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下《鳳凰村》

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在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山腳下,靜靜坐落著一個經歷了700餘年風霜雨雪的古老村落,它擁有60多座儲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後代的聚集地。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舉兵南下,自臨安沿海直逼寶安、新會、珠海一帶。文天祥在贛吉兩州(江西)募集數萬民兵抵抗,被元軍擊敗後被俘,後在大都(今北京)慷慨就義。

宋軍潰敗後,文氏族人隨敗軍潰散,逃至寶安西南沿海荒蕪地帶,文天祥胞弟文壁攜族人先居於寶安黃松崗鶴子園,文天祥孫輩文應麟於元代大德年間,攜兩個兒子及部分族人遷至嶺下(今鳳凰社群)購田置業定居,開村立業,繁衍後代。其間,文應麟首建“鳳巖古廟”,築“望煙樓”,開鑿三口水井,建通往“鳳巖古廟”的石板橋和石磚路,這些建築至今仍然使用,儲存尚好。經幾代艱辛經營,形成今日鳳凰古村的雛形。如今,鳳凰村民90%以上均為文天祥及其胞弟文璧等文氏後人。

鳳凰山下《鳳凰村》

文氏家祠

鳳凰古村採用“梳式佈局”,充分體現了嶺南廣府民系村落的佈局特徵,存留於村中的明清古建築群在整個華南地區也十分罕見,是深圳目前儲存得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落,也是寶安區重點文化保護和規劃的專案,鳳凰古村與鳳凰塔、鳳凰山森林公園及鳳凰廣場相呼應,成為整個鳳凰山旅遊景區中的歷史人文景區。

鳳凰山下《鳳凰村》

鳳凰山下《鳳凰村》

這樣的井臺在深圳古村落都有形式類同

據記載,文天祥兵敗被俘後,文氏族人隨敗軍潰散,逃至寶安西南沿海荒蕪地帶,文天祥胞弟文壁攜族人先居於寶安黃松崗鶴子園,文天祥孫輩文應麟於元代大德年間,攜兩個兒子及部分族人遷至嶺下(今鳳凰社群)購田置業定居,開村立業,繁衍後代。

鳳凰山下《鳳凰村》

鳳凰山下《鳳凰村》

據福永街道相關部門介紹,早在2009年3月,寶安區有關部門就向社會公示了《鳳凰村古建築群保護規劃》方案,根據方案,保護範圍共計11萬平方米,據此,到2020年前,共需投入4。95億元對古建築進行重建、修復以及對村容進行整治。

為迎接古村落的開發,福永街道還成立了寶安區首個街道一級的文產辦,主要內容就是負責鳳凰古村落的前期調研和發展規劃,目前已經邀請了省市專家對古民居進行調研,並聘請了香港知名設計師進行規劃設計。

鳳凰山下《鳳凰村》

鳳凰山下《鳳凰村》

資料顯示,鳳凰古村有灰制雕塑人物、動植物圖案約2000多組,木刻人物、動植物圖案3600多組,石刻人物、動植物圖案500多組,壁畫1000多組,石刻陽字門匾17個。在茅山公家塾前廳內牆頂部,有一幅巨大的明代風格的彩繪人物故事畫“八仙圖”,為深圳地區民宅僅存完好的一幅明清巨型壁畫。

鳳凰山下《鳳凰村》

鑑於對古建築的熱衷,有些時候也是無奈的,政府以前的不重視也是造成文化歷史流失的原因之一,還好的是現在人們的歷史感提升了,並且也明白了保護歷史就是保護財富,當然過去和現在的交織也會給發展造成一定的迷惑困擾。我相信隨著人們的觀念加強,對於歷史文化的維護會逐步有清醒的認識。是歷史文化不斷的昇華。

鳳凰山下《鳳凰村》

鳳凰山下《鳳凰村》

對於鳳凰古村,直觀是有點心堵的,村內的維修沒有按照以舊補舊的方法,大量運用了現代的工料,有些遺憾,最讓人無奈的是周圍的民租房以及現代建築,是躲不開的痛,每一條衚衕都很穿越,一眼望去都是由古到今,相當的有歷史隧道的感覺。

也許黑白片才可以體現故事的滄桑,我們無法穿越,我們卻可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