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說起陳子昂,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他所寫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與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大詩人一起被並稱為“仙宗十友”。他自己又曾在京任右拾遺,因此人稱“陳拾遺”。如此有才有名的陳子昂,為何最後卻被一縣令害死了呢?

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據《舊唐書》記載:

“子昂父在鄉,為縣令段簡所辱,逮還鄉里。簡乃因事收繫獄中,憂憤而卒,時年四十餘。”

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記載,從中我們可以得知,陳子昂辭官回鄉後,遭遇了父親去世。在此期間,由於縣令段簡覬覦其家族財產,所以誣陷陳子昂,將其害死。

雖說陳子昂最終的結局,在不少文獻中都是這樣記載的,但仍然有很多人覺得有問題,什麼問題呢?

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首先陳子昂當初在京為官時,雖然右拾遺官職不高,可他為人剛直不阿。連武則天信任的酷吏來俊臣他都不怕,還曾因進言被武則天下獄。可當放出來之後,陳子昂照樣堅持自己,遇到不對的事情,就會極力力諫,不惜代價。連京城大官,甚至皇帝心腹都不怕的陳子昂,怎麼會怕一個小小縣令,而且在其拷打之下,還真的讓家人湊了20 萬緡錢送給段簡呢?

其次陳子昂雖然已經辭官回鄉,可武則天“下詔”允許他帶職返鄉,仍領右拾遺薪俸。武則天下詔通知此事,就證明縣令是知道的。即使陳子昂回鄉,在鄉里仍然具有一定名望,況且陳家本就是名門望族。既然如此,又怎麼被縣令段簡輕易加害?

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那麼我們就來解答一下,大多數人心中的這兩個疑問。

其一,陳子昂在京任職時,的確不畏強權,敢和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發生爭執,還反對武則天的政見。不過這些,都是出於政事或軍事上,陳子昂有自己的見解。有不同的見解,並構不成什麼大罪。所以不是他敢和這些人作對,而是這些人沒必要與他計較。

其二,武則天允許他帶職返鄉,仍領右拾遺薪俸,可右拾遺在唐朝,不過是個正八品的小官。說他沒理由懼怕小小的縣令,那麼縣令官職多大呢?據記載,在唐朝的時候,京縣、畿縣位於正五品上有與正六品上,餘自從六品上至從七品下。也就是說,段簡這個縣令,至少也有從七品。況且陳子昂已經致仕,段簡還是在任的縣令,所以陳子昂還是有必要懼怕對方的。

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其三,段簡雖然最差也是個從七品,但他上面可有無數上司盯著。也就是說,他如果無故害死陳子昂,要是被上面知道了,他也很難脫身。因此,他敢先敲詐陳子昂,再將其害死,主要是有人在背後撐腰,這個人就是武三思。

陳子昂在京得罪了武家人,所以在他守喪期間,武三思便指使段簡除掉他。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兒,有他撐腰,段簡自然什麼事都敢做。另外,段簡還有意巴結酷吏來俊臣,曾將自己妻妾送給來俊臣,為了給對方出氣,他當然也要害陳子昂。

其四,陳子昂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他父親陳元敬在時,當地百姓都不聽縣令號令,有什麼冤情,也都找陳元敬申訴。一直想成為當地一霸的段簡,自然對陳家恨之入骨,在陳元敬去世後,他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也就很合理會去陷害陳子昂了。

寫出“前不見古人”的陳子昂,曾在京為官,為何卻被一縣令害死

陳子昂幼時聰慧,長大後頗具俠氣之風,他的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然而最後,卻被段簡這個小人陷害致死,實在太過惋惜。不過也正因如此,才讓我們更加牢牢記住了他。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