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宋太祖年間,大才子宋白受命主持科考選拔,一時鬼迷心竅收了賄賂。可這宋大才子收過錢後,卻也耍起小聰明,把行賄者列入名單後,故意提前找宋太祖審批,想弄出個“既定事實”來。不料卻被宋太祖劈頭一頓罵:朕任命你這個職務,就是讓你全權負責選拔,你來決定就好,幹嘛還要問朕?反正只要你出了錯,朕就“當斫汝頭以謝眾”!剁了你腦袋平息民憤就是,廢什麼話。

這一通罵,叫巧舌如簧的宋白,瞬間一句廢話沒有,火速把收的黑錢吐了出來,公正選拔了中榜者。因為他知道,宋太祖說的“斫汝頭”,絕不是隨便說說——這位號稱“優禮文官”的開國皇帝,一大“奇葩愛好”,就是“嚴懲官員翫忽職守”。

雖說,放在號稱“文官幸福年代”的北宋,官員們早習慣了一百多年的人浮於事,大大小小的衙門,平日就是三五個人佔一個坑,幹拿錢不幹活是常態,順手牽羊摟點更是小意思;朝中的高官們,日常福利多如牛毛,工資基本不動;普通官員安穩混個三五年,到年齡就正常升遷,甚至“不限內外,不問勞逸”,全國的官員人數,隔些年就膨脹一倍。“養廢物官”的巨大包袱,拖得北宋積貧積弱,終於在“靖康之恥”裡,被人活活吊打。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但在宋太祖執政時,並不是這樣。

作為一位親歷了五代十國戰亂的開國帝王,宋太祖趙匡胤親身見識了唐末五代深重的腐敗。北宋開國後,大小衙門的腐敗風氣,也是丁點未減。以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感嘆說“宋季,郡縣吏承五季之習”。倘若這樣一直“承”下去,開國只擁有中原大地的宋王朝,恐怕也要走上短命的老路。於是,宋太祖也果斷採取了“零容忍”政策。

宋太祖的“治官”政策,除了嚴格的官員選拔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極度較真的反貪法律,更有他各種“奇葩”的方式。以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平時隨身都帶著一個記錄本,上面寫滿了對大小衙門臣工們的記錄評價,只要遇到人事任免方面的大事,就立刻翻開記錄本查對,管保不看走眼一個人。多少宋初傑出的能臣,就是靠這笨辦法發現的。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至於日常的人員選拔,別看宋太祖說著讓人“全權負責”,但他親自把關也不含糊。比如開寶六年,七百多官吏在京城接受考核,宋太祖一口氣就罷免其中四百多不合格以及懶惰者——大宋,不養閒人。

而比起北宋中後期時,官員們貪汙腐敗不算事,皇帝殺貪官都成了“做不得的快意事”的雷景象。宋太祖年間,卻是絕沒有這類講究。看看宋初的歷史就知道,貪汙受賄就是官員碰不得的高壓線。官員們因為貪汙受賄而被殺,甚至遭到“棄市”酷刑,簡直一抓一大把。以宋太祖本人的話說:犯吾法者,唯有劍耳。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而在宋太祖的“零容忍”內容裡,貪汙腐敗也只是其中一樣,同樣讓他不能忍的,就是官員判錯案。建隆二年的“馬漢惠案”就是其中之一。金州流氓馬漢惠長期魚肉鄉里,激起極大民憤,最後終於不作不死,被其父母與弟弟聯手打死。這樣一起為民除害的事件,當地防禦使仇超卻枉顧民意,硬要“反殺”馬漢惠的一家人償命。宋太祖得知後震怒,不但推翻了原判,還把亂判案的仇超杖責後流放海島。判錯案,在大宋就這麼嚴重。

對於剋扣軍糧等北宋末期的“常規操作”,放在宋太祖時代,更是不得了的大罪。比如建隆三年,蔡河務綱官王訓因為在軍糧裡摻沙土,直接被宋太祖下令在鬧市裡處決後分屍。而且除了懲辦直接責任人外,宋太祖也喜歡“一抓抓一串”。一個官員出事,他的推薦人也照樣要追責。建隆元年商河縣令李瑤因貪汙腐敗被處決後,左贊善大夫申文偉並未直接參與李瑤案,同樣因“失察”被追責。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甚至官員家屬犯罪,在宋太祖看來,也同樣要一塊辦。比如右贊善大夫王昭文的兒子盜竊府庫,雖然王昭文沒有參與此事,但也同樣被罷免官職,悲催發配汝州。為了確保精準打擊,宋太祖還熱烈鼓勵“民告官”。建隆二年時,大名縣民郭贄就舉報官府做事不公,結果一告拉下一片:縣令程迪被流放海島,兵部郎中被免職。對這類敢“實名舉報”的典型,宋太祖除了保護,每次只要查實,也常賜官賜錢嘉獎。

如此做派,放在“優待士大夫”的北宋年間,顯然非主流,貌似是奇葩的獨一號。

但這“奇葩愛好”,換來的卻是北宋王朝的迅速富強:宋太祖時代,晚唐五代的腐朽官風,短短數年間一掃而空。官員們“考論宣告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甚至兩宋滅亡多年後,元朝史官們依然豔羨的大書特書這輝煌成就:“簡擇之道精矣……考課之方密矣……防閒之令嚴矣。”以白話說,就是嚴格選拔,零容忍考察,官場不養閒人。

如果宋太祖的這個“奇葩愛好”繼續下去,大宋還會積貧積弱嗎?

死因有爭議的趙匡胤,就這樣留下了一筆沒爭議的遺產:一個廉潔高效的大宋王朝。甚至,如果對比接下來大宋王朝,種種“積貧積弱”的奇事,那更令人深深嘆息回味:摒棄宋太祖“奇葩愛好”的大宋,終究,掉入了靖康之恥的大坑。

參考資料:《宋史》《涑水紀聞》、林倩《宋太祖時期防治官吏腐敗制度研究》 、毛元佑《宋太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