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480萬,名字是漢武帝所賜!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六安市來說,人口超480萬,位於安徽省西部,別稱“皋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在歷史上,六安之名始於漢武帝,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480萬,名字是漢武帝所賜!

首先,六安市隸屬於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地處江淮之間,東鄰省會合肥市;南接安慶地區和湖北省英山、羅田兩縣;西與河南省商城、固始毗連;北接淮南市並與阜陽地區隔河相望。全市界於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六安地處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佈;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就六安市的歷史來說,夏屬皋陶後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Lù)(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稱皋城。西周至春秋,封國林立,境內先後屬英、六、舒蓼、舒鳩、舒庸等侯國。戰國時期,今安徽省六安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480萬,名字是漢武帝所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六安東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區屬衡山郡,置潛縣,其餘屬九江郡,置六縣、壽春、安豐三縣、郡治壽春。西漢行郡國制,該地區初屬衡山國和淮南國。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改衡山國為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沿用至今。東漢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九江郡置壽春、成德二縣,廬江郡置六安、潛縣、安風、陽泉、安豐、雲婁、龍舒等縣。三國時期,今六安市一帶分屬魏淮南郡、廬江郡、安豐郡。南北朝時,今六安地區先屬南朝宋,宋大明八年(464年)屬南豫州,州治當塗。繼屬南朝齊,再屬南朝梁。

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480萬,名字是漢武帝所賜!

隋開皇初年(581年)改嶽安縣為霍山縣,十九年置霍邱縣,分屬淮南郡、廬江郡,淮南郡析壽春、安豐、霍邱縣,郡治壽春;廬江郡置六安、舒城、霍山、淠水、開化五縣,郡治合肥(今合肥市)。唐朝建立後,今六安市一帶分屬廬州和壽州。北宋建立後,今六安市一帶分屬淮南西路壽州和廬州。壽州領壽春、安豐、六安、霍邱等縣,州治下蔡(今鳳臺縣城)。廬州領舒城縣,州治合肥(今合肥市)。元朝這一歷史階段,今六安市一帶分屬河南行省安豐路和廬州路。安豐路,領壽春、安豐、霍邱3縣,治所壽春。廬州路領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縣,治所合肥。明朝,該地區分屬鳳陽府和廬州府。

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480萬,名字是漢武帝所賜!

最後,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設安徽省,今六安市一帶分屬鳳陽府、潁州府和廬州府。到了1912年,改壽州為壽縣、六安州為六安縣,連同霍邱、舒城、霍山三縣均隸屬於省。1971年3月,設立六安地區。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併,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9月,撤銷六安地區,設立省轄六安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如今,六安市轄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縣和金安、裕安、葉集三區。2015年12月,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截至2018年底,地級六安市總面積達1545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87萬人。對於地級六安市,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