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

時光網特稿

對於影迷來說,最完美的夏天,當然是有《千與千尋》的夏天!十八年來首次登上中國內地銀幕,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傳奇力作《千與千尋》,已經在6月21日和翹首以盼的中國影迷們見面了,上映兩天票房就輕鬆突破1。25億元,觀眾們的熱情,就像當下的天氣一樣火熱。

作為世界電影史殿堂的經典之作,《千與千尋》可以說是宮崎駿最著名的作品——沒有之一。為什麼說《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因為無論是藝術水準還是獎項票房,這部電影都擁有難以超越的成就。

在很多粉絲心中,宮崎駿的手繪作品是永恆的經典,尤其以《千與千尋》為代表,電影中彷彿愛麗斯夢遊仙境一樣的鏡頭,以及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生動畫面,每一幀都如詩如畫,美到可以直接當電腦桌面。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中國內地定檔預告

《千與千尋》2001年7月在日本首映,隨後在全球攬下2。75億美元的票房,並且創造了日本電影票房神話,在日本國內創下2350萬人次觀看、308億日元收入的票房紀錄,至今18年過去了,這個票房紀錄仍然沒有被打破。

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片獎,以及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21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個獎項,這些獎項一張海報都快列不完。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獲獎海報

《千與千尋》並不像迪士尼、夢工廠的作品一樣,通篇都是老少咸宜的愉快故事,它堅守著宮崎駿的日式傳統風格,並充滿東方色彩的隱喻。英國BBC曾將其評選為“21世紀百大佳片”第四名,高居所有動畫片的榜首位置,外媒《華爾街日報》、《名利場》都給出過100分的滿分高分。

《千與千尋》的故事中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挖掘,常看常新百看不厭。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但全片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兒童片”的層面上,導演在其中融入了許多能觸動成人之心的東西。時光君精選了那些你第一次看《千與千尋》,可能沒有get到的點:包括“工作的意義”、“千尋的痛哭”、“無臉男的孤獨”、“慾望惡之花”等等,有些片段小時候看只覺得新奇有趣,長大後卻會看得淚流滿面。

在這部偉大的電影背後,還有許多值得玩味的幕後小故事:千尋的原型是導演朋友家的小女兒,而無臉男的原型竟是著名導演米林宏昌?國民主題曲《永遠同在》不是久石讓的作品?油屋的設計有何奧秘,千尋在繁華中奔跑,為何會有種3D的效果呢?時光君都會後面的文章中一一作答。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最後要說的是,《千與千尋》和中國觀眾的緣分不淺,雖然該片並沒有在中國正式上映過,卻有無數觀眾透過各種各樣的盜版渠道,在不同年齡時看過這部電影。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宮崎駿手寫信“千與千尋,請多關照”

這次為了配合中國上映,宮崎駿導演還特意手寫信告白中國觀眾:“千與千尋,請多關照”,這句話的中文日文寫法完全不同,可見是他是用心準備的。此外,信上還有宮崎駿親筆繪製的無臉男、龍貓等吉卜力動畫代表角色。這封可愛的手寫信一經發布,就引發觀眾淚目。

小編忍不住感慨一句,這些年欠宮崎駿的電影票,我們終於有機會還上了!這部美不勝收、隱喻滿滿的《千與千尋》,真的值得去電影院細細品味!

《千與千尋》中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小故事

千尋和無臉男的原型是誰?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前傳】

在創作《千與千尋》之前,宮崎駿本打算創作一部名為《畫煙囪的玲》的電影,他曾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繪製後者的概念圖。宮崎駿將他的想法告訴了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想讓《畫煙囪的玲》成為工作室下一部推出的作品。

鈴木敏夫發現此作品的劇情走向,是讓年輕少女玲與原先和她有敵對關係的年邁男澡堂老闆,最後墜入戀情的愛情故事,他覺得跨年齡的戀愛故事可能不受歡迎,於是否決了這個策劃,並向宮崎駿提議,應該製作一部以年輕人為主題的作品。

【“千尋”的原型】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宮崎駿後來便捨棄《畫煙囪的玲》,把新電影的主人公改成在日本電視臺工作的朋友——奧田誠治的女兒“千晶”。因為奧田誠治曾在暑假期間帶著千晶,前往宮崎駿岳父於長野縣搭建的山上小屋裡遊玩,讓宮崎駿與她熟悉起來成為了朋友。

另外宮崎駿想把主要觀眾群定位為像千晶那樣十來歲的少女,像她們傳達出即使處在現今社會里,“沒問題,你絕對做得來”這樣的信念。

在宮崎駿的自述裡,他也證實了這樣的說法:“有些女孩在出生時我就認識了,她們是我朋友的孩子。當她們長到10歲、12歲時,我就說‘該適當和她們保持距離了’,於是我開始設想,這些女孩子們從今以後會過著怎樣的生活,而《千與千尋》正是我為這些女生量身打造的禮物。

【白龍的配音】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為主要角色千尋和白龍配音的演員,分別是剛剛步入演藝圈不久的柊瑠美和經常為小孩配音的聲優入野自由,兩位當時都是充滿活力的中學生。入野自由透過試鏡選拔成為“白龍”的配音演員,宮崎導演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多讀書”。因為片中的大量臺詞具有古典氣息,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就無法讓聲音具有深度。

入野遵從宮崎導演的指示,讀了夏目漱石的《三四郎》等書,配音工作從2001年3月開始到6月初結束。在此期間入野屢屢出錯,而宮崎駿卻總是溫和地鼓勵他:“沒關係,不要緊張。”

【無臉男的原型和配音】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後半段的主要角色“無臉男”,在一開始出現的分鏡圖裡僅以“外型奇怪的神”簡單帶過,後來因宮崎駿原先擬定的故事情節會將影片時間拖到3個小時以上,為了修改情節,才被挑選成主要角色。

在吉卜力2010年動畫《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記者會上,製作人鈴木敏夫表示“無臉男”的原型模特兒,即為該片導演米林宏昌。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米林宏昌導演和無臉男

多年後,米林宏昌露當時實際的情況其實是,他在繪製無臉男站在油屋門外一景時,一旁的宮崎駿看到畫面上的無臉男隨口說出“這個東西好像麻呂(米林宏昌的外號)啊”,工作室內隨後將他流傳成是無臉男的模特兒,也讓鈴木敏夫順勢拿來做宣傳話題。另外米林宏昌表示,大家說他像無臉男,是因為自己“站著發呆的模樣很像它”。

片中無臉人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官方沒有公佈這個角色的配音演員,不少人猜測可能是宮崎駿本人或者是製作人鈴木敏夫配音。也有訊息稱,無臉男呻吟的聲音是由舞臺劇團“文學座”演員中村彰男所發出,他過去便有在《幽靈公主》裡客串配音的經歷。

《千與千尋》中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小故事

影片靈感&油屋設計&片名含義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影片靈感:國民歌曲《永遠同在》】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主題曲MV《永遠同在》

《千與千尋》的主題曲《永遠同在》在全世界傳唱度極高,被日本觀眾力挺為“國民歌曲”,甚至很多沒看過電影的人,也都聽過這首歌優美的旋律。宮崎駿曾公開稱讚道:“也許在潛意識裡,我是以這首歌為契機,才創作了《千與千尋》吧。”

值得一提的是,《千與千尋》的片尾曲《永遠同在》,並不是宮崎駿的老搭檔久石讓的作品,而是由作曲家木村弓與詩人覺和歌子兩人完成的。木村弓為《畫煙囪的玲》創作了主題歌曲《永遠同在》,但由於那部片的製作計劃遭到中止,歌曲也就暫時擱置了。

宮崎駿在創作《千與千尋》時,偶然發覺木村弓先前寄來的《永遠同在》裡一段歌詞“若是一切歸零開始,心境反而更加充實”,和新片的劇情很有共鳴,於是提議將這首歌作為片尾曲,取代了原先久石讓完成的歌曲《回到那一日的河川》

【在宮崎駿的動畫裡,孩子為何總是失去父母?】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在《千與千尋》中,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變成豬,這讓她不得不離開父母,踏入獨自成長的旅程。千尋的父母會變成豬,宮崎駿認為他們若一直待在千尋身旁,只會妨礙到千尋的成長,並認為從日本泡沫經濟發生後,到現今仍沒弄懂原因情況的成年人,也跟千尋父母一樣都變成了豬,任人宰割。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龍貓》中姐妹倆的母親因為生病經常缺席

宮崎駿的電影有一個永恆的“母題”:未成年的孩子,總被扔進成年人的世界勉力應付。回想起他的電影裡,有多少主角,總是在失去父親或母親的狀況下,在沒有家庭的支援下苦苦掙扎?對照他自已的童年,這其實正是導演本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在宮崎駿童年時,由於他的母親患肺結核病需要治療,所以全家經常跟隨著母親搬家,《龍貓》中小月小梅姐妹的故事,正是導演的真實寫照。而宮崎駿的父親,在二戰時是個想盡方法當逃兵的飛機制造廠廠長。母親給了他“獨自成長”的主題,而父親則給了他“飛行”的主題,這就是宮崎駿電影裡隱藏的真相。

【“異世界”油屋的設計】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宮崎駿把千尋無意間闖入的異世界,作為代表整個日本的寫照,片中主要的場景以澡堂“油屋”作為背景,因為導演幼時覺得這類場所非常神秘。片中油屋的設定參考了“江戶東京建築園”中的老建築子寶湯澡堂,以及道後溫泉總店、涉溫泉金具屋、湯原溫泉油屋等地。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江戶東京建築園的子寶湯澡堂

在日本靜岡縣、岐阜縣、長野縣一帶,每年日本陰曆11月會舉行祭典“霜月祭”,會讓數名扮演神祇的人員,前往鍋爐裡泡澡,這也是劇情裡眾神們會抽空前往油屋泡澡休憩的靈感。

另外還要闢個謠,傳聞中國臺灣新北市的著名景點“九份”是《千與千尋》的原型場景之一,但這是個誤會,宮崎駿並沒有去過九份。2013年9月宮崎駿接受電視臺TVBS專訪時提出《千與千尋》有許多取景的地點,但並未提及九份。2015年,吉卜力社長星野康二在來到中國臺灣參與相關活動時,也表示宮崎駿並未去過九份。

【《千與千尋》片名的意義】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日文片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神隠し”是一個具有濃郁日本民俗特色的詞,意思是“被神仙藏起來”,以前日本人用這個詞來指孩子或女子無故失蹤、無法找到的情形。

不過各國的譯名卻都沒有體現這層韻味,中文的通用片名砍掉了後半部分,直接就叫《千與千尋》。德語片名《Chihiros Reise ins Zauberland》為“千尋的魔法國度之旅”,西班牙語片名《El viaje de Chihiro》和法語片名《Le Voyage de Chihiro》都是“千尋之旅”的意思,義大利語片名《La città incantata》為“不可思議之城”,美國片名《Spirited Away》乾脆就是“拐走”的意思。

《千與千尋》中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小故事

千尋在繁花中奔跑 為何有3D的感覺?

【“鍋爐爺爺”和“蘿蔔精靈”】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中“鍋爐爺爺”最初的外型設定就是普通的老人,但為了增加更多的趣味,又給他加上了好幾雙長長的靈巧手臂,他的手臂模樣像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一樣,因為年長消瘦,會露出緊貼在面板下的骨骼。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片場多面手宮崎駿,像不像擁有多條手臂的鍋爐爺爺?

有網友覺得這位“鍋爐爺爺”和宮崎駿本人很神似,因為他經常在工作時身兼多職,從動畫師、導演、製片人、分鏡師、編劇到剪輯師樣樣在行,平時嚴厲又慈祥,還很喜歡罵下屬,就像鍋爐爺爺罵懶惰的小煤灰一樣,導演發起火來甚至連兒子也一樣罵。

2011年宮崎吾朗執導的新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舉行釋出會,身為老爸的宮崎駿也前往捧場,誰知他卻在現場變臉發飆,痛罵兒子,最後宮崎吾朗只好當著所有記者的面公開謝罪。做宮崎駿的兒子真的好難!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在片中前來油屋泡澡的眾神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外觀酷似“白蘿蔔”,協助千尋前往湯婆婆房間的神祇御白樣。在現實世界,“御白樣”是日本東北地方一帶所信仰的一種神靈的名字。在粉絲心中,“蘿蔔精靈”一直是人氣超高的吉祥物。

【千尋在繁花中奔跑】

由於片中“油屋”的設定是個“異世界”,所以宮崎駿設計在油屋外的花園裡,同時盛開著杜鵑、紫陽花、椿花、梅花等現實世界裡代表各不同季節的花卉,也就代表著這是在現實世界裡,不可能出現的一幕。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尋在繁花中奔跑,全片最美的鏡頭之一

千尋在油屋旁邊的繁花中奔跑的鏡頭,讓不少觀眾驚呼“美哭了”,而且明明是部2D製作的電影,卻在這段做出了強烈的3D效果。

據瞭解,《千與千尋》中一些人物快速移動的鏡頭,劇組會用電腦軟體做出由遠至近的效果,比如上面提到的白龍拉著千尋快跑,穿過繁花衝向通往油屋小徑的鏡頭,畫面看起來像是扛著攝影機由外往內拍攝的感覺,這是透過電腦數字攝影達到的效果,跨越了過去手繪動畫的技術障礙。

【白龍給千尋的飯糰,為什麼那麼好吃?】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片中大部分音效工作,是由負責混音工程的井上秀司在實際場景中錄製的,例如油屋裡澡堂的流水聲來自於群馬縣草津溫泉,鍋爐爺爺工作環境裡的吵雜聲,則收錄在屋久島上製作“阿多良窯”陶藝家們的工作室聲音。

片中配音表現效果非常逼真,是因為演員們是真的在吃!比如千尋吃下白龍做的飯糰,或千尋的父母在小鎮飲食店內狂吃肉的場景,當時劇組將實際的飯糰、炸雞等食物帶入錄音室內,讓配音人員一邊吃一邊配音的。

另外,影片裡角色兄役一邊跳舞、一邊諂媚無臉男橋段裡所出現的歌謠,是出自宮崎駿的個人即興創作,他把歌曲內容告訴給負責給兄役的小野武彥,讓對方同樣以邊跳動邊錄製的方式,完成配音。

【《千與千尋》首映 觀眾徹夜排隊】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創下日本影史票房神話

《千與千尋》在票房方面的成就至今無人超越,該片在日本國內創下2350萬人次觀看、308億日元收入的票房紀錄,事實上,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已經非常火爆了。

《千與千尋》的製作直到2001年7月初才全部完工,為了趕上當月20日公映,並沒有留出充足的宣傳時間。製作方從7月8日開始展開全國規模的大型試映會,以此來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在正式公映前,已經有十萬名觀眾有幸提前欣賞到了該片。

影片從2001年7月20日開始在日本343家影院上映,宮崎駿導演計劃在斯卡拉劇院進行兩場致謝活動,結果從19日上午十點半開始就有粉絲排隊購票,共有七百多人通宵守候。夜裡十點多,碰巧露面的製作人鈴木敏夫被眼尖的粉絲髮現,人們另外排起了索要簽名的隊伍。午夜零點二十分,鈴木在大家的鼓掌聲中籤完了最後一個名。

次日早晨六點半電影院開放,通宵排隊的人們立刻就座,利用開演前的兩個小時小睡補眠。最終,為了迴應大家的熱情,致謝活動臨時增至五場,在附近的美雪劇院和日比谷電影院臨時增加了場次。

上一次看《千與千尋》,你可能沒看懂

瑰麗世界的隱喻全集 值得“二刷三刷”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

《千與千尋》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巔峰之作,電影很多情節小時候看覺得新奇有趣,並不明白其中的深意,長大後卻看得淚流滿面。在這個瑰麗的奇幻世界中,小主人公千尋的冒險是追尋自我的過程,同時她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成長,跟隨著她,觀眾也會從中領悟到自己的成長。

那些你長大後摔過的跤,受過的苦,流過的淚,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真正懂得其中的滋味。有網友這樣感慨,“小時候以為自己是愣頭愣腦、執著向前的千尋,長大後才明白,自己是那個孤獨的戴著面具的無臉男。”

片中的許多人物不僅帶著日本傳統文化的影子,也反映出現代社會的眾生之相,宮崎駿導演用無盡的幻想構築起來的這兩個多小時,彷彿是一部動畫版的隱喻集,其中包含著難以估量的資訊,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解讀。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中文配音預告

社會學家根據婚齡和生育的資料在片中發現了現代日本典型小家庭的風貌;哲學家從主人公的遭遇中讀出了人的異化;語言學家由“千尋”到“千”的名字更換挖掘出符號的深意……當然,大多數觀眾並不會那麼“學術”,但同樣能從某些場景中獲得深深的觸動。

在這裡,小編會“拋磚引玉”,列出幾個當你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時,可能沒有get到其中深意的情節。這是一部值得各種解讀的電影,也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甚至多次觀看的電影,歡迎大家對電影給出不同的解讀看法。

【慾望惡之花】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與千尋》貫穿其中的兩個主題,除了千尋的成長和蛻變,更重要的還有隱藏其中關於“慾望”的深刻描寫。電影中的慾望多種多樣,從食慾、貪慾、破壞慾、控制慾到七情六慾,而眾人在面對慾望時,也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的反應。無節制的慾望就像一朵惡毒之花,看似妖嬈美麗,但卻讓人徹底迷失。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記得減肥!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電影一開頭,千尋的父母抵不住花花世界的美食誘惑,在無人約束的情況下,忍不住貪婪地吃了起來,直到被變成了豬。成人面對食慾和貪慾的誘惑束手就擒,而單純的千尋卻沒有被慾望衝昏了頭腦,相對大人來說,孩子們的慾望要簡單很多。

在電影中,“河神”被垃圾腐蝕成了惡臭無比的“腐爛神”,這是人類不注重環保的後果,而垃圾也象徵了人類物慾橫流的社會,人類無限制地消費,隨意向自然索取,製造了無窮無盡的垃圾。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膨脹的“無臉男”

“無臉男”也在不斷和慾望作鬥爭,他在拼命進食的過程中,被食慾和貪慾矇蔽了雙眼,從一個單純的人,變得身體完全膨脹,變得近乎瘋狂,直到他吐出吃掉的垃圾食物和人類,放棄那些虛無的慾望,才變回原來的純粹的真身。

“無臉男”最開始只是不起眼的隱身小角色,但當他有了變出金錢的能力,獻媚的人群瞬間蜂擁而至。現實中那些一擲千金的土大款,“拜金主義”的醜惡嘴臉,在我們身邊的社會難道不常見嗎?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片中“湯婆婆”和“巨嬰男”,也是控制慾和破壞慾的典型代表。湯婆婆平時是金錢至上的經營管理者,可一旦面對自己的“巨嬰寶寶”,卻變得束手無策,她的控制慾極其強烈,把整個湯屋管理得很好,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反過來說,正因為她控制過多,管束過多,才使得孩子永遠無法長大,雖然身形龐大但長相還是嬰兒,行為舉止也像嬰兒一般任性。

“巨嬰男”一開始享受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撒潑打滾,破壞慾非常強烈,事實上嬰兒都是如此,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全能的神”,身邊的任何事情必須順著自己的心意來。但嬰兒必須要意識到自己不是“全能的”才會長大,就像“巨嬰男”後來的蛻變。

上一次看《千與千尋》,你可能沒看懂

“千尋的痛哭”“工作的意義”“幽靈列車”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工作的意義】

直到工作之後看《千與千尋》才忽然發現,這部電影在前半段,反覆強調了工作的重要意義,也是職場新鮮人“千尋”的打怪升職記,是部很好的“職場教科書”。

為何宮崎駿要在一部動畫片裡,向孩子們強調“工作的意義”呢?我們需要回顧下影片的創作背景:《千與千尋》在2001年上映,而20世紀90年代日本日本房地產泡沫崩潰,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它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人們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笨手笨腳卻努力工作的千尋

《千與千尋》正是宮崎駿對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的一種反思和表達,它構成了妖怪小鎮的世界觀,真實又殘酷。在日本1989年後的“平成”年代,由於經濟不景氣,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蝸居在家,打遊戲啃老淪為“平成廢宅”,2001年電影上映時,日本社會正迎來一場巨大的失業潮,而在宮崎駿的世界裡,工作擁有至高的意義,“在湯屋裡沒有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

所以千尋這麼嬌弱瘦小,卻還是要堅持擁有一份工作。她從剛開始似乎什麼也不會做,直到透過湯婆婆的艱難“面試”,經歷“同事”們的種種刁難,迎戰工作中的第一個艱難挑戰“河神”,到逐漸成長贏得眾人的信任,千尋在工作的逐漸成長,和我們普通人的經歷又是何其相似。

【千尋的痛哭】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人們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千尋的長大,或許是從那次在白龍面前,令人心碎的痛哭開始的。

電影中的千尋本來是個矯情又膽小的姑娘,她意外闖入了神奇世界,失去了爸爸媽媽的保護,她被嚇得站不起來,只會瑟瑟發抖。當她面對凶神惡煞的湯婆婆時,只是緊緊抱住了自己,也沒有被嚇哭。當她終於找到工作,被前輩玲叫去找衣服時,終於獲得了一點點安全感,她並沒有哭,只是默默地蹲下身子,彷彿終於能舒了一口氣。

人越長大,放聲大哭越沒有那麼容易,當千尋被扔到一個無依無靠的環境中,她必須事事都依靠自己,她沒有時間哭,也不能哭,她必須要抓緊一切可能,讓自己先活下來,先有了生存的本領再說。那些沒有哭出來的眼淚,都被瘦小的千尋咽入了肚子裡。

直到白龍帶領千尋看到了已經變成豬的爸爸媽媽,直到白龍拿出來飯糰讓她吃,她緊繃了太久的神經,才突然放鬆下來,千尋忍不住像個孩子一樣失聲大哭。每個經歷過生命中艱難時刻的人,都會明白這種眼淚,到底是什麼滋味。

【幽靈列車:反高潮的全片高潮】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據瞭解,《千與千尋》原先的結局是千尋與白龍合力擊敗湯婆婆等人,最後千尋成功救出父母又迴歸快樂的生活,這是個觀眾比較容易理解的皆大歡喜式結局。

後來因劇情長度問題,宮崎駿捨棄了這個故事線,並將神秘角色無臉男改成影片影片後半段主要人物,隨之大幅度修改情節,這才有了影片中千尋和無臉男共同乘坐幽靈列車的經典片段,這是一段看似“反高潮”的全片高潮段落。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千尋和無臉男在幽靈列車上

千尋和無臉男靜靜地坐在這趟“有去無回”的列車,車上的乘客都是隻有暗影的精靈,他們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故事?沒人能夠知道。車窗外掠過了不少風景,有的人在孤零零地等車,那些一閃而過的霓虹燈廣告牌,彷彿訴說著人間的繁華,但又轉瞬即逝。

這段戲幾乎沒有一句臺詞,但卻帶來一種異常沉靜又強大的力量,穿行在水中的列車,似乎訴說著一個永恆的問題,“我們從哪兒來,最終又往何處去呢?”當那些與你同行的人都漸漸下車,總有人要先走,而你自己的人生,會不會也只是南柯一夢?

上一次看《千與千尋》,你可能沒看懂

“無臉男的孤獨”“牢記你的名字”

【無臉男的孤獨】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無臉男是一個在全片中都沒幾句臺詞的“怪物”,但他卻被不少人反覆討論,甚至被很多人cosplay。在宮崎駿塑造的角色中,他是非常有個性和辨識度的一位,關於這個角色,也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解讀。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無臉男

有人說無臉男一直戴著面具,代表缺乏意識的普羅大眾,他自己只會發出“嗯嗯”的聲音,沒有辦法表達出真實的想法,又無節制地吃喝直到近乎瘋狂,像不像那些在泡沫經濟時代缺乏自我,隨波逐流直到迷失的普通人?

也有人說無臉男象徵著感情關係中的“備胎”,他想付出真心,千尋卻不理解他的意思,他捧出一大把眾人都愛的金子,千尋卻不稀罕,他到底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千尋的青睞?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他最後面對千尋,只喃喃自語說了一句話“我好寂寞”。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在小編眼裡,無臉男或許代表了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他就像每個普通人一樣,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彷彿有“自動隱身”的功能,他想獲得心中女神的芳心,想獲得眾人的矚目,但他並沒有說話的能力,他的面具遮蓋了真實的表情,滿腹心事又能和誰去說?他的內心該有多孤獨呢?所以千尋在片中隨手放他進入湯屋,這種小小的善意之舉,卻成了無臉男的救命稻草,他可能從來沒體會被人善待的感覺。

宮崎駿在接受法國雜誌《premier》採訪時曾說,“無臉男”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他是一種象徵,是每個人的心中都秘密存在的力比多。(“力比多”意為“原欲”,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學認為,力比多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力量,是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的驅動力。)

宮崎駿關於無臉男的深沉隱喻,看過電影之後,你能明白嗎?

【牢記你的名字】

荻野千尋的簽字

在油屋中,湯婆婆收去了“荻野千尋”的名字,只給她留下了一個“千”字,一夜之間,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後來白龍告訴她,一定要牢記住自己的名字,最終千尋也幫助白龍找回他遺忘多時的名字——賑早見琥珀主。

在《千與千尋》的世界觀中,宮崎駿將“語言”定義為是種能夠帶來力量的東西,而千尋在異世界裡說出的想法,將決定她是否有機會生存下去。電影裡的湯婆婆奪走屬於對方本名,就會逐漸控制住這個人的全部。在電影外的世界,記住自己的名字似乎很容易,但要做到在任何時候都不迷失自我,這並不簡單。

“千與千尋”為什麼成為宮崎駿的巔峰?

宮崎駿曾在製作《千與千尋》期間,偶然回想出從前已記不清楚的兒時回憶,這種不可思議的體驗,化作了電影中的經典臺詞:“曾經發生的事絕不可能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

牢記你的名字,忠實你的記憶,遵從你的內心,這是宮崎駿給觀眾們的溫柔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