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1825年,英國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在蘇格蘭距離格拉斯哥不到1小時火車車程的“新拉納克工廠”進行了“社會主義”實踐,那裡規定每天工作只要10小時,嚴禁使用12歲以下童工,工廠裡有學校供職工子女上學,一時引發社會轟動,成為當時的頂流事件。如今,“新拉納克工廠”已是聯合國教科文的工業文化遺產而被保留遺址。但是,熟悉歷史的人也都知道,之後歐文興沖沖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沃巴什河岸邊,建立了“新和諧公社”,三個月後以失敗告終。

在十九世紀,不僅各國的社會主義者在談論和實踐改變當時社會不平等和貧富懸殊,就連約托克維爾、約翰·密爾等自由主義者也在談論著如何改造這些社會痼疾。因此,社會主義成為了十九世紀的時代焦點。

日前(5月12日),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舉辦的主題講座“歐洲近代社會主義思想”上,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宏圖從思想史角度,梳理了為何在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主義思潮成為了時代焦點。這也是他去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援的重大專案“歐洲近代社會主義思想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講座中,他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思考:今天回看歷史,在自由和平等相結合的語境下,工業化導致了巨大的貧富懸殊,歐洲透過某些修正解決了絕對貧困,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全球又開始出現了新一輪貧富懸殊,其程度已與十九世紀工業化之時相當,甚至還要嚴重。面對這樣的挑戰,在無法用戰爭來解決的前提下,歐洲近代這一思想資源能給當代人怎樣的啟發?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5月12日,李宏圖應邀在上外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做“歐洲近代社會主義思潮”演講,此為截圖

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海外學術界一以貫之地重視

2018年,在巴黎高師訪學期間,李宏圖在當地書店看到滿滿一架子的關於“巴黎公社研究”主題的書籍。“從學術史上來看,西方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是一以貫之地重視,他們從未放棄過對社會主義思想觀念的研究。”李宏圖認為,在世界範圍內,歐洲率先成長為一個現代國家和社會,而從歐洲近代歷史來看,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這三大思潮塑造了歐洲的現代性。因此,從思想史上來看,社會主義是一種具有核心性和樞紐性的思想體系,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歐洲的現代性就有缺失和算不上豐富。

為此,他例舉了新近研究社會主義的三本著作,以表明歐洲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這種一以貫之的學術傳統與最新的研究正規化。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實踐》

第一本是2020年出版的《英國社會主義的形成》,作者是英國思想史家Mark Bevir。這本書從歷史語境出發來探討英國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從目錄可見其邏輯:緒論是社會主義與歷史,第一章為維多利亞的語境,在隨後的各章中,作者將社會主義思想家分為“馬克思主義者”、費邊社會主義者、倫理社會主義者等幾種型別,並按照這一型別選擇了一些社會主義思想家展開研究

第二本是《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實踐:法國第三共和國時期的觀念、階級的社會主義》(1992),作者為Robert Stuart。他從勞工史出發,將社會史和思想史結合來考察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以及這些思想觀念如何轉化為社會實踐,作者查詢了很多檔案資料,結合文字展開研究,使得此書呈現出思想性和社會性、觀念史和實踐史相結合的特點。

第三本是《19世紀社會主義的當代思考》(2021),是由Peter Gurney等人主編的四卷本文獻資料。此書比較關涉一批重要的社會主義思想家,而且也彙集了一些不為知曉的那些思想家的文獻。雖然是資料彙編,但在序言裡有作者的述評,因此具有一定的價值。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19世紀社會主義的當代思考》(2021)

總體而言,李宏圖評價,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歐洲社會主義思想史的研究呈現這樣幾個特點,1,從思想史研究的歷史語境出發,對社會主義諸項理論原則展開研究,在歷史中再現思考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2,開始出現個案研究,展現思想家肖像,豐富和重建了社會主義思想譜系的系列性。3,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與接受的研究,從而更好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性和多樣性。4,研究材料上,不僅突出思想家的文字,而且還有日記、通訊、報紙期刊等相關文獻資料。

對於學術史,李宏圖順口又說了三個例子,比如英國學者Gareth Stedman Jone,他的學術聲望比肩於昆廷·斯金納,以研究工人階級語言和馬克思思想擅長,他在2018年出版了《Karl Marx:Greatness and Illusion》;2022年,劍橋大學出版社還將出版《A Campanion to the Socialism》;在法國出版了《21世紀資本主義》的皮凱蒂則寫了一本《社會主義的來臨》。“雖然這不是歷史的研究,但從理論角度來思考社會主義,這方面書籍相對還是比較多,由此也可見對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重視。”

為何在十九世紀,社會主義會成為思想界的主旋律

“社會主義屬於現代的詞語。”在梳理為何社會主義成為十九世紀的主旋律時,李宏圖引述了法國曆史學家家阿萊維的判斷。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十八世紀後興起的工業革命密不可分,工業革命在創造了現代生產方式和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的不平等,面對於此,一批思想家在思考未來社會的形態,湧現出了“社會主義”思想,因此,這個廣泛流傳的概念,也是代表著一個更為寬闊的思想體系。

*歐文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歷史性新地標》一書的封面即展示了歐文的新拉納克工廠遺址

1822

年,

羅伯特·歐文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這個概念,當時也被稱為“歐文主義”,不久還開展如文首所提及的努力實踐。這讓同時代的反對者約翰·布倫德利非常焦灼,他與歐文展開了三場大辯論,在1841年,這三場辯論實錄彙編成書,書名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從書中可以看出歐文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定義是:這是一個理性人思考得出的理性的社會制度,充滿著和諧,它既思考個人的地位,也考察由個人聯合起來的社會狀態,認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其目的是減少現有的罪惡和苦難,確保人的智慧、良好行為、充足財富和對社會的貢獻等。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資本家和勞工的漫畫是19世紀現實的辛辣諷刺

李宏圖梳理了這場爭論產生的前提,即工業化帶來的現代生產方式,工廠制度既帶來了現代生產方式,有了城市化,促進了社會繁榮,但同時也帶來了分裂——資產階級和勞工階層,繼而產生巨大的貧富懸殊。當時有些漫畫就是以“資本與勞動”為主題的,其畫面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不平等狀況,比如資本家喝著葡萄酒,而勞工住在地下室吃著廉價食物等,這也都是對現實辛辣的諷刺。曾經擔任過英國首相的迪斯累裡寫了一本政治小說《西比爾:兩個民族》,書中就指出,除了效忠女皇是共同點之外,窮人和富人已分裂為兩個民族,他們之間沒有往來,沒有共同認同,他們好像不同地帶的居住者,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瞭解彼此的習慣、思想和感情,他們吃著不同的食物,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

當代的法國學者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主義》一書中,對十九世紀的貧富懸殊,用模型做出了精準的數字描述:

在英國,1810至1870年,10%的人群佔有了85%至90%的財富,到了1910年,佔比超過了90%,其中,1%的人群佔據了60%的財富,在一戰前夕,又攀升至70%。在法國也不例外,下層2/3的人處在貧困狀態,他們的財產為負數,就是連自己的喪葬費都無法支付,要借錢來安葬。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主義》。用精準地模型顯示了19世紀的貧富懸殊

*1840年代,社會主義成為經典語彙

在社會主義者眼裡,“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里,政治上,工人沒有話語權;經濟上,新的生產方式成為剝削工人的奴役性工具。”因此,如何消除社會對立,實現“社會團結”,財富共享與和諧社會就成為思想家們的關注的中心,可以說,“社會問題”成為時代的焦點問題。

在歐文1841年因論戰而出版了《什麼是社會主義》一書後,“社會主義”思想開始在歐洲廣泛傳佈。思考當時的社會問題,構想未來的社會樣式成為19世紀思想界的主流,就連著名的自由主義思想家托克維爾、約翰·密爾也都在思考“勞動階級的未來”。

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財產權、市場經濟制度、不平等

儘管可以從各個面向上來考察當時的社會主義思潮,但社會主義的核心特徵離不開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考察,李宏圖認為,“這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有深刻了解資本主義,才能更好了解社會主義。”

*四組關鍵概念

首先是財產權。從洛克提出,到《人權宣言》裡強調財產權的神聖不可侵犯後,財產權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基石,社會體制安排的基礎和理論原則。那麼在社會主義思想家看來,如何理解財產權,“是消滅還是保留與修正就成了鬥爭的焦點。”

其次是市場經濟體制。亞當·斯密時就形成了市場自由概念,在社會主義思想家看來,是市場的自由還是完全的自由市場?是市場嵌入社會形成社會市場,還是市場社會?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關係如何理解?這些都是爭議的焦點。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馬克思寫下的《資本論》,是對貧困和不平等最系統的思考

第三是勞動和資本問題。這是現實體制中最核心的問題。亞當·斯密就提出過“勞動權”理論,李嘉圖也提出過“勞動價值論”,到了馬克思則提出了“勞資僱傭關係與剩餘價值”。在市場原則支配下的勞資僱傭關係,勞動者本身是獨立有尊嚴的,還是處於依附性地位?如何理解勞動者的“勞動權”和其勞動價值?在勞資關係中,是任由市場決定,還是要進行“干涉”,例如在勞動時長、工資水平、童工的使用、工作條件等方面。

李宏圖提醒,十九世紀,根本沒有8小時工作制,勞動時長在14小時是司空見慣,最後是透過工人的罷工與鬥爭而獲得,針對工人的“反結社法”到1824年才廢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罷工是違法的;如今各國都有了最低工資線,但當時並沒有;童工的使用也是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才廢除。因此,“資本與勞動的結合,其限制性的邊界在哪裡,這是當時的社會主義者所積極思考的。”

第四是貧困與不平等。“這也是前面三個問題的自然結果。”恩格斯寫過《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皮埃爾·勒魯1838年寫過《論平等》,威廉·葛德文寫過《政治正義論》,德國威廉·魏特林的《和諧與自由的保證》,法國路易·勃朗的《勞動組織》和維克多·孔西得朗的《社會命運》等著作,當然,“最為系統的思考還是馬克思的《資本論》。”

*三個階段三種修辭方式

李宏圖指出,伴隨著這些核心問題的思考和實踐,在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運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社會主義思想的湧現;從1848年至1871年為第二階段,是對資本主義進行理論上的思考與批判,並伴隨著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政治實踐,其中1848年的歐洲革命是一個標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人階級贏得了72天的勝利,建立了工人階級政權。1871年至二十世紀初,則是進入“議會鬥爭”階段,通常也被稱為“修正主義”階段,在英國出現了費邊社,在德國有社會民主黨。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布朗基(1805-1881),是革命性話語的代表者

如果從歷史研究的“語言學轉向”的視角來看,也是思想史研究中“劍橋學派”所力主的要研究思想的修辭表達方式,由此出發可以將社會主義思想家的思想表達分為權利性話語、革命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

第一種為權利性話語,以皮埃爾·勒魯為代表,承襲、延續了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的話語體系,將平等看成人的基本權利。第二種革命性話語,則以布朗基和蒲魯東為代表,前者提出,1789年的革命只是一場政治革命,而現在要進行一場社會革命。寫過《什麼是所有權》的蒲魯東則提出“所有權就是盜竊”等言論。這種激烈的革命性的語言被認為是“如獅子餓了一般進行吼叫”,這種讓資產階級感到驚恐的語言風格起到了威懾作用,讓人感到“社會主義如潮水般鋪面而來。”在建設性話語上,是以歐文為代表的溫和派,並在社會實踐形成與深化著自己的思考。

各國社會主義思想家的思想個案:歐文、勒魯、費邊社等

隨著歐洲對思想家肖像研究的深入,李宏圖也介紹了一些思想家的個案。文首提到的歐文,他在英國實踐的成功和美國實踐的失敗,引發後人的深邃思考,李宏圖提示,歐文主張新社會要有感召力和示範性,在實踐中強調“不能侵害財產權,不能訴諸暴力,政治的目的是使得治人者和治於人者都有幸福感”;而勒魯寫過《論平等》,書中強調的歐洲啟蒙思想中的平等和自由、博愛是三位一體的,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存在某些單一性權利的實現。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1844年在英國成立費邊社,主張漸進式改造社會

李宏圖著重介紹了費邊社。這是1884年在英國成立的新的社會主義組織,名字是以羅馬時期主張迂迴包抄形式作戰的將軍費邊為名,主張以非暴力方式漸進地實現對社會的改造。1941年,該社的領導人喬·柯爾寫了《費邊社會主義》一書對這一組織的思想內容作出了界定。今天看來,“費邊社”的貢獻體現在:一是將解決貧困看作為是一項權利,及每個人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推動了福利社會的到來;二是將平等(民主)和自由相結合。

以前研究社會主義思想時,常常都把德國社會主義者伯恩斯坦冠以“修正主義”之稱。1899年1月,他以德國社會民主主義黨的領袖身份出版了《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他在書中否認了資本主義崩潰是當時的社會現實,他認為,隨著民主制度的普及,鬥爭方式可以更為人道,以往那種流血等形式在今天可以以投票、示威運動等比較緩和的手段來實現。今天來看,“伯恩斯坦對時代特點的理解更到位,其所提出的議會鬥爭的觀點,可謂是與時俱進了。”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李宏圖前往歐文當年的新拉納克工廠遺址,拍下的外景照

在帶著學者和學子穿越至十九世紀的波雲詭譎的思想和社會運動後,李宏圖向當時的思想家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他們有著非凡的想象力和展開實踐行動的勇氣”。就以男女平等為例,直到1918年英國婦女才獲得平等權利,而此前婦女的鬥爭一直被認為是“恐怖主義”的實踐。歐文、傅立葉乃至馬克思都對社會主義的未來做出了大膽的勾勒描畫甚至實踐。

李宏圖:溯源思想史,為何社會主義是19世紀歐洲重要思潮

歐文在新拉納克工廠宿舍外面掛起了宣揚主張的牌子,上面寫著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 李宏圖攝

同時,李宏圖也指出思考這段思想史的特點,首先,思想家們的思維以“古今新舊”來闡釋社會的線性發展,對社會主義充滿了新事物的憧憬和想象;其次,社會主義是一個複數,當時,不僅是社會主義者在思考,形成了多重流派,就是自由主義者也在思考,彼此間呈現著競爭性,但也存在相互吸收、相互對立、相互批判,“在差異與糾纏中發展”,因此,如果只用“經濟決定論”來機械地考察,會忽視當時思想源頭的豐富性。第三,各國的社會體制的差異也決定了各國思考和實踐的不同。比如,在法國和德國的社會主義實踐非常豐富激越,它們吸收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但拒絕了社會的完全市場化;在英國理論觀念很發達,但其社會主義實踐,特別是其政治性的暴力行動則較弱;而在美國,正如德國思想家桑巴特所說,幾乎就沒有出現社會主義思想和發生過社會主義運動。

在當下全球不平等重又出現,貧富懸殊再次敲響警鐘的時刻,西方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也又掀起新的熱潮之時,也許梳理19世紀這段社會主義思想史,將會激發起人們更為深入地去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合理與和諧的未來社會。

作者:李念(文匯報高階記者)

編輯:李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