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江西九江,因長江九條支流在此地匯聚並流入鄱陽湖而得名,是江南著名的遊覽勝地,素有“九派潯陽郡,分明似圖畫”之美稱。很多遊客只知道九江有聞名中外的廬山、潯陽樓等名勝古蹟,卻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座被譽為“海內第一書院”的白鹿洞書院。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廬山,以其秀美的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沉積著稱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美譽。歷史上,共有3500多位文人寫下了16000多首有關廬山的詩詞,而作為廬山的一部分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白鹿洞書院,就坐落在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下的環山公路27號。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書院是古代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它發端於唐代、成熟於宋代,一般由名儒鄉紳私家創辦,以聚徒講授儒家學說,研究學問為主。宋代至清代,書院和朱子理學一道擔起“治國平天下”的使命,對開啟民智、推廣儒學和培養人才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堪稱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傳播的搖籃。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據記載,白鹿洞書院始建於南唐開元四年(940年),1000多年來,書院歷經滄桑,屢興屢廢,直到南宋理學家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時重建書院,並親自在此講學,方得以興盛。朱熹還為書院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揭示(學規)》作為教育方針和學生守則,開創了書院制度化與書院理學一體化的格局。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整個書院依山傍水而建,前有清清溪水,後有廬山依偎,欞星門、泮池、禮聖門、禮聖殿、朱子祠、白鹿洞、御書閣等主要建築沿貫道溪串聯分佈,風光如畫。值得一提的是,白鹿洞書院還擁有三千畝山林,老師經常帶著學生們走進山中,在山環水抱中講學。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禮聖殿是書院中等級最高的建築,殿內石牆上鑲嵌有石碑和孔子畫像石刻。與普通文廟的大成殿相比,這座歇山重簷的殿宇青瓦粉牆,翼角高翅,既恢弘莊嚴又頗具清雅淡泊之氣,與周圍的石橋、亭臺、古道、溪流、清泉、樹林相映生輝。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白鹿洞書院的名稱,來自於其所在的山峰環合似洞,而不是書院中的這個鹿洞,因為這裡最初是沒有洞的。據《白鹿洞志》記載:“初,鹿洞有名無洞。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開洞,並雕刻了一隻石鹿置於洞中。”這尊跪式石鹿也成為書院僅存的明代遺物。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由於書院選址遠離市區,可以讓讀書人心無旁騖,專心研究學問,這也使其成為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位於書院南面的木牌坊上,記錄著唐宋至明清時期江西省的11000餘名進士名單,其中包括晏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文天祥、陳三立等精英奇才。

江西這座書院,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朝廷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1988年,白鹿洞書院被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包括白鹿洞書院在內的廬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