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古代皇宮之中,除了皇帝和後宮嬪妃之外,通常還擁有數量龐大的太監和宮女,他們負責照顧皇帝一家的衣食起居和皇宮的日常管理。那麼這些宮女又是從何而來呢?在漢朝以前,宮女大多來源於戰後的女俘,而漢朝之後到清朝之前,則主要由朝廷從民間選拔出的良家子,清朝則來源於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歷朝歷代的宮女人數

宮女作為古代皇權社會的產物,按照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皇宮中負責管理帝王日常生活事務之人,例如負責侍候嬪妃的尚宮,負責節儀的尚儀等,其中有身份者便是我們常說的女官;另一種則是黃公正負責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地位普遍較低。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在秦朝以前,宮女的數量相對較少,從十多人到數百人不等,西漢初期,宮女也僅有十幾人而已。直到漢武帝時期,宮女的數量才開始猛增到一千多人,此後歷朝歷代的宮女數量,開始呈幾何倍的增長。

到東漢桓帝時,宮中的女子便已經達到了五六千人之眾,而晉武帝司馬炎在滅掉東吳之後,將東吳宮中的五千美女充入後宮,使得宮中美女數量開始突破萬人。到了唐朝天寶年間,宮女人數更是一度達到4萬人,此後歷朝歷代宮女人數基本維持在一萬至數萬之間,直到明朝時期,才下降到九千餘人。當時,僅宮中每年的脂粉錢,便達到了四十萬兩白銀之巨。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隨著宮女人數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宮中秩序的正常運轉,皇宮中通常有著嚴格的獎懲制度,宮女一旦犯錯,輕者罰跪挨板子,重者則立即被打殺。

歷朝歷代的宮女來源

宮中的宮女數量如此眾多,那麼她們又是從何而來呢?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明朝之前基本來自於戰俘,漢朝至明朝則來自於從民間選拔的“良家子”,清朝則由內務府包衣佐領下女子透過選秀產生。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早在秦朝之前,宮女通常由戰爭中的女俘來充任,這些女俘,運氣好些的會被納入後宮成為嬪妃,運氣差些的便就此淪為宮女。這些女俘的成份比較複雜,有的只是普通民女,有的則是對方宮廷的宮女,還有帝王嬪妃、宗室之女和官員家眷之類。

而從漢朝之後,在宮女數量劇增,但朝廷又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宮廷的正常運轉。朝廷開始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家中挑選年齡13歲以上20歲以下的良家女子,經過挑選之後充入宮中,這些女子被稱為“良家子”。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良家子是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的子女,這裡的“良”不是指犯罪與否,而是指“良民、賤民”。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這種從民間選拔女子充入宮中的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滅亡。這些女子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就此進入宮中,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不僅無法像普通女子那樣結婚生子,就連和家人團聚都不能。

清朝雖然沿襲了明朝的宮女制度,但與歷朝歷代的選擇範圍和選擇方式卻有很大不同。清代選入宮中的女子有兩種,一種是秀女,一種是宮女,在清初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才將秀女和宮女分開。秀女是八旗官員的女兒,可以選為妃嬪或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宮女則是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地位較低,供內廷役使。

歷朝歷代皇宮中到底有多少宮女,她們的來源和出身又如何?

以上便是歷朝歷代宮女的來源,只是不管是何來源,一旦進入宮廷,便等於被關入了牢籠一般。運氣好一些,或許能夠被帝王臨幸後成為嬪妃,運氣差的則就此孤獨終老。唐代曾有詩曰“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