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雖然說接受朝廷招安,是宋江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梁山好漢不可避免的宿命,但招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套用一句俗語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梁山好漢的招安,前後折騰了3次。

第一次招安是在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撲擎天柱,李逵壽張喬坐衙》裡。

御史大夫崔靖提出詔安,宋徽宗當場同意說:“卿言甚當,正合朕意。”宋徽宗差殿前太尉陳宗善帶著丹詔、御酒,前去招安梁山好漢。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當時,朝廷還沒有大規模征伐梁山,宋徽宗對梁山好漢的能量一無所知,詔書寫得非常咄咄逼人,“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領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這樣的條件,梁山好漢能接受嗎?

一方面,梁山好漢剛剛湊齊108名,完成大聚義,在忠義堂上排定了座次,並沒有做好接受朝廷招安的準備,“幸福”來得太突然;另一方面,蔡京、高俅等人對梁山好漢,心存蔑視,分別派了張幹辦、李虞候跟著陳宗善前去梁山。張幹辦、李虞候是蔡京、高俅身邊的人,高高在上慣了,此次明顯是被派去“刷經驗”,“賺積分”。他們到了梁山後,依然一副“欽差大臣”做派,處處出言不遜,惹怒了梁山好漢,再加上阮小七悄悄地將御酒調換成村醪水白酒,使得這場招安成為一場鬧劇。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第二次招安是七十九回《劉唐放火燒戰船,宋江兩敗高太尉》裡。

上次招安失敗,宋徽宗遷怒於御史大夫崔靖,將他送到大理寺治罪。隨後,宋徽宗先後安排童貫和高俅領兵征伐梁山。預料之中,童貫和高俅均遭到梁山好漢的“毒打”,以慘敗收場。就如吳用預料那樣,“等這廝引將大軍來到,教他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

現在,宋徽宗有沒有“夢裡也怕”,我們不得而知,倒是蔡京主動奏報宋徽宗,請求招安梁山好漢。蔡京是朝廷“四大奸臣”之首,怎麼會提出招安呢?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原來,蔡京、高俅有自己的“小算盤”:利用宋江急於招安的心理,在詔書裡做文章,玩文字遊戲,將梁山好漢引誘到濟州城裡,“捉下為頭宋江一個,把來殺了,卻將他手下眾人,盡數拆散,分調開去”,這樣一來,朝廷就去掉了心腹之患。

蔡京、高俅都是聰明人,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將別人看得太低。他們低估了梁山好漢的能力,又高估了自己的智商。梁山好漢能夠從打家劫舍的山賊,變成與朝廷軍隊對陣的正規軍,並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實實在在的能力。梁山好漢裡不乏盧俊義、吳用這樣的精英階層。他們的那些計謀,梁山好漢看不出來嗎?

因此,當高俅派人請梁山好漢下山,去濟州城下行禮,開讀詔書時,吳用一眼就看出真相,笑道:“高俅那廝,被我們殺得膽寒心碎,便有十分的計策,也施展不得。放著眾兄弟一班好漢,不要疑心,只顧跟隨宋公明哥哥下山。”吳用隨即調兵遣將,將前後方安排得妥妥當當。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果然,到了濟州城下,梁山好漢在城下拱手,聽城上天使開讀詔書。吳用聽到詔書裡“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時,立即問身邊的神箭手花榮:“將軍聽得麼?”明明是一句話,非要分開來讀,要弄成殺死宋江,赦免其他人都的結果。梁山好漢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大哥被殺,那麼做兄弟的豈能坐視不管?

花榮心領神會,馬上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則甚?”只見花榮搭上箭,拽滿弓,一箭射倒開讀詔書的天使,同時將這場招安騙局射穿。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第三次招安是在《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裡。

在經過多次損兵折將後,宋徽宗終於意識到梁山好漢並非一般山賊,以及童貫、高俅等人的無能,“汝等不才貪佞之臣,枉受朝廷爵祿,壞了國家大事”,下定決心派殿前太尉宿元景前往梁山招安。

這次,宋徽宗開出了優厚的待遇,不但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還分別賜予了金牌、紅錦,銀牌、綠錦等財物。於是,招安成功了,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歸順了朝廷。

朝廷三次招安梁山好漢,為什麼到第三次才成功?

顯而易見,從第一次招安到第三次招安,朝廷經歷了一系列挫敗,才越來越重視梁山好漢,願意開出較為優厚的待遇來招安梁山好漢。這都是梁山好漢用槍棒和拳頭鬥,而非磕頭爭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