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這個時候的蒙古實力強橫無比,西征到歐洲後更是將“狼群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歐洲引以為豪的方陣步兵和重甲騎兵殺得丟盔棄甲。歐洲人將其稱為“上帝之鞭”,直到拯救了整個歐亞大陸的“釣魚城之戰”發生。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公元1259年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圍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卻始終無法攻克,戰亂中連蒙古大汗蒙哥也陣亡在城下,此戰持續七個月,以蒙哥死亡蒙古退兵結束,此戰之後蒙古帝國內部出現內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為南宋續命二十年,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覆滅,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一說36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

忽必烈與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歷時九十八年,為何區區百年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就被朱元璋趕回了漠北?

首先,從蒙哥死後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忽必烈勝利後又推行的“行漢法”主張,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這場內戰讓四大汗國先後脫離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朝為宗主國。

之後忽必烈繼續攻南宋,南宋滅亡後又進行了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連年戰爭加以宮廷廩祿、宗藩歲賜,都需要鉅額經費來支援,忽必烈開始迷信“理財助國”重用阿合馬、盧世榮、桑哥等用以“理財助國”邀寵的大臣主持國政,理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稅收、興鐵冶、鑄農器官賣、“括勘”(追還被私人、寺院奪佔的南宋公田,起徵田賦)、“理算”(追徵各地歷年積欠的錢糧)、變更鈔法等,使國家的收入顯著增加。可惜蒙古人打仗厲害,真正治理國家就太差了,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橫徵暴斂使得到至元二十年(1283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更增至四百餘起。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忽必烈

其次,是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揭竿而起,而蒙古內部也是爭權奪利戰爭不斷。

最後,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導致物價迅速上漲。民不聊生,次年,元惠宗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自此元末的農民大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到公元1722年康熙在北郊暢春園病逝,滿清已經走過86年,按照當時漢人說的異族無百年史,那清朝估計也快了,其實清朝前期與元朝有不少一樣的地方,一個是開國之後連年征戰,滿清子1644年入關後先是擊敗了佔據北京的李自成然後繼續追擊,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多爾袞

1722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天降猛人”雍正正式登場。

首先,他反對因循苟且,認為“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他針對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張“著意搜剔”。

其次、整頓吏治,以利民生。

最後、反對朋黨。

雍正帝先是將密摺制度的內容和範圍擴大,進一步幫助皇帝更好地瞭解下面情況,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隨後針對議政王大臣會議,加強皇權又設定了軍機處將分散在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實現真正的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

在用人方面也是滿漢並重,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在經歷過九子奪嫡之後,雍正帝生怕自己的皇子們也會像自己當年一樣深陷皇位爭奪戰的險境之中,就搞了個秘密立儲法,生前不說誰是繼承人,哎,把確認繼承人的聖旨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你還別說這麼一搞把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滿清繼承的是明末的政治遺產,大地主階級基本沒變,官商勾結、貪汙腐敗與明末無二,前面幾十年一直在征戰穩固清朝的根基所以並沒有急於處理這些問題,而到了雍正朝,清朝作為一個繼承明朝的國家,明朝的地盤基本穩固,雍正開始整飭吏治,重用執法嚴格,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上來就是一波錢糧大清查,先是在中央進行清查虧空,隨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

然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國庫收入並且打擊貪汙腐敗,雍正將繼承明末的“火耗”(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亦稱耗羨),進行了修改,主要是是這玩意兒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從中任意侵貪,成為官場公行的陋習。雍正表示這錢不能全讓你們這些當官的拿去了,朝廷也要分點所以搞了個“火耗歸公”將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這樣,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最後,為清朝續命一百多年的政策來了,雍正不愧是“康乾盛世”的承接者,也是整個大清的承接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這一政策又稱“攤丁入畝”進一步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

“攤丁入畝”是讓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能活下去,不造反。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厲害了,首先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就是說那時候收稅只收老百姓的,不僅收你的稅還讓你當差(包含服兵役和徭役)但是官紳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必當差不交稅,雍正搞得這個“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雍正也不敢逼著這些個官紳老爺去當差服兵役、徭役,但是可以用銀兩兌買,這個變通就很靈性了,要是當年崇禎能有這魄力估計明朝還能再拖個幾十年,不過雍正手上有刀崇禎沒有這可能也是雍正有魄力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之一吧。

總之,在清朝也有像元朝一樣的發展趨勢時,“天降猛男”愛新覺羅·胤禛透過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將已經開始滑向深淵的大清朝又拉回了正軌,將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峰。

不知大家對雍正皇帝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