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古時的帝王受天命開國建業,大多數都需要外戚的幫助,外戚在政治執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漢文帝一朝主要有兩大外戚力量:一是以薄昭為首的薄氏外戚,一是妻族竇氏外戚。但是,文帝借鑑諸呂之禍,並沒有大肆重用外戚。

不受重用的薄昭為何慘死,受皇帝寵愛的鄧通為何餓死街頭?

請看下文講述。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一、因舅舅薄昭犯上,被文帝賜死

薄昭,西漢時期的大臣,是薄太后的弟弟,也就是漢文帝的舅舅

。與呂氏外戚相反,文帝朝外戚在朝臣中的比例不大,地位也不高。以文帝之舅薄昭為例,他雖封為軹侯.但卻沒讓他參與朝政。

即使在文帝完全掌握朝政以後,

薄昭的官職和品級都不高,僅為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是郎中令的二等屬官,並不掌實權。即使後來薄昭以“車騎將軍”的身份迎薄太后於代,“車騎將軍”也是個散官。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史載“諸從朕六人,皆至九卿”,薄昭陪同代王來京城,這是事實,但薄昭確實沒有官至九卿。這與呂產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的官職比起來,差距甚遠。

這很可能是文帝的有意安排,不讓外戚薄昭掌權。

在“周勃繫獄”事件中,薄昭收受絳侯的賄賂,為其開脫,而文帝為此遭受母親薄太后的數落,這為“薄昭之死”埋下了伏筆。筆者認為,文帝令薄昭諫淮南王,使淮南王的舅舅趙兼離開淮南國,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自己的舅舅薄昭之國,

但礙於親親之情

,不便明說。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車騎將軍薄昭被封為軹侯,

顯然他的封邑在軹縣,屬河內郡,而河內郡是中央直接控制的郡之一,符合“公主、列侯頗邑其中”的原則。此外,為了推行“令列侯之國”政策,文帝讓丞相周勃帶頭“之國”去了。

而作為皇帝的外戚,薄昭並沒有給諸侯王的外戚起帶頭作用。

從文帝命令薄昭諫淮南王,薄昭接受周勃的賄賂並讓他的姐姐薄太后為絳侯開脫、以及文帝十年薄昭被殺等事件表明,薄昭一直留在京城,並沒有“之國”。由此可見,外戚薄昭公然不執行“令列侯之國”的政策,沒有起到帶頭示範作用,這一點應該使得漢文帝對薄昭更加不滿。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最後,薄昭殺漢使者

,等於是壓垮了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薄昭被逼自殺。

由於外戚呂氏專權,三趙王先後被殺,劉氏宗族遭到屠戮,呂氏自己也被滅族。外戚之亂給漢文帝劉恆造成的影響太大了。而文帝的舅舅薄昭顯然在政治的漩渦中不知迴旋,文帝礙於親情多次對他旁敲側擊,可惜他至死未能領悟其中的奧秘。

筆者認為,

薄昭之死是有很多原因,但是外戚薄昭不執行文帝“之國”的政策

,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妻族竇氏外戚,直到文帝去世,竇氏兄弟都未得封侯。由此可見,文帝一朝外戚力量不大,地位不高。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二、鄧通,擁有鑄幣銅山,最終卻餓死街頭

帝王身邊除了外戚,近臣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近臣就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大臣,他們的官階一般都不高,但由於受皇帝的寵愛,他們在政治中也能發揮特殊的作用。在文帝一朝,不僅有以賈誼、晁錯為代表的新晉之臣,還有隻會溜鬚拍馬的弄臣,諸如鄧通。

作為一個君王,

根據自己的喜好寵信一個近臣,這本身也無可厚非

。顯然,我們可以從趣緣關係來看待漢文帝與寵臣鄧通的關係。班固認為,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十分節儉,宮中沒有奢侈浪費。因此很多人也認為文帝是一個節儉的君王,但文帝還有他的另外一面。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比如說他對寵愛的近臣鄧通就賞罰無度,“方隆愛幸,賞賜累鉅萬”,鉅萬的錢不知可以造多少露臺!不但如此,一向謹慎細微的文帝可以因為近臣鄧通,甚至破壞朝堂禮儀。當時的丞相是小功臣申屠嘉,與文帝初年的“目送周勃”大功臣丞相周勃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鄧通的出現也

可以窺探出功臣集團的勢力在衰減,而君主的權威在加強

漢文帝的即位十分意外,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文帝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皇位是由上天所賜。

鄧通是由於皇帝的一場夢而被認為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因此文帝使鄧通富貴也在情理之中。孝文帝自從進入未央宮,已然居天子之位。從八歲時離開京城之代,依照常理推斷,他與天子之位不會有任何交集,他也不會幻想能夠當上皇帝。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在“誅諸呂”事件中,他沒有任何作為,這是一個明證。但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使一個最不受重視,最不抱希望的諸侯王轉而為天子,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天大的驚喜,其實驚多於喜

。而這一切,年輕的皇帝認為其實都是上天對自己的眷顧。

所以在他即位之後,一旦國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要向天謝罪,因此,

文帝將鄧通看成是上天派來的使者,寵信一個弄臣在當時看來也無可厚非,

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文帝一朝功臣集團在中央始終佔據優勢地位,但是功臣集團對皇權的威脅也最大,所以漢文帝在主觀上對功臣集團更多的是防範。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鄧通為何如此受文帝寵愛,

這要從文帝的痛病說起

,有一天,文帝突然犯了“龍痛”,(史書上沒有記載文帝的“龍痛“長在哪裡),君臣都守在文帝的龍榻前,據說只要用力吮吸痛處,可以化解疼痛感,這時眾多大臣中,鄧通站了出來。

鄧通肺活量驚人,

在鄧通的激烈,全力地吮吸下,文帝緩解了疼痛

,心情大悅,從此便寵愛這個能為他舉舌吮痛的鄧通。不僅賜給他銅山(史上記載位於蜀郡嚴道縣),還給他權力讓他開採冶煉,鑄錢幣,甚至還讓他發行貨幣。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鄧通從此發家致富,變身為”銀行“的一把手,後來”鄧氏錢“也成了漢代的通行幣。但好景不長,文帝駕崩後,漢景帝即位,鄧通被免官待在家中,很快,

之前的積蓄就花完了,最終也就餓死於街頭。

詩仙李白詩曰:“多少金錢滿天下,不知更有鄧通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鄧通最終的悲慘。

三、反思

借鑑“諸呂之禍”,

漢文帝一朝外戚沒有過多幹政,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力量

,這和漢文帝的刻意安排有關。在漢文帝的近臣中,代地集團是文帝所依靠的最核心力量,他們控制宮廷和京城的軍事武裝力量。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由於文帝沒有過度提拔代臣,代地集團尚能和功臣集團平安相處。以“舉賢良”而被提拔的賈誼和晁錯來自於地方,不受軍功階層的影響使得他們能夠一心一意為皇權服務,即使身首異處也在所不惜。

漢文帝在客觀上重用他們,利用他們對抗強大的功臣集團和諸侯王集團

,起到以小治大的作用,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

他們與功臣集團、諸侯王集團的矛盾尖銳,

由於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所以也往往是鬥爭的犧牲品。在君臣關係建構方面,從客觀上說,文帝朝近臣為加強皇權做了不懈地努力。而以薄昭為首的外戚不但在政治漩渦中不知迴旋,而且公開不執行,甚至是破壞文帝制定的政策,最終為薄昭為此付出了代價。

都說漢文帝是崇尚節儉的明君,為何賜死舅舅?還給寵臣銅山鑄幣?

四、總結

綜上所述,

由於文帝一朝功臣集團在中央始終佔據優勢地位,

因此文帝不得不依靠近臣的力量來抗衡功臣集團。其中代地集團是文帝所依靠的最核心力量,新晉之臣賈誼、晁錯,鄧通等人為加強君權不斷地建言獻策。

但是文帝朝的外戚薄昭,為了一己私慾,公開帶頭破壞文帝制定的政策,

並且驕縱犯上,最終落了一個賜死的結局

。再看看受文帝寵愛的鄧通,在文帝去世後,也就慢慢走向人生低谷,最終餓死街頭,驗證了嘴上功夫再厲害,不如實幹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