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公元679年,還不到二十歲的唐朝青年陳子昂,走出三峽,前往長安學習,第二年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失落的陳子昂回鄉後繼續發奮研讀,本來就基礎紮實、學涉百家的他學問更上一層樓,“

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

於是在公元682年,陳子昂再次赴長安趕考,可惜天不遂人願,再次落第,當然這不能說明陳子昂學識不夠,古代想金榜題名難度很大,且不說名額有限,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期間過五關斬六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脫穎而出,一方面必須得有過人才學,此外還得有點運氣的成分。

此時的陳子昂鬱悶至極,一個人在大街上閒逛,恰巧看見有人賣胡琴,索價百萬,雖然圍觀者不乏豪富,但因為價錢昂貴,無人問津,陳子昂盯著這把胡琴略微思考了下,然後眉頭不皺地出千緡(古代一種計量單位)買下了胡琴。

這在當時的長安成了一則爆炸性新聞:不明土豪擲重金買天價琴,一時間刷爆了長安人的朋友圈,有好事者還人肉出來了陳子昂:這小子叫陳子昂,四川來的。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陳子昂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於是趁熱打鐵,邀請長安名流和富豪在宣陽裡看琴,大家也好奇,想看看這個叫陳子昂的是什麼來頭。哪知宴會中,陳子昂手捧胡琴說道:“

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

”。大體意思就是川人陳子昂,寫得一手好文章,但知道的人很少,彈琴不是我的專業。說罷當眾砸了琴,然後將自己的詩文分發給與會者。

雖然一些人對陳子昂的詩文不感興趣,但陳子昂的這次推銷十分成功,也總有識貨的,當時的京兆司功王適讀了陳子昂的詩文後,驚歎道:“

此人必為海內文宗矣

”!一時帝京斐然矚目,陳子昂賺足了眼球,也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所以說,古人為求功名,也得想辦法求關注,和現在一樣,很多人想成名,得有專業團隊包裝,然後透過合適機會推銷出去,關注量很重要,要不其人再有才華,只能是藏在深山待人識。

陳子昂透過這種方式成功讓文壇知道了自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在扭轉當時萎靡文風,恢復剛勁質樸的建安文風上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這次“炒作”、求關注,文學史上很可能會少一位詩文革新者。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現在我們常說一句話叫:有人提攜,少走彎路。某個領域的精英人物,地位高、名氣大,他們對某個人作出高度評價,甚至大力栽培,那肯定比起個人努力要事半功倍,正是大咖一句話,勝讀十年書。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劉勰,三十七歲寫完這部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因為在學術界裡也沒什麼地位,所以《文心雕龍》鮮為人知,劉勰十分著急,就想拜會當時的大文學家沈約,可沈約當時做著大官,很難有機會見到,於是劉勰就打扮成賣書郎,每天揹著書稿在沈約家盤桓。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終於有一天,沈約乘車回來發現了“賣書”的劉勰,劉勰趁機獻上書稿,沈約讀後,十分讚賞,並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由於沈約是南朝齊梁間的著名作家,又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文心雕龍》經過他的審閱、稱許,影響越來越大,劉勰在文壇上的聲譽和地位也日益提高。

還有我們熟悉的醜男左思同志,寫成了《三都賦》後,便拿給當時享有盛名的皇甫謐看,皇甫謐看後,大為讚歎,“

謐見之嗟嘆,遂為之作序

”。有了皇甫謐的推薦,《三都賦》轟動整個洛陽,“富豪之家,競相傳寫”,一時間“洛陽紙貴”。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再說李白,初到長安時草民一介,幸得道士吳筠推薦,得以拜會賀知章,賀知章是進士第一名的狀元,時任太子賓客,不僅是當時著名的詩人,還深得皇帝賞識,李白拿出自己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嘆李白為“謫仙人也”,又讀《烏棲鳳》,賀知章贊其詩“可以泣神鬼矣”,後來賀知章把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玄宗“隆惗步迎、如見園綺”,下詔讓李白供奉翰林。

正是因為大咖們的影響力,古代也出了一種特殊的詩文,就是把自己的得意詩作投諸名流、顯宦甚至皇帝,以期爭得名譽或官職,也叫作“干謁”,比如李白那首著名的《與韓荊州書》,是初見韓朝宗時寫的一封自薦書,裡面說:“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

”。說白了就是要把自己的優點表述出來,你得關注我啊,我是個人才。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與之類似,杜甫寫給尚書省左丞韋濟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孟浩然寫給丞相張九齡《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都是著名的“干謁詩”,寫這類詩得講究技巧,我們國人講究含蓄內斂,不能太過張揚,要不顯得自大,唐代詩人朱慶餘在應進士科舉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就很有意思。

詩裡寫到:“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以畫眉比作品,透過閨情趣話表達應試求仕,藉以徵求張籍的意見,張籍看後大呼絕妙,回贈一首《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把朱慶餘比作越女,把他的詩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敵萬金”表明對其才華的賞識,妙問妙答,成為文壇千古佳話。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當然也有求關注吃癟的,寫下千古佳作《黃鶴樓》的崔浩曾經給戶部郎中李邕寫過一首《古意》自薦,詩裡寫到:“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以夫妻關係設喻,哪知因為崔顥和李邕當時的輩分、名望相差懸殊,李邕看後怒斥“小子無禮”,拂袖而去,崔顥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仕途屢遭挫折。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了大人物的引薦,獲得了關注,但最終還得以真才實學為基礎,《宰相劉羅鍋裡》有這麼一段,乾隆帝殿試甲科考試第一名的山西貢生許偉生,出上聯“一行徵雁向南飛”,哪知這哥們是花錢買的試題,對了個“兩隻烤鴨往北走”,最終被當成烤鴨烤了。

咱們再說孟浩然,當時已經近四十歲的王維離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老家襄陽,找到了在朝中為官的老友王維,王維把孟浩然帶到了唐朝的“中省”,這裡聚集著天下最精英的知識分子。

總不能藏在深山待人識,也說古人如何求關注

一次聚會,秋雨初歇、明月當空,這些大唐高層精英開展了一場詩歌聯誼比賽,大家紛紛即興吟誦詩句,待到孟浩然時,孟浩然開口吟道:“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此句一出,瞬間秒殺其他所有詩句,“舉座嗟其清絕,鹹閣筆不復為繼”,沒人敢再續詩了,從此孟浩然真正做到了“風流聞天下”。

正是關注你可以,你得有讓我關注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