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北伐:宋朝又一次習慣性的失敗,八萬人打不過金軍一萬人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曾經留下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表達了南宋人對於恢復故土的執念。

作為南渡偏安政權,南宋不是沒想過收復失地。但是打一次敗一次,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的一次北伐,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卻還是功虧一簣。辛棄疾還留下來“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的嘆息。這又是為何呢?本來說說南宋機會最有機會的一次北伐—隆興北伐。

一、天時有利

為何說隆興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北伐呢?

當時的背景是,金主完顏亮南侵失敗,導致自己被部下所殺。然後北方金國控制區因為矛盾激化,導致反抗四起。

比如金國北方發生契丹人起義。正隆五年(1160),金海陵王完顏亮為了南下侵宋徵調軍隊,派牌印燥合等徵發西北路契丹丁壯從軍。結果契丹譯史撒八、孛特補等人殺燥合及招討使完顏沃側,奪取招討司兵甲三千副,然後山前山後的邊民紛起響應。

隆興北伐:宋朝又一次習慣性的失敗,八萬人打不過金軍一萬人

雖然後來發生了耶律窩斡與陳家等殺撒八,耶律窩斡後來又兵敗身亡。但是這場起義持續了四年,直至大定四年(1164)五月,起義才被最後鎮壓下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金國佔領區內漢人也反抗不斷。詞人辛棄疾就是當時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中的一名軍官。當時南宋還收復一部分地區。總的來說當時金國也是矛盾不斷,所以時機選擇沒問題。

二、先天不足的北伐

那麼,佔了天時的南宋為何失敗呢。

首先用人不當。

宋朝有文人管軍傳統,尤其是紹興和議之後重新收兵權,主帥自然由文官擔任。

主帥是誰呢?張浚(1097-1164)。這個張浚可不是陷害岳飛的張俊,他後世稱為張魏公,也是一代名臣,也帶過兵,用一定掌控能力,比如吳氏兄弟就是他推薦的。建炎三年的時候還收攏數萬潰軍。

但是臨戰指揮水平很弱。導致南宋丟失關中的富平之戰,就和他的瞎指揮有關。

宋高宗就吐槽過他:張浚用兵,不獨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敗,淮西之師,其效可見矣。

但是當時無人可用,而張浚又是堅定的鷹派,宋孝宗還是選用了張浚作為主帥。

隆興北伐:宋朝又一次習慣性的失敗,八萬人打不過金軍一萬人

然後呢,張浚底下倆武將李顯忠和邵宏淵也有點問題,

先說李顯忠。

李顯忠確實是一員猛將,而且完顏宗弼對他評價也很高。但是他本身性格狂傲,猛人他佩服,但是水平不咋地的瞧不上。性格有點傲,這種有點類似猛張飛,自然給北伐失敗留下伏筆。

然後再說說邵宏淵,他屬於特別善妒的。他是韓世忠的老部下,有名的戰功是胥浦橋之戰。

主要是掩護南宋軍隊主力回撤為長江保衛戰勝利保留了有生力量,

所以這次戰績被列為中興十三戰功。

但是他的人品一言難盡,為人善妒。

所以一個微操高手,一個猛張飛,還有一個特別能妒忌的,三個湊到一起,這場面不要太美。

再就是指揮不當。

當時張浚的帥府設定在揚州,而前線卻在淮北,這就使得指揮效率低下,而李顯忠和邵宏淵兵分兩路,卻受著張浚的遙控指揮,這就有問題了。

第三個原因則是軍隊質量

這次北伐兵力多少呢?根據《齊東野語》記載:合殿前、江淮兵八萬,可用者六萬,分隸二將,號二十萬。除了八萬士兵還有六萬民夫。這14萬人裡面能打計程車兵六萬後勤人員八萬,無論是數量還是構成看起來是合理的。

但是南宋軍隊因為長期遭受秦檜等投降派荼毒導致戰鬥力退化。

舉個例子,周必大《親征錄》有這樣的記錄:

虜兵萬餘尚留和州,李顯忠御之。辛酉,雨,聞車駕二十日次鎮江,未有進發之日。初,虜之殘兵屯和州雞籠山,李顯忠攻之不克,亡失兩將。虜兵緩轡徐歸,顯忠躡其後而不敢逼。

當時李顯忠多少人呢?《宋史》的說法是:

顯忠選銳士萬人渡江,所將一萬九千八百六人行賞有差。

《宋史》說法是遇到了金軍精銳,李顯忠部下頓遇重傷韋永壽陣亡。

李顯忠算是能打的,以勇武聞名,所選的還是不錯計程車兵都打成這樣,其他宋軍更不要說了。

三、先勝後敗

北伐開始的時候很順利。

五月,李顯忠擊敗金軍將領蕭琦攻克靈璧,而邵宏淵卻久攻虹縣不下,李顯忠遂派靈璧降卒前去勸降,駐守虹縣的大周仁和蒲察徙穆才放棄抵抗。

邵宏淵看到李顯忠連下兩城自然不爽,史書載:

虹縣戰功不出於己為恥。

隆興北伐:宋朝又一次習慣性的失敗,八萬人打不過金軍一萬人

他就對李顯忠心懷不滿,外加李顯忠為了安撫金軍降將,砍了邵宏淵手下計程車兵,結果兩人矛盾更深(又有降千戶訴宏淵之卒奪其佩刀,顯忠立斬之)。

等到李顯忠要進攻宿州(今安徽宿縣),邵宏淵卻按兵不動打醬油。

李顯忠只能率部自己去攻打宿州、結果快打下來時,邵宏淵才過來才投入戰鬥。 根據《宋史》記錄金軍守軍在幾千人左右說明沒有遇到金軍主力。

雖然打下宿州很開心,但是發生的另一件事導致兩將乃至兩將手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當時李顯忠與邵宏淵在宿州府庫賞賜的問題上產生糾紛。

根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二十》的說法,邵宏淵要求把宿州的財務犒賞士兵結果李顯忠不同意,但是李顯忠自己卻命人把財務自己運回去。

《齊東野語》記載:當時士兵的賞賜每人三百錢,所以士兵們賭氣的說攻下宿州獎賞三百文錢,攻下南京(今開封),須獎賞四百文錢。然後有計程車兵一氣之下甚至把賞錢扔到護城河裡。

當時南宋軍隊都是吃飽拿足的驕兵悍將,一經挑唆,人心立刻浮動。

如果這時候李顯忠有節制全軍的權力曉以利害也許有用,當時宋孝宗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撫使,邵宏淵為副使,但是他不想被李顯忠節制,向張浚表示拒絕接受李顯忠的節制。而張浚因為宋朝傳統就同意了邵宏淵的要求。

按宋朝史書說法,金將紇石烈志寧率先頭部隊萬餘人來攻宿州,被李顯忠擊敗。但金軍十萬主力隨即趕到,李顯忠拼命抗敵,邵宏淵不僅按兵不動,還大說風涼話:“這大熱的天,搖著扇子還嫌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於是,軍心立時渙散,無復鬥志。

按照《金史》說法,並沒有所謂十萬大軍記載,李顯忠完全是被紇石烈志寧的一萬精銳擊敗、雖然金史誇張了李顯忠軍隊的兵力,但是從細枝末節處還能看到兵力不足,第一次接觸時提到李顯忠兵力為步騎兵數萬,但是卻說李顯忠“使別將將兵三千,出自東門,欲自陣後攻志寧軍,萬戶蒲查擊敗之”。即使算上之前的傷亡,宋軍兵力也遠遠多於金軍,但是後方夾擊部隊僅僅幾千人,面對幾乎合圍的情況下直接被平推了。而且金軍右翼萬戶夾谷清臣直接摧毀撤毀行馬,短兵接戰,導致李顯忠軍隊失利。

《宋史》也提到剛和紇石烈志寧第一次對陣時統制李福、統領李保避戰被李顯忠砍了。所以雖然宋軍數量理論很多但是真正出力的很少。而金軍雖然賬目只有一萬,但是那一萬是精銳戰鬥人員。算上打雜的實際人數更多,因為《金史》還記載孛術魯定方率步騎六萬,將由壽州進軍,駐紮在亳州。但是他的軍隊有沒有支援紇石烈志寧許多介紹中認為是支援了,南宋方面甚至認為如果沒有援兵南宋軍隊也不會輸。

按照《金史·紇石烈志寧傳》:大定三年五月二十日,志寧將至宿州,乃令從軍盡執旗幟,駐州西為疑兵,三猛安兵駐州南。志寧自以大軍駐州東南。按照金史的說法李顯忠誤把金軍的主力當成了偏師而把偏師當成了主力。按宋金雙方的說法第一次交鋒都宣傳自己勝利,但是很明顯南宋的勝算很低了,因為宋軍像上文說的那樣內部出亂子了。

結果到了第二天宋軍徹底悲劇,前文中提到邵宏淵故意煽風點火動搖軍心導致李顯忠部得不到支援。而李顯忠面對全軍出動的金軍打的異常艱苦。金軍吹噓此戰殺宋軍騎兵一萬五千,步兵三萬。但是李顯忠軍隊加起來也沒這個數,然後到了晚上,先是中軍統制周宏邵世雍等人帶著所部兵逃跑;繼而統制左士淵、統領李彥孚先後逃跑。殿司前軍統制張訓通、馬司統制張師顏、池州統制荔澤、建康統制張淵也先後撤退。手下都跑沒了李顯忠和邵宏淵最後也撤退,而且金軍記錄是李顯忠夜間逃走的。

但是金軍沒有放棄追擊,然後夾谷清臣、張師忠帶領金兵追擊,《金史》記錄的斬首四千餘,繳獲盔甲三萬,其他兵仗甚眾。獲得大量軍械物資也得到宋朝的證實,辛棄疾也提過當時北伐軍隊丟盔卸甲。但是因為李顯忠的抵抗使得此戰中金軍河南副統孛術魯定方也戰死。

總的來說內部不和是宋軍失敗的主要原因,但是宋軍出征前就有問題。比如將領素質,還有士兵素質。

總的來說隆興北伐,準備不充分用人不當,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因為紹興和議後秦檜對宋軍的破壞太狠了,導致大量庸碌之輩上任士兵疏於訓練最後導致北伐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