子

惠文君

於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是為“王”。

這一解釋中,太史儋預言了

後別

。這種解釋的合理之處有:(一)秦開始沒被冊封、尚未有地是統屬於周,而

獲封秦邑後可以說是區別於周,《史記集解

·周本紀第四》

應劭

就認為秦成為附庸是秦與周別;(二)秦獻公時秦國還不是頭號強國,預言到秦孝公稱霸、秦惠文君稱王是可能的,但預言到秦滅周甚至秦始皇橫掃六國是非常困難的;

(三)太史儋入秦的時候諸侯大國還沒普遍稱王,戰國中期以前

“霸”和“王”並不連稱,“霸、王”應指兩個人,而秦孝公稱霸、秦惠文君稱王正好與之吻合。[1]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秦孝公 影視形象

第一種解釋

“秦、周始合,後別”

,指的是從黃帝或秦祖或秦非子開始,到公元前770 年左右周平王封秦襄公,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周始合,後別

,指的是成諸侯國後經過515年,到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秦昭襄王

滅東周,

“其器九鼎入於秦,周初亡”,此後進入秦紀年,改朝換代。

“別500年複合”

,指的是秦滅東周後經過17年,到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將來橫掃六國的秦始皇嬴政開始親政掌權,是為“霸王”。

這一解釋中,太史儋預言了

別500年複合

。這種解釋的合理之處有:(一)既然

“複合”階段是秦、周並存,那麼“始合”階段也應有秦、周並存,所以附庸時期應算在“始合”裡面,這才符合“始周與秦國合”的說法;(二)公元前238年嬴政開始主持國政,親理國事,平定

嫪毐

叛亂,開啟了成霸業的宏圖;(三)《史記索隱

·封禪書第六》就採用這種解釋,五百歲複合是從秦成為諸侯國至秦滅東周,合十七歲年霸王出是從秦滅東周至始皇九年誅嫪毐。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秦始皇像》

“合17年而霸、王出”

合17年而霸、王出

,指的是從黃帝或秦祖或秦非子開始,到公元前770 年左右周平王封秦襄公,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周天子致胙秦孝公、秦孝公稱霸、秦惠文君稱王

,指的是成諸侯國後經過521年,到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元年),秦滅西周,周至此滅亡,退出歷史舞臺,大合於秦。

第二種解釋

,指的是秦滅西周後經過17年,到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西楚霸王項羽出生,未來他將滅秦稱霸,是為“霸王”。

這一解釋中,太史儋預言了

“秦、周始合,後別”

。這種解釋的合理之處有:(一)既然

“複合”階段是秦、周並存,那麼“始合”階段也應有秦、周並存,所以附庸時期應算在“始合”裡面,這才符合“始周與秦國合”的說法;(二)預言了秦國整個興亡史;(三)“霸王”是項羽獨特的稱號,少有用它來形容秦始皇的。

史記4次記載太史儋預言:向秦獻公透漏稱霸天機,提到秦始皇項羽

《項羽像》

秦、周始合,後別

,預言的三種解釋都有其合理之處,玄妙高深,令人驚歎,後兩種解釋高度的準確性甚至讓人懷疑預言有後人附會的成分

[2]。其實此外

“別500年複合”

,就是太史儋一語三關,將以上三種解釋包含在一句讖(chèn)語之中,所以司馬遷才引用多次,妙啊。

別500年複合

參考文獻:

[1]晁福林。周太史儋讖語考[J]。史學月刊,1993,(6):21-27。

[2]王妍。《史記》“周秦合別”問題考辨[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7,32(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