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在某個由shaB編導製作的某三國題材影視劇中,曹操大佐用侮辱觀眾智商的戰術在官渡對峙之前就打敗了袁紹。且不說這段情節在人物設計、鏡頭語言、表演技巧上的各種問題,基本邏輯都是錯的。因為按照《三國演義》的情節,曹操在官渡對峙前的第一戰必須敗給袁紹。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眾所周知,曹操打贏官渡之戰的關鍵是突襲烏巢。鮮為人知的是,袁紹在烏巢儲存物資的原因是曹操的戰線後退。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與袁紹以黃河為界,顏良、文丑戰死的白馬和延津就是黃河的渡口。不過曹操在取勝後卻選擇放棄白馬和延津,將整條防線後退到了官渡。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曹操退往官渡後,袁紹立刻率主力大軍渡過黃河,與曹操在官渡對峙。隨著戰線前移到官渡,袁紹軍的後勤補給線被拉長並且還要跨過黃河轉運,運輸效率大幅降低。為了解決輸運效率的問題,袁紹在位於黃河南岸的烏巢設定後勤中轉站,烏巢也就是成了袁紹軍的命門。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也就是說,袁紹在烏巢屯糧是因為補給線被拉長,袁紹補給線被拉長是因為曹操後退到了官渡,如果曹操不後退到官渡,烏巢就不是袁紹軍的命門。歷史上的白馬、延津之戰距離官渡對峙的時間很短,曹操的後退可以理解為“小勝即收兵”。可小說《三國演義》卻有個問題。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為了官渡對峙之前的“千里走單騎”和“古城相會”,《三國演義》小說在感覺上延長了白馬、延津之戰至袁曹在官渡對峙的時間,這導致曹操後退到官渡的決定有些不合理。羅貫中採取的辦法是:讓曹操與袁紹在白馬、延津之戰和官渡對峙之間進行一場史書沒有記載的遭遇戰。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的曹操與袁紹的“官渡第一戰”必須要敗?

正因如此,小說裡的曹操必須輸掉這場堪稱“官渡第一戰”的遭遇戰。只有曹操輸掉這場遭遇戰才會退往官渡,被拉長補給線的袁紹才會在烏巢屯糧。如果曹操此時就能“斬殺袁紹”,那麼“幹大事而惜身”的袁紹就不會出現在官渡,那麼後面的官渡之戰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